二○一六年 一月一日﹕作為「特殊慈悲禧年」朝聖地點的五間聖堂舉行「慈悲禧年」的開啟聖門儀式﹕聖母無玷之心堂、聖德肋撒堂、熙篤會神樂院、聖神修院聖堂、鹽田梓聖若瑟小堂。

一月二十三日:教宗方濟各委任香港教區李斌生輔理主教接替黎鴻昇主教為澳門主教。

一月三十一日至二月二日﹕教區為「獻身生活年」舉行三日閉幕慶典,包括綜合晚會、電影晚會及由湯漢樞機於主教座堂主持的感恩祭。

三月十三日﹕在北角聖猶達堂舉行的一個以「同性戀及性傾向歧視法例對信理、家庭及子女的影響」為主題的講座,受到「彩虹行動」(一個倡議男女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及跨性別人士權益的組織)滋擾。教區於四月二十八日婉拒「彩虹行動」邀請它就「性傾向歧視」立法作公開對話的建議,並重申教區在與同性戀人士的接觸上,一直都依循教宗方濟各的「慈悲路向」。

四月八日﹕教宗方濟各公布世界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愛的喜樂》(Amoris Laetitia)。教區於四月二十二日假油麻地聖保祿堂舉辦了介紹該文獻的講座。其後教區考慮如何長線地落實執行該文獻有關婚姻及家庭生活的訓導。

四月十日﹕所有堂區慶祝香港天主教會開教175週年(1841年4月22日)及香港教區成立70週年(1946年4月11日)。

九月四日﹕真福德蘭修女封聖。教區於九月三日及四日假將軍澳明愛專上學院舉辦「慈悲聖者―― 德蘭修女」展覽。

十一月十三日﹕楊鳴章輔理主教獲教宗方濟各委任為香港教區助理主教。

十一月六日、十二日及十三日﹕教區的七間指定為朝聖地點的聖堂/小堂,分別舉行「慈悲特殊禧年」閉幕感恩祭。

十一月十九日﹕負責選舉委員會宗教界界別分組的選舉主任,以抽籤方式,從三百一十八位參選的天主教人士中,選出十位出任選委。成員1200人的選委會,將於翌年三月二十六日推選下一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

二○一五年: 二月: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秘書處於二○一四年十二月九日向全球各地方教會發出一份包括46條問題的問卷,為今年十月舉行的十四屆常務會議收集背景資料。該大會的主題為「家庭在教會及當代世界上的聖召及使命」。作為回應,由教區成立的一個工作小組於本年二月初發出一份以上述問卷為依據,但略為簡化並附有註釋的問卷,通傳給聖職人員、會士及平信徒,尤其是積極地提供婚姻及家庭服務的信友及天主教組織,以收集相關資料及建議。

五月二十日:教區成立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諮詢問卷工作小組」公佈過去數月收集到的181問卷回覆的綜合報告節錄。(詳細內容見二○一五年五月三日的中、英文公教報)

五月三十日:在政府建議的甚具爭議性的特區選舉行政長官方案即將(六月十八日)在立法會投票表決之際,湯漢樞機發表牧函,作出三項建議,即﹕正視政改立場兩極化背後的因素﹔修補現有政改方案可見的缺陷﹔懇請信友繼續祈禱並支持各方找出憲制上有效而且道德上合乎公義的解決方法,以促進香港的福祉。

六月十八日:特區推選行政長官的方案遭立法會否決,參加投票的37位議員中,8人贊成,28人反對。湯樞機隨即發表公開聲明,表示對政改仍抱希望,並促請各界人士檢視本港分化局面的真正背景原因。

九月二十一日﹕為跟進去年九月二十九日發表的以『宣揚並活出「家庭的福音」』為主題的牧函,湯漢樞機發表另一牧函,主題為﹕『人類生態與家庭﹕「鞏固婚姻﹔不應重新界定婚姻!」』。他引用了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二○一五年五月二十四日發表)及前任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所論述的「身體神學」。他亦提及美國最高法院於本年六月二十六日要求全國五十州必須承認同性婚姻法律地位的裁決,並且指出﹕該裁決等同重新界定婚姻,使之成為一個「不涉及性別」的制度。牧函重申教會傳統教義,視「婚姻為一男一女,不容他人介入的終身結合」,而婚姻及家庭亦為社會的根基。

九月二十八日﹕「香港跨宗教氣候聯盟」舉辦了一項跨宗教的「氣候轉變朝聖之旅」。是項活動,一如在世界其他地區的類似活動,旨在呼籲出席本年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十一日於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轉變大會的政治領袖及其他組織的代表,達成具約束力的環保協議。在本港,「天主教氣候運動」,在教宗發表的《願祢受讚頌》通諭的啟發下,草擬了一份聯署請求,(一)呼籲把炭排放減低,使全球升温保持在攝氏1.5度之下﹔並(二)呼籲幫助全球最貧困的人士面對氣候轉變帶來的衝擊。

十一月五日﹕湯漢樞機呼籲各堂區向信友作一項與即將舉行的二○一五年區議會正常選舉及將來的各類選舉有關聲明,呼籲信友作為選民,應考慮候選人及其可能隸屬的政黨對婚姻及家庭核心價值的立場,以及對引進「性別歧視條例」的立場。事後本港同志團體及支持者對湯樞機嚴厲批評。

十一月二十二日﹕區議會進行選舉,參與的巿民,佔全部已登記的三百六十九萬選民的百分之四十七。多位資深候選人落選,由年青的新血取代。這可說是去年對香港帶來鉅大衝擊的「雨傘運動」(「佔中」抗議行動)所引致的一項正面後果,使青年人醒覺到要更關心公益及更積極參與投票。面對中央政府對香港事務越來越明顯的干預,青年對民主便越有強烈的訴求。

十二月一日: - 「教區婚姻及家庭牧民委員會」重組,納入了以往「天主教香港教區關顧同性吸引人士牧民小組」。重組的委員會將依循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於本年十月召開的第十四屆常務會議的建議,接觸不同背景的夫婦和家庭,為他們提供相關的服務。

- 主顯堂區分割為兩個堂區,分別命名為「聖母訪親堂區」(地域包括大嶼山北部及愉景灣,並以東涌為主要據點)及「主顯堂區」(地域包括大嶼山南部及坪洲,並以梅窩為主要據點)。

十二月五日﹕為對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所倡議的「生態皈依」作出回應,教區於太平山頂舉辦了『「地球天使」微小行動大計劃』的啟動禮,出席者包括夏志誠輔理主教,以及聖公會、「地球之友」及政府的代表。該「計劃」呼籲教友及市民從七方面促進生態環保。

十二月十二日﹕教區為教宗方濟各宣佈的「特殊慈悲禧年」(二○一五年十二月八日~二○一六年十一月二十日)舉行開幕禮暨「聖門」(慈悲之門)祝聖禮及共祭彌撒,由湯漢樞機主禮。(「禧年」活動詳情見二○一五年十月十八日之中英文公教報)。

- 在越來越多西方國家承認同性婚姻之際,天主教徒、基督徒及教會組織正面對「逆向歧視」,意思是說﹕在公共生活、教育及社會服務等範疇,他們為了維護信仰及道德價值,正受到日漸加增的阻力。在全球大勢影響下,並在受誤導的公衆輿論及平等機會委員會的支持下,今年本港的同志組織繼續強烈要求香港制定「性傾向歧視法例」及給予同性婚姻法律地位。 - 本年下半年,出現一項有關香港大學議會應否任命前法律系主任陳文敏教授為副校長的持續爭議。因陳教授曾支持去年的「佔中運動」,故此大學委員會不任命他為副校長的決定,被媒體及社會大衆視為香港大學受到政府施壓的跡象。

二○一五年 十二月十三日﹕湯漢樞機為作為「慈悲特殊禧年」朝聖地之一的青衣聖多默宗徒堂舉行開啟聖門儀式。

二0一四年
 一月三十日:教區向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秘書處呈交有關家庭現況的資料,以回應該部門收集各地方教會相關資料的請求。代表會議將於同年十月召開第三屆非常務會議,主題為「在福傳背景下家庭牧民面對的挑戰」。
 五月十五日: 教區婚姻及家庭牧民委員會發表聲明,呼籲公眾重視家庭生活、屬靈幅度,與維護家庭應享有的三項基本權利,即:生命的權利、父母教育子女的權利,以及家庭享有社會保護的權利。
 為慶祝國際家庭年成立二十周年,基督教人士在五月十八日於尖沙咀舉辦一項遊行,以維護婚姻及家庭傳統價值。同日香港明愛於沙田舉辦一項公開活動,推廣未來兩年將舉辦的家庭生活培育活動。
 六月二十二至二十九日﹕本港泛民進行了一項有關普選及政改方案的「公投」,投票者達78.8萬人。
 七月四十一日﹕教區宣布,教宗方濟各於七月四日決定,湯漢樞機於二○一四年七月年達七十五歲的退休年齡後,將延任三年﹔教宗同時任命楊鳴章副主教、李斌生神父(主業監督團)及方濟會士夏志誠神父為香港教區輔理主教。三位主教的祝聖禮於八月三十日假主教座堂舉行。
 八月十五日:湯漢樞機就特區政府有關在二○一七年以普選選舉特區行政長官的方案的公開諮詢,發表以「支持《具誠意的交談  有承擔的行動》」為主題的牧函。(刊載於同年八月二十四日的中、英文公教報)。教區於八月四日曾召開相關的記者會。
 八月三十一日:經為期五個月(二○一三年十二月四日至二○一四年五月三日)有關政制改革的公開諮詢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擬定了於二○一七年選舉特區行政長官的框架。然而,該框架設下種種限制,以致未能滿全本港市民對普選應有「廣泛代表」及依循「民主程序」的主流訴求。
 九月二十八日:作為一項公民抗命行動,「佔領中環運動」的支持者,包括天主教及基督教人士,聚集在金鐘特區政府總部附近進行示威,持續至十二月十一日。為參與該抗議行動,大批中學及大學學生,聯同一些大學教授,進行罷課。該行動原於一年多之前,由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以及浸信會朱耀明牧師所策劃,然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兩組織提前展開該行動,並其後成為主導者。抗議行動原定為和平行動,但其間多次引起警方與抗議者對峙時的碰撞及暴力事故。在旺角亦有類似的持久抗議行動。一次特別安排的政府官員與學聯代表的談判,未能打破僵局。各界人士,包括天主教會及基督教會的領袖,曾多次呼籲有關人士剋制、採取務實態度及恢復政改對話。警方清場後,為數眾多的示威者,包括起初參與其事的陳日君樞機,均向警方自首。該項持久的抗議行動使香港社會受到重創、分化及撕裂,也令人質疑「一國兩制」的原則是否可行,及使人醒覺, 在制定政策時,必須也考慮青年的訴求。
 九月二十九日﹕湯漢樞機發表的《宣揚並活出「家庭的福音」》為主題的牧函,該牧函與同年十月召開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議題—《在福傳背景下家庭面對的挑戰》—有關。
 十月五至十九日:湯漢樞機出席於羅馬召開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三屆非常務會議。
 十月十日:教區及大批天主教及基督教人士,透過書面及媒體,向平等機會委員會轉達了它們對該委員會就《歧視條例檢討》公開諮詢所依循的一些立場(特別是容許「事實婚姻關係」享有與傳統婚姻相同的權利)的極大關注。該等立場聲稱維護性小眾團體的權利,卻足以令作為社會固有和基本單位的家庭受到徹底破壞,從而損及公益。
 十一月三十日﹕教區假銅鑼灣基督君王小堂,為教宗所宣布慶祝的「獻身生活年」(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二○一六年二月二日)舉行開幕禮。
 十二月十、十一及十九日:教區就本年十月召開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三屆非常務會議,舉辦三次匯報大會。
二0一三年
 本年內,天主教教育事務處舉辦一系列講座,以協助第一批按《2004年教育(修訂)條例》成立「法團校董會」的教區或修會開辦的(津貼)中小學。
 一月二十六日:教區恭迎方濟會士、真福雷永明神父的聖髑送抵香港,並在湯漢樞機於主教座堂主持的一台聖祭禮儀中,將聖髑供奉於該處,讓信友敬禮。
 三月十二日~十三日:湯漢樞機出席梵蒂岡舉行的閉門會議,以選舉新教宗,接替於二月二十八日正式辭職的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三月十三日,來自阿根廷的耶穌會士、布宜諾斯艾利斯總主教具戈格里奧當選新教宗,取名方濟各。
 五月十五日~十八日:香港明愛為慶祝成立六十周年,假明愛專上學院,舉辦以「放眼未來,同心關愛社會」的國際會議,並由宗座「一心」委員會主席薩拉樞機以「面對一個『關係貧乏』的世代」為題,作重點演說。
 七月二十六日:教區分別於明報及南華早報以「具意識的交談  有承擔的行動」為標題,發表「有關普選及公民抗命的緊急呼籲」。同一呼籲亦刊登在七月二十八日的中、英文公教報。所謂「公民抗命」,是指一些本港人士正籌備的「佔領中環運動」。
 九月十五日:在教區支持下,「天主教信仰小團體發展中心」成立。該中心透過研究、領袖培育、輔導及與海外華人教會的網絡聯繫,秉承一九八九年胡振中樞機所發表的《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推廣信仰小團體的牧民重點。該中心於本年一月至七月,舉辦首屆「信仰小團體領袖培育證書課程」。教區又於本年七月,推出《發展信仰小團體指引》小冊子、「香港天主教基基團聯會」,則於十月六日慶祝成立二十週年。
 十月二十一日~二十四日:為慶祝梵二《禮儀憲章》頒布五十周年,包括中、台、港、澳的十六個亞洲國家及地區約一百八十人,出席在香港召開的第十七屆「亞洲禮儀論壇」,探討禮儀牧靈與梵二精神。
 十一月十七日~二十一日:教區終身執事委員會舉辦「全球華人終身執事交流大會」,出席者包括來自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澳洲的十二位海外代表,及本港的十三名代表。
 十一月二十四日:教區假香港大球場舉行「信德年」閉幕禮,主禮的湯漢樞機同時宣布,教區來年的牧民重點為「深化教理˙重溫梵二」。湯樞機隨後於其將臨期牧函詳細[闡釋該重點。
 十二月一日:教區特別於各堂區,以支持香港明愛籌建私立天主教大學。香港明愛已多個月以來,以不同的公開方式(包括政府撥出的配對基金)募捐經費。
 教區正式成立已嘗試運作數年的「教區關顧同性吸引人士牧民小組」,以面對本港(一如外國)日漸擴散及廣為社會大眾「包容」和「尊重」的同性戀文化及生活方式。「平等機會委員會」期在下一年的第一季,就性小眾被歧視的個案展開諮詢,並最後由政府就消除「性傾向歧視」,提出立法建議。
二0一二年
 教區在本年繼續就慕道班導師的資格和慕道課程作檢討,並趁教區教理中心及教區教理委員會分別成立五十及四十五週年的機會,檢討該兩組織的角色和功能。教區另推出有系統的「信仰小團體」領袖培育課程,又於十一月一日成立「教區教友延續培育委員會」。此外,為按照《2004教育(條訂)條例》的規定,在二○一三年九月以「法團校董會」取代傳統的校董會,天主教學校均作出準備。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則多次舉辦講座,介紹「法團校董會」的理念和運作,以及天主教學校辦學理念和使命。
 一月六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宣佈擢陞湯漢主教及全球二十一位神長為樞機。擢陞儀式於二月十八至十九日於梵蒂岡舉行,並有教區觀禮團參與。教區於三月三日,假主教座堂舉行為湯漢樞機祈福的聖祭。
 二月十九日﹕教區發表《向香港未來特區政府的一些期望》,呼籲政府於二○一七年落實行政長官及全體立法會議員以「全民普選產生」,並改善在房屋、醫療、教育及退休保障四大範疇的政策。
 三月二十四日~三十日﹕香港教區的姊妹教區─德國埃森教區─的奧弗貝克主教,率團訪港。
 六月二十一日﹕湯漢樞機就特區政府計劃推行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發通函給全體天主教辦學團體、校監及校長,並且強調,「國民教育」必須教導青少年正確的「愛國精神」、摒棄偏狹的「國家主義」,並以持平和批判精神來學習中國文化、傳統和歷史,取其優點,並以福音精神和普世認同的價值,補其不足。在社會人士的激烈反對下,特區政府於九月八日宣佈各辦學團可自行決定是否開辦「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教區把國民教育納入一向在天主教學校推行的「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並成立「德育及公民教育工作小組」,以編寫相關教材供天主教學校採用。
 九月二十三日﹕教區發表《香港天主教會對新一屆特區政府的一些建議》,呼籲政府推廣婚姻及家庭的核心價值,並徹底消除貧富懸殊日漸惡化的社會現況。
 九月二十七日﹕曾在香港工作多年的思高聖經學會創立人、方濟會士雷永明神父,於意大利西西里阿基雷爾市榮列真福。在他領導下,「學會」於一九六八年完成聖經的天主教版中文譯本。
 十月七日~二十八日﹕湯漢樞機出席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並獲教宗本篤十六世任命為主席團成員之一。大會以「新福傳」為主題。
 十月二十六日~十一月一日﹕教區舉辦全球華人「教友職務交流大會」,出席者包括來自十個海外國家或地區約一百名教友,其後,於十一月內,本港的教友代表回訪該等國家或地區的教友團體。
 十一月七日:立法會否決就「性傾向歧視」立法作公開諮詢的動議。該動議原是同志團體及部分立法會議員提出,理據為同性戀人士因被歧視而未能享到應有的公民權利。然而,一些基督教及天主教團體擔心,一旦引進法例,將會損及婚姻及家庭的核心價值,並最後會導至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及對不認同同性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士造成「逆向歧視」。在十二月,基督教、天主教及回教人士會晤「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的官員,就特首可能於翌年初施政報告中重提「性傾向歧視」立法的議題而表達關注。由於同性戀文化越來越被社會大眾接納,教區感到有逼切需要從牧民及法律角度正視這議題。
 十二月十六日:教區假東涌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教友年」閉幕禮及「信德年」揭幕禮。
二0一一年
 一月一日:湯漢主教於主教座堂主持「世界和平日」彌撒時,為教區的「教友年」揭幕。「教友年」的目標是讓教友回應「聖化自己、聖化他人、聖化世界」的聖召和使命,相關的活動主要是為推廣教友培育和信仰小團體。教區於四月二十一日宣佈,把「教友年」延長至二O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一月:教區頒佈《教區教理講授指南(試用本)》,試用期為五年。《指南》由教區教理中心編寫,並以宗座聖職部一九九七年頒佈的《教理講授指南》作為依據。教區的一個專責小組,一直於本年就慕道班導師及慕道課程的現況作檢討。
 五月:明愛徐誠斌學院獲批准易名為「明愛專上學院」,並可於下學年開辦一些學士學位課程。
 五月二十三 ~ 三十日:湯漢主教由教區代表團陪同,官式訪問德國埃森教區。該教區與香港教區自一九五八年起成為姊妹教區。
 六月三日:耶穌會宣布,正向政府申請粉嶺皇后山用地,並擬於二O一四年在該處開辦本港首間提供博雅教育的大學。該幅地面積十六公頃,原為軍營,其後被政府規劃,供興建私立大學之用。
 六月十六日:法律改革委員會發表《慈善法諮詢文件》,並以改善本港註冊慈善團體的透明度,以及問責和監察機制為理由,建議引進多項規管這些團體的守則。本港多個團體,包括一些宗教團體,認為在法律上給予「慈善團體」狹窄的定義,會對人權、社會正義和宗教自由的倡議,造成障礙。教區於九月中旬去函法改會,反映其關注。
 八月三十日: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就教育局於五月十三日發表具爭議性的《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指引諮詢稿》作出以下回應:「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比「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較為合適。正確的愛國情懷,能令學生以批判眼光去熱愛自己的祖國及其文化和傳統,同時令他們緊記,自己也是「世界公民」,而且也應珍惜「普世價值」。
 九月二十二日:湯主教決定,教區延遲至翌年將臨期首主日才採用宗座頒佈的羅馬彌撒經書新英文譯本,以便更廣泛及深入地為信友提供相應的培育。
 十月十三日:終審法院經十月三日的聆訊後,裁定教區認為《2004教育(修訂)條例》牴觸基本法並嚴重損及天主教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使命而申請司法覆核敗訴。該《條例》規定,全港資助學校必須設立「法團校董會」。終審法院的裁決,總結了教區與政府過去十年以來的爭議。教區同日發表聲明,對敗訴表達遺憾,但承諾繼續貫徹天主教教育理念及辦學宗旨,獻身教育。其後教區向教育局爭取為天主教學校設立「法團校董會」較有利的條件。教區亦草擬一份「法團校董會」標準章程,供教區開辦的學校執行,並供其他天主教辦學團體(修會等)參考。
 十月十九日:陳日君樞機於柴灣慈幼靜修院舉行記者招待會,並發表聲明,重申他反對《2004教育(修訂)條例》的理由。為表達他對教區就該《條例》申請司法覆核而遭敗訴的悲痛,他於記者會後連續三日祈禱和禁食。法院裁決後不久,有傳媒報導,謂陳樞機曾先後收取蘋果集團主席黎智英約港幣二千萬元的捐款,陳樞機於是借記者會的機會,澄清他收受的捐款只供慈善及宗教用途。
 十一月十二日:真福若望保祿二世的聖髑永久供奉於主教座堂,供信友公開敬禮。該項禮儀,於大禮彌撒中舉行,由湯漢主教主持。
 十一月十八日:負責選舉委員會宗教界界別分組的選舉主任,以抽籤方式,從四十四位參選的天主教人士中,選出十位,出任選委。已擴大至1200成員的選委會,將於翌年三月推選下一任特區行政長官。由十一月起,兩位最熱門的競選者 ─ 唐英年和梁振英 ─ 展開激烈的競選活動。
 十二月三日:聖女小德蘭雙親 ─ 真福路易及澤莉•馬丁 ─ 的聖髑,永久供奉於九龍塘聖德肋撒堂,供信友公開敬禮。儀式由陳志明副主教主持。聖髑自本年一月起,曾巡迴供奉於多個堂區,供信友敬禮。
二0一0年
今年教區遺憾地須處理數宗涉及一位執事(裁定有罪,並被判短期入獄)及幾位司鐸的性醜聞個案。為正視此問題,教區於四月二十三日及六月十六日為聖職人員舉行講座,而湯漢主教亦於八月五日及十日,分別致函修會及使徒生活團區會長,以及全體聖職人員。
二月三日:上訴庭維持高等法院的原判,不接納教區就《2004年教育(修訂)條例》提出的司法覆核申請。同日教區發表公開聲明,對裁決表示失望,但承諾繼續與政府合作,提供持守天主教傳統價值及精神的優質教育。
三月:湯漢主教在主教公署成員陪同下,展開他就任教區主教以來的堂區牧訪。
十月十七日:約二萬名信友參加假香港大球場舉行的傳教節慶典,主題為「司鐸的召叫、教友的福傳」。
十二月十三日:教區獲准向終審法院提出《2004年教育(修訂)條例》的司法覆核申請。湯漢主教促請天主教學校,在終審法院未就此訴訟作裁決前,暫時不要成立《法例》所規定成立的「法團校董會」
十二月:教區教理中心向湯漢主教呈交其編寫的《天主教香港教區教理講授指南(試用本)》,以供頒佈。
湯漢主教在電視台發表致香港市民的「聖誕文告」,反映了本港眾多天主教信友和市民的立場,對兩位在中國大陸被囚禁的人權份子,即獲本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劉曉波,及揭露毒奶粉真相的趙連海,表示支持。湯主教亦對為維護宗教自由而被囚的地下教會聖職人員,以及被迫參加郭金才主教非法祝聖禮 (十一月二十日) 和中國第八屆代表而哀傷抗議的公開教會聖職人員,致以深摯的敬意。
十二月二十三日:教宗本篤十六世任命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的韓大輝神父為萬民福音部秘書長,同時擢升他為鍚拉領銜總主教。韓神父曾於其修會擔任不同職務,且為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教授及國際神學委員會成員。
十二月三十一日:教區為「司鐸聖召年」舉行閉幕禮,在中環遮打花園舉行傍晚祈禱聚會,隨後舉行由該地點至堅道主教座堂的耶穌聖嬰出遊,並在座堂舉行包括湯漢主教講道及詠唱「感恩曲」(Te Deum)的聖體降福。
二00九年
二月二十二日:香港天主教教友總會慶祝成立金禧。陳日君樞機主持第五十屆周年大會及聖祭禮儀(主教座堂),並出席晚宴;總會另在二月二十八日,假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綜合晚會。
四月十五日:教宗本篤十六世按法典401條1項的規定,接納已屆退休年齡的陳日君樞機辭任香港教區主教;同日湯漢助理主教繼任為香港教區第七任教區主教。陳樞機退休後,專注有關中國天主教會的事務。
四月二十日:楊鳴章、陳志明及林銘三位神父出任副主教。湯漢主教依循教區既定方向、政策及措施,並無引進重大改變。
四月三十日:逾二千信眾於主教座堂參與湯漢主教履任教區主教的祈福彌撒。
五月二十四日:教廷發表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國天主教會》的信函(2007年5月27日)的《綱要》。作為教廷「中國事務委員會」成員的陳日君樞機,則於本年11月發表同一教宗信函的《解讀》。教廷國務卿貝爾托內樞機於十一月十日致函中國的司鐸,期望他們在「司鐸年」內促進修和與對話。
六月二十八日:聖保祿年閉幕禮(主教座堂)。
七月一日:九龍油麻地聖依納爵牧民區域納入九龍塘聖德肋撒堂區。
七月一日:為紀念「全球司鐸的主保」 - 聖若翰維雅納 - 逝世一百五十周年,教宗本篤十六世宣佈普世教會慶祝「司鐸年」(19/6/2009-19/6/2010)。
為(一)提升司鐸的神修、延續培育及職務,及(二)推廣司鐸聖召,尤其教區司鐸聖召,湯漢主教以教宗公佈的「司鐸年」作為依據,宣佈教區慶祝「司鐸聖召年」(1/7/2009-31/12/2010)。
七月三十日:湯漢主教接受電視台訪問時,對政府擬從速推行的校園抗毒計劃表示支持,但同時強調,向青少年傳遞關愛及灌輸健康的人生觀,才是解決濫藥問題的治本之道。湯主教的言論於隨後數月引起教育界、社工、家長及學生的廣泛討論。最後政府醒覺,校園驗毒如要有成效,必須有周詳計劃和充份配套。
十一月十七~十八日:教區就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高等法院對《2004教育(修訂)條例》的裁決,提出上訴。
十一月十八日:香港特區政府發表《二0一二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諮詢文件》,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由於輿論普遍對特區的民主化進展感到不滿,社會民主連線和公民黨於十二月中旬決定採用立法會直選議員「五區總辭、變相公投」的方式,催逼特區政府加速民主化的步伐。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於二00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決定,特區可於二0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並且不早於二0二0年普選立法會。
二○○八年
一月一日:坑口聖雲先堂區納入將軍澳聖安德肋堂區。
在本年內:
  1. 教區考慮《牧民手冊》(1982年出版)的各項修訂建議,並在聖職人員學習營(一月二日至四日),作特別討論。
  2. 一個由陳志明副主教召集的專責小組,著手探討教區教理中心兩年制基本課程,以謀求改善慕道班導師的質素及延續培育。
  3. 教區透過與教育局談判,就成立《2004年教育(修訂)條例》所要求的「法團校董會」,嘗試取得政府的最大讓步。教區同時透過諮詢法律意見,為申請司法覆核以解決這項爭議作出準備。特區政府要求所有學校,包括天主教學校,最遲於2012年成立「法團校董會」。
  4. 教區聯同其他基督教關注小組,參與政府修訂《家庭暴力條例》及《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的公開諮詢。教區另經「天主教教育事務處」、「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明愛家庭服務部」及其他天主教組織的培育活動及書刊,推廣性教育、貞潔美德及家庭生活。
一月三十日:湯漢主教獲教宗本篤十六世委任為香港教區助理主教。教區於二月假主教座堂為湯主教舉行祈福彌撒。
三月二十一日(聖週五):陳日君樞機獲教宗邀請,撰寫教宗於羅馬鬥獸場主持的拜苦路儀式的禱文及默想。
四月十~十一日:宗座外方傳教會慶祝來港一百五十周年。該會在以往及目前,合共有二○七位會士於香港獻身福傳。
五月十二日:中國四川發生嚴重地震。教區特為災民祈禱,並發起緊急賑災及災後重建募捐,為期至翌年五月底。
五月:聖高隆龐傳教會總部由愛爾蘭都柏林遷至香港。
因中國政府以公安理由不批准香港教區組織的朝聖團於五月二十四日(聖母進教之佑紀念日)— 即教宗本篤十六世於二○○七年致中國教會信函中定為全球為中國教會祈禱的日期—前往上海佘山聖母朝聖地,教區被逼取消該朝聖活動。但在本港,教區則籌辦了聖母進教之佑九日敬禮,特別為中國教會祈禱。
六月二十七日:陳日君樞機由湯漢助理主教陪同,前往羅馬述職,並晉謁教宗本篤十六世。教宗鼓勵香港教區「繼續對中國教會作出貢獻」。
六月二十九日:教區為慶祝「外邦人的宗徒」誕生二千年而舉行「聖保祿年」(28/6/2008-29/6/2009),由湯漢助理主教於主教座堂主持開幕聖祭禮儀。
七月十五~二十日:第二十三屆世界青年節於澳洲悉尼舉行。來自一百七十多個國家的四十萬出席者當中,約五百名為香港青年。
八月八日:湯漢助理主教與澳門黎鴻昇主教應中國政府邀請,出席北京奧運開幕禮。
九月二十日:教區中文周報—公教報—慶祝創刊八十周年。
十月一日:巴黎外方傳教會慶祝創會及在亞洲福傳三百五十週年。
十月十二日:逾七千信友出席假柴灣小西灣運動場舉行的傳教節慶典,主題為「與聖保祿同行」。幾個修會及傳教會分享它們的神恩及福傳經驗,並有強調基督徒福傳使命的「薪火相傳儀式」。在十月內,教區另舉辦了三次類似的分享會。
十月五~二十六日:陳日君樞機與香港天主教聖經協會會長林錦玲女士出席於羅馬召開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大會主題為「教會生活及使命中的天主聖言」。
十一月:「教區會議後監察小組」呈交第二份報告(15/9/2005-14/9/2008),就本港堂區對教區會議優次的執行,作一檢討。
十一月二十七日~三十日:「第十四屆亞洲天主教醫生協會聯盟會議」於香港舉行,由香港天主教醫生協會主辦,並以「在現代醫學中保持人的尊嚴」為主題。出席者包括超過十個亞洲區國家的一百二十多位公教醫生及宗座醫療牧民委員會主席羅薩諾樞機。
十二月四~八日:宗座萬民福音部秘書薩拉總主教應陳日君樞機邀請,來港作官式訪問。
十二月六~七日:經一年的籌備後,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慶祝建堂一百二十周年。
十二月十四日:湯漢助理主教出席慶祝「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成立三十周年的儀式。座談會的宗旨是推廣本港佛教、道教、孔教、回教、基督教及天主教之間的交談。
十二月二十四日:陳日君樞機證實,他的退休申請已獲教宗接納,並將於翌年上半年生效。他期望日後能專注有關中國教會的事務。
二○○七年
為按照教區會議(2000-2001)的建議去推廣家庭生活,教區定2007-2008兩年為「家庭年」。
三月:「教區會議後監察小組」呈交首份報告(2003年9月— 2005年9月),就教區委員會及機構對教區會議優次的執行,作一檢討。
三月十九日:本年一月屆七十五歲的陳日君樞機獲萬民福音部部長狄亞士樞機通知,教宗本篤十六世未有採納他再三提出的退休請求。教宗要求陳樞機留任為香港教區主教,並盡力協助宗座處理與中國教會有關的問題,直至另有安排。其後,按陳樞機的請求,宗座就香港助理主教的人選作出諮詢。
五月二十七日:教宗本篤十六世發表致中國天主教會的信函,論及政教關係、教會團體的共融、主教的任命及一些牧民事項。教宗亦建議,將來每年五月二十四日,聖母「進教之佑」紀念日,可定為全球信友為中國教會祈禱的日子。陳日君樞機為信友提供該信函的中譯本,並主持幾次公開講座,以解釋信函內容。
七月:為促進天主教學校學生的信仰培育,教區決定聘用一全職團隊,附屬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辦事處,以支援天主教學校的牧民工作者。
九月~十月:個別總鐸區舉辦佈道會等福傳活動,以慶祝一年一度的傳教節。
十月:為方便特區政府評估「校政執行委員會」(一九九七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七號報告書所建議)作為「校本管理」的一個模式,陳日君樞機委託香港教育學院,對已成立「校政執行委員會」的天主教學校作調查,並選擇其中幾間的情況作深入研究。
十月二十一日:懲教署於赤柱的職員訓練院舉辦「更生服務巡禮」,介紹本港非政府機構對在囚及更生人士的服務。「天主教香港教區教友監獄福傳組織」為協辦團體,而湯漢輔理主教則為主禮嘉賓之一。
十一月三日~十三日:唐高樞機應教區邀請,抵港主持聖職人員的週年退省,並為教友主持以「聖體敬禮」為題的講座,及與男女會士會晤。
十一月十二日:陳日君樞機與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會晤,商討按照《2004年教育(修訂)條例》,教區可否在天主教學校成立「法團校董會」一事上,有更大酌情權。政府會嘗試考慮這可能性。另一方面,教區就上述《條例》所申請的司法覆核,定於二○○八年三月十三日進行。
十二月十二日:經本年夏季一輪具爭議性的公開諮詢後,曾蔭權特首向中國人大常委會提交有關香港政制發展的報告。他指出,過半的香港市民支持於二○一二年引進普選(為特首及立法會的選舉)。然而,他認為把普選延至二○一七年的建議,有更大可能獲得立法會三分之二議員的支持。二○一七年這建議,亦似乎更符合基本法所提示的「循序漸進」地發展的原則。(參照45、68項)
十二月二十九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否決香港特區於二○一二年普選行政長官的方案,但容許特區於二○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並其後(不早於二○二○年)普選立法會。
二○○六年
二月二十二日:陳日君主教及全球各地十四位神長,獲教宗本篤十六世擢陞為樞機。教區派觀禮團出席三月二十四日 — 二十五日於梵蒂岡舉行的新樞機擢陞儀式。
五月四日:在未經聖座批准下,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於四月三十日及五月三日,分別安排馬英臨神父及劉新紅神父非法地被祝聖為昆明教區主教及蕪湖教區主教。聖座及陳日君樞機均對這些損及教會權利的行動提出強烈譴責。
五月七日:西貢鹽田梓村聖若瑟小堂榮獲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之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優良獎」。
七月三十日~八月五日:第四屆「亞洲青年節」假YMCA烏溪沙青年新村舉行,主題為:「青年 — 亞洲家庭之希望」。參加的青年約250名來自香港、30名來自中國、500名來自其他24個國家,主要屬亞洲區。
八月三十一日:為簡化架構及善用資源,教區解散轄下之教友培育委員會及相關之辦事處。日後各堂區及總鐸區在教友培育方面,須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十一月八日:於二○○七年負責選舉特區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的宗教界界別選舉主任,以抽籤方式,從十九名天主教參選人當中,選出七位(六位教友及一位教區司鐸)。
十一月十四日:香港教育學院「宗教與心靈教育中心」成立。除聖公會、道教及佛教外,香港教區亦有捐款(300萬港元)。
十一月十九日:將軍澳聖安德肋堂祝聖。
十一月二十三日:按教區請求,高等法院就《2004教育(修訂)條例》進行司法覆核,但裁定教區敗訴。裁決指出,該條例並無牴觸香港基本法,而教會團體所享有的宗教自由,並不包括否決公共教育政策的權力。修訂條例規定,為落實校本管理政策,所有津貼學校必須最遲於二○一○年成立「法團校董會」,其成員的百分之四十,須從家長、教師及校友人中選出,餘下百分之六十的成員,則由辦學團體委任。司法覆核後,教區公開聲明,將繼續在教育事業上提供服務。教區亦直接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
十二月:教區決定明年一月起,按天主教法典492-494條的規定,設立教區財務委員會及任命教區財務主任。
十二月四日:中國非法祝聖王仁雷神父為徐州教區助理主教。聖座及陳日君樞機均提出強烈譴責。
二○○五年
三月十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請辭;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出任署理特首。新一屆特首定於七月十日選出。
四月二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晚上九時三十七分病逝。三百萬信徒及其他人士前往梵蒂岡悼念教宗。在本港,於四月四日傍晚及四月七日上午,分別有約六千信眾於主教座堂出席悼念教宗的彌撒。本港及外國傳媒紛紛對教宗生平作詳細報道,並推崇他為致力促進公義、世界和平及人類團結的一代偉人。
四月二十五日:為新任教宗本篤十六世(四月二十四日就職)的大禮祈福彌撒於主教座堂舉行。
五月八日:以「福傳新文化」為主題的「福傳年」閉幕禮於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
六月十六日:曾蔭權獲特區「選舉委員會」796位成員中之710人支持,當選為特區行政長官。
六月二十四日:曾蔭權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八月十五~十九日:亞洲主教團協會於香港教區舉辦首屆「東亞區婦女大會」。
八月十六~十八日:「原創文化」第三屆國際研討會於聖神修院神哲學院舉行,出席的學者來自香港、台灣及中國大陸。
十一月三日: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成立「天主教研究中心」;教區為此捐助七百萬港元。
十一月五~六日:經一系列的講座、熱心敬禮及退省等活動後,「聖體年」閉幕禮於銅鑼灣基督君王小堂舉行。
十一月七~十二日:香港教區的神職人員假上海金澤神修培育中 心,舉辦週年退省。
十一月二十七~三十日:逾三百位來自亞洲十八個國家的代表,出席假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舉辦的公教國際醫務協會第九屆亞洲區會議,主題為「健康家庭 — 醫療工作者的使命」。籌備組織為香港天主教護士會。宗座醫療事務委員會主席駱山諾樞機親臨參加。
十二月四日:估計約二十五萬市民參加遊行,抗議特區政府轄下的「政制發展專責小組第五號報告」提出的「二零零七年行政長官及二零零八年立法會產生辦法 — 建議方案」。最嚴厲批評方案的人士,包括陳日君主教。該項方案並未根據基本法(45條)的指示,按香港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為普選提供路線圖或時間表。
十二月六日:教區就「2004年教育(修訂)條例」是否符合基本法(136, 137, 141條),向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
十二月十三~十八日:特區政府於會議展覽中心舉辦世界貿易組織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來自多個國家的示威者抵港,反對「全球化」。最後部分示威者訴諸暴力。陳日君主教及人權組織對警方向九百多名和平示威者不人道的對待及無理逮捕,提出強烈譴責。
十二月二十一日:特區政府的政改方案以立法會議員34人支持、24人反對及一人棄權而遭否決。
二○○四年
七月一日:大批信友與陳日君主教在維園參與祈禱會。其後,信友們聯同成千上萬的市民,參加了一項向政府抗議的和平大遊行。群眾主要表達對民主的訴求,尤其是要求特區政府於二○○七年及二○○八年分別以直選選出特區首長及全體立法會議員。該遊行顯示廣大市民已加深社會意識並渴求民主,訴求不僅限於經濟民生。
九月二十日:教區發出有關教會場所衛生、聖祭及其他聖事的守則。
十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為慶祝傳教節,教區於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佈道會及共祭彌撒,並為「聖體年」舉行開幕禮。「聖體年」  (二○○四年十月至二○○五年十月)乃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為普世教會所定,並以「感恩祭是教會生活的泉源與高峰」為主題。教區擬舉辦一系列的活動,以達至教宗提供的兩個主要目標,即:復興作為教會原始慶節的主日感恩祭,及推廣於彌撒外對聖體的敬禮。
十一月一日~四日:來自亞洲各國及地區(包括台、港、澳)的禮儀專家及教區禮儀委員會代表於台北出席「亞洲禮儀論壇」,研討宗座禮儀及聖事部於本年四月二十三日發出的「救贖聖事」訓令(有關聖祭禮儀的守則)。出席者提出一些把宗座守則適應於亞洲獨特環境的建議。
十一月二十日:立法會於七月八日通過《2004年教育(修訂)條例》草案。新法例於二○○五年一月一日起生效,並規定所有資助學校的校董會,為促進校本管理,必須最遲於二○一○年法團化,而校董須包括被推選的教師、家長、舊生代表及獨立人士。教會擔憂日後既沒有名堂去督導它所開辦的學校,亦無法確保其教育理念能得以落實。陳日君主教於十一月二十日致函全體天主教學校,敦促它們維持現存校政架構,不必於二○一○年之前成立法團校董會。然而,為促進學校所有持份者共同參與校政,各校應於二○○四 – ○五學年內,於日常運作層面,成立一九九七年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七號報告書所建議、由教師、家長及舊生為成員的「校政執行委員會」。同時,各天主教學校應作好準備,物色與教會持同一教育理念、有潛質成為校董會的人士。
在本年內,教區引進為貯存牧民資料及堂區戶籍紀錄的中央電腦化系統。該系統使教區與各堂之間,及堂區彼此之間,在牧民資料上得以聯繫互通。
二○○三年
二月二十一日~六月二十三日:非典型肺炎「沙士」(SARS: 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肆虐香港,以致百業蕭條,整個市面幾乎陷於癱瘓。特區政府尤其於受「沙士」感染的地區,和醫院、學校及擠逼或公共地點,實施一系列的衛生及檢疫隔離措施,以防範「沙士」擴散。「世界衛生組織」把香港列為疫埠。為確保衛生起見,教區亦實施了一連串臨時的牧民措施。「世衛」於六月二十三日宣佈香港從「沙士」疫埠名單上除名,當時因受感染而去世的人數已達296。
七月一日:為數五十萬的香港市民,包括很多天主教信徒,集體上街遊行,抗議特區政府未經廣泛和透徹的公開諮詢,欲倉卒地按《香港特區基本法》第二十三條,通過《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很多市民憂慮,該項禁制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及顛覆等活動的草案一旦成為法例,會輕易導致基本人權受侵犯。陳日君主教參加了假維園舉行的遊行前祈禱聚會。草案原定於七月九日由立法會經二讀通過,但特區政府於七月七日宣布押後通過該項具爭議性的草案。
八月十七日:八位同性戀組織「彩虹行動」的極端份子闖進主教座堂,擾亂一台進行中的主日彌撒,以抗議天主教教會反對同性「婚姻」的立場。宗座信理部於六月三日發出一份「有關賦予同性配偶法律地位建議的考慮」的文件,申明教會該立場。上述事件後,陳日君主教與一些同性戀組織的人士會晤,澄清教會立場,並重申教會並不歧視同性戀人士。
十月十九日:教區假香港大球場舉行傳教節慶典,項目包括(一)以公念玫瑰經作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定的「玫瑰經年」(二零零二年十月至二零零三年十月)的閉幕禮:(二)為教區會議所建議的「福傳年」(持續至二零零五年復活節)舉行揭幕禮。
本年為教區轄下的社會服務組織—「香港明愛」—成立五十周年。該組織承諾,將配合政府縮減的資助,以及政府以社區為本的綜合社會服務新政策,繼續關懷弱勢社群。
在本年內,教區亦曾處理以下事項:
  1. 與天主教醫護人員合作,為司鐸及會士釐定醫療保健及安老計劃;
  2. 遵照天主教法典,設立「教區財務委員會」,並於兩年籌備期內(二零零三年八月一日至二零零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成立過渡性的「教區財務小組」;
  3. 聯同「香港辦學團體協會」的其他成員,與特區政府就《2002年教育(修訂)條例草案》作交談;
  4. 考慮在天主教學校內設牧民工作者;
  5. 成立「教區組織內未成年人受性侵犯」關顧小組(十二月一日生效)。
十二月七日: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榮獲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之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二○○二年
一月一日:九龍何文田聖神堂召區被廢除,並與九龍馬頭圍進教之佑堂區合併。
五月二日:一份本港報章——南華早報——於頭版報導,在胡振中樞機的主教任期內,曾有三位天主教司鐸涉及孌童行徑。隨後數週內,教區因另一些司鐸及會士被指涉嫌孌童而受到空前的震撼。這些事件促使社會大眾及教會更關注如何保障未成年人免受性侵犯。教區決定成立跨專業小組,以確保未成年人在教會組織內免受性侵犯。
八月四日:九龍秀茂坪潔心堂區被廢除,並與九龍塘耶穌復活堂區合併。
九月八日:胡振中樞機頒佈教區會議(二○○○年三月四日—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的議案及牧民優次。在一封以「熱愛生命,珍惜天恩」為主題的牧函中,胡樞機釐訂了推行教區會議十項首要牧民優次的十年計劃大綱。
九月二十三日:胡振中樞機因六月中旬以來健康一直惡化而病逝,享年七十七。助理主教陳日君隨即接任為香港主教。胡樞機於九月二十八日舉殯,由萬民福音傳播部部長塞佩樞機主禮。
十月六日:新界天水圍聖葉理諾堂祝聖。
十月二十日:陳日君主教履任為香港教區第六任主教的祈福彌撒於主教座堂舉行。
——:尤其在本年下半年度,教區聯同一些基督教團體、法律界人士、人權組織及社會各界人士,對根據基本法第二十三條引進公安條例,提出質疑。各界人士憂慮,法例一旦通過而未經充份的諮詢過程,包括「白紙草案」的程序,日後可輕易地損及基本公民權利。教區亦對立法會即將通過的《二○○二年教育(修訂)條例草案》表達關注。該條例如獲通過,很可能會削弱教會在開辦天主教學校及推行天主教教育這兩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二○○一年
一月一日:教區以「基督救恩邁向第三個千年」的佈道會形式,假香港大球場舉行公元二○○○大禧年閉幕禮。
八月八日:經香港學術評審局評核後,明愛徐誠斌書院獲教育署升格為「學院」,並按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註冊。
十一月十日:灣仔聖母聖衣堂(重建)祝聖。
十二月:教區率先維護香港居民在中國內地出生的子女,在持著擔保書(「行街紙」)等候法院裁決其居港權期間,所應享有的入學基本人權。教區質疑特區政府禁止這些「無證兒童」在港入學的法例。教區轄下的兩間私立小學——聖貞德小學及伍華書院小學部(上午校),以及幾間外界小學收容該批兒童,並為他們作上課的特別安排。在輿論,尤其法律界及教育界人士的要求下,人民入境事務處應允覆核該批兒童的入學申請。
十二月三十日:教區會議閉幕禮於主教座堂舉行。期間七個草案小組向胡振中樞機呈交177項決議案。較早時教區會議代表給該等決議案選出十項優次,涉及深化教友的培育、推廣信仰小團體、改善慕道班、促進基督化的婚姻及家庭生活、在堂區及天主教學校推廣青少年的牧民服務、加強教會領導者及一般教友對社會正義的關注、積極向外教人士福傳,以及成立一所本地的天主教大學。此外,特為外籍人士而設的專責小組,亦向胡樞機呈交建議書。
二○○○年
一月一日:公元二千禧年教區慶典假掃桿埔香港大球場舉行。本年內有多項禧年活動,包括到教區指定的九個地點朝聖,長者及傷殘人士的活動,及聖體大會等。
三月四日:教區會議開幕儀式(主教座堂)及第一次全體代表大會(教區中心)。參加者約有二百位信徒及數位作為觀察員的基督教領袖。會議的七個轄下小組,分別討論教友培育與職務、青少年牧民、關社、福傳、婚姻與家庭牧民、教育及文化、教區司鐸的聖召栽培及延續培育。為使操英語的信友能在教區會議有較充份的代表性,教區於本年八月成立「外籍人士牧民服務檢討專責小組」。
五月一日:教區於柴灣海星堂成立第二間勞工牧民中心。
五月二十二日:教區頒佈的「外籍人士牧民服務指引」。
六月十四日:特區政府公佈本年九月第二屆立法會選舉之「選舉委員會」委員名單,按照教區「被動配合」的立場,特區政制事務局由十七名自願報名參選的天主教信徒中,選出七人(包括六名教友、一名教區司鐸)為選委會委員。
七月九日:由教區視聽中心製作,共二十六集的電視宗教節目——<始終係天主>(Alpha  Omega)——開始由有線電視播放。
八月十三日:九龍彩雲村聖方濟沙勿略堂區被廢除,納入彩虹村聖家堂區。
十月一日:九龍黃大仙聖雲先堂區被廢除,納入新蒲崗善導之母堂區。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梵蒂岡為一百二十位中華殉道者(包括八十七位華籍信徒及三十三位外籍傳教士)宣聖。此項舉指觸發中國政府嚴厲譴責。中方聲稱該批殉道者為西方帝國主義者及殖民地主義者的幫兇,加上某些殉道者的道德生活,聲名狼藉,而且教廷定中國國慶日為宣聖日是有意侮辱中華民族。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事處曾促請香港教區低調處理宣聖慶祝活動,但教區及修會團體自九月至十一月的各項活動照原定舉行。傳媒亦多番評論宣聖問題,及香港自「九七」回歸以來在「一國兩制」原則下所享有的宗教自由問題。
一九九九年
六月六日:胡振中樞機發表牧函(五月三十一日簽署)支持港人內地出生的子女的居港權,並批評特區政府為維護香港長遠利益,尋求人大常委解釋基本法,以推翻特區終審法院本年一月二十九日承認上述居港權的裁決。借助人大常委釋法,足以「引發香港人對內地人的抗拒,……動搖港人家庭的根基、使人懷疑中央推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承諾,打擊國際人士對香港的信心……。」特區政府於六月十七日由保安局局長發出的一份聲明,否定胡樞機所作的批評。
六月二十日:沙田華福堂區被廢除,並被納入鄰近的聖歐爾發堂區及聖本篤堂區。
七月四日:青衣島聖多默宗徒堂祝聖。
七月六日:中國政府以梵蒂岡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為理由,拒絕批准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訪港,為主教代表會議亞洲特別大會主持閉幕禮。
七月十九日:教區頒佈「堂區關社組指引」。各堂區須最遲於翌年八月一日成立關社組。
八月:教區同意以「被動配合」方式參與下屆立法會選舉:教區單獨核實參選「選舉委員會」的天主教人士的信徒身份,另由憲制事務局抽籤選出其中六至七位出任選委會委員。
八月二十五~二十九日:亞洲主教團協會平信徒辦事處召開第五屆東亞區教友大會,由香港天主教教友總會為東道主,並以「邁向教會更新的教友培育」為主題。
九月一日:九龍長沙灣基督君王堂區被廢除,並被納入李鄭屋村聖老楞佐堂區。
十月一日:胡振中樞機宣佈,翌年召開教區會議,以配合公元二○○○年開創的新紀元的牧民及福傳上的需要。
十月二十二~二十四日:陳日君主教及湯漢主教出席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主持,並於新德里舉行的主教代表會議亞洲特別大會(九八年四月至五月於梵蒂岡召開)閉幕禮。
十二月二十四日:胡振中樞機於主教座堂主持作為公元二千禧開幕禮的黃昏禱,並派發「白冷之光」給各堂區代表。有線電視現場直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梵蒂岡主持的「開啟聖門」儀式。
一九九八年
正如亞洲其他地區,香港因受到去年十月以來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經濟嚴重衰退,失業率達至百分之5.3,為一九七三年以來之最高點。信徒對這現況深表關注。
教區於本年(聖神年)內,繼續積極籌備慶祝公元二千禧年。為面對司鐸日益短缺的情況,教區考慮合併一些堂區及廢除一些彌撒中心。
二月九日:為以「被動配合」方式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選舉,教區公佈「選舉委員會第三屆別宗教界分組天主教香港教區產生七名委員的辦法」。有意參選的信徒,可按個人身分向三個組別之一報名,即堂區及總鐸區組別、教友組織組別、教區委員會及機構組別。
三月十三日:去年十二月一日未獲教育署批准以英語授課的十間天主教中學,其中七間上訴得直,下學年可繼續以英語授課。教區重申,將繼續推行母語教學、提高英語水準及兩文(中、英文)三語(粵語、普通話、英語)的教育政策。
三月十八日:來自總鐸區的四名教友及一名司鐸(徐錦堯神父),以及兩名來自教友組織的教友,獲選為第一屆立法會「選舉委員會」委員,隸屬該委員會第三屆別宗教界分組(天主教香港教區)。
四月:兩名教友,即天主教機構職員協會主席吳日華及身為會計師,「選舉委員會」委員並多年參與教會事工及社會服務的許德輝,分別循勞工界功能組別,及以獨立無黨派人士並循「選舉委員會」,參選立法會議席。
四月十九日~五月十四日:陳日君助理主教及湯漢輔理主教前卦梵蒂岡,出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召開的主教代表會議亞洲特別大會。亦獲邀請的中國四川省萬縣教區段蔭明主教及徐之玄助理主教則未獲中國政府批准出席。
九月十五日:胡振中樞機發表「環保」牧函。
十月二十五日:香港聖公會教省成立及首任大主教暨教省主教長鄺廣傑主教陞座。
十月三十一日:經考慮目前新環境後,胡振中樞機解散「海外華人教友牧民服務處暨牧民委員會」。
一九九七年 
教區於本年(基督年)開始籌備慶祝公元二千禧年,並釐定為期三年的主題:「藉著基督,在聖神內,歸向天父」。
一月:胡振中樞機委託三位副主教,即陳日君助理主教、湯漢輔理主教及陳志明神父,以及主教公署一些成員,按教律規定,到各堂區作定期牧民探訪。
一月十二日:東正教「香港及東南亞都主教教區」首任都主教聶基道於本港就職。
三月六日: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獲宗座公教教育部批准,升格為宗座傳信大學神學院的成員學院。
五月十一日:灣仔聖母聖衣堂舉行拆卸重建前最後一台彌撒。
五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陳日君助理主教、湯漢輔理主教及陳志明副主教應中國國務院宗教事務局邀請,訪問北京,與政府官員就九七回歸某些問題,尤其宗教信仰問題,進行坦誠友好的對話。
七月一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香港終止殖民地時代並回歸中國。胡振中樞機假主教座堂為香港市民主持祈福彌撒。
七月五日:教區首次祝聖終身執事。兩位新執事為盧和鐳及曾繁興。
七月三十日:為回應「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選舉新增功能界別選民劃分及選舉委員會選民劃分諮詢文件」(一九九七年七月),主教公署發表「天主教香港教區參與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的看法」,並質疑宗教界被列入選舉委員會的安排。
八月一日:「教區新移民服務專責小組」成立。
八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百五十名本港公教青年,聯同湯漢輔理主教,於巴黎參加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主持的第十二屆普世青年節。
十月三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臨時立法會制定「立法會條例」。按照該法例,本港「六宗教領袖聯席會議」的六個成員團體(即天主教香港教區、中華回教博愛社、香港基督教協進會、香港道教聯合會、孔教學會及香港佛教聯合會),可於特區首屆立法會的選舉委員會佔四十議席。其後,按「聯席會議」的安排,教區可佔七議席。教區決定以「被動配合」形式參與翌年五月的立法會選舉。
十二月一日:教區分別於聖方濟各英文小學(石峽尾)及聖若瑟英文小學(觀塘)開辦為中國大陸新移民學童的夜校,透過較靈活的課程,準備他們投入主流學校或其他訓練計劃。
為逐漸落實本港母語教學政策,教育署只批准一百間中學繼續以英語授課。其餘中學則須轉用母語授課;其後這些中學部份(包括十間教會開辦的中學)提出上訴,以期獲准繼續以英語授課。
一九九六年
一月一日:新界調景嶺聖母升天堂區被廢除,納入將軍澳聖安德肋堂區。
四月十二日:教區慶祝由宗座代牧區升格為教區五十週年。慶典以十月二十日假香港大球場,並以「道貫天下」為主題的傳教節慶典作為高峰。
五月~六月:教區舉行一連串多層面的諮詢,探討主題為:在接受「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的大前提下,信徒應否以個人身分,加入「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推選委員會」。該委員會的職責為推舉香港特區首任行政長官人選,及選舉產生「臨時立法會」議員。
八月二日:根據主流意見,教區決定信徒(教友或神職人員)可出任「推選委員會」委員。然而,教區期望被委任的信友只參與推舉特區首長人選,但對法理基礎備受爭議的「臨時立法會」,則應投棄權票。
十月五日:馬鞍山新聖方濟堂祝聖。
十月二十日:慈幼會士陳日君神父及湯漢副主教分別被任命為教區助理主教及輔理主教。(十二月九日舉行晉牧典禮)。
十一月二日:教區司鐸徐錦堯神父及香港天主教教友總會會長姚秀卿女士獲任命為「香港特別行政區」之「推選委員會」委員。
十二月中旬:教區頒佈「教友婚前培育指引」。
一九九五年
一月十日~十五日:三百七十名本港公教青年,聯同胡振中樞機,參加於馬尼拉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主持的第十一屆普世青年節。
三月十日:胡振中樞機頒佈過渡「九七」牧民指引。
六月四日(聖神降臨節):胡振中樞機就「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所釐定之牧民計劃,發表「中期報告及計劃書」,並以「傳揚福音、拓展天國」作為未來五年之牧民重點。
八月十三日:柴灣新海星堂祝聖。
九月十七日:香港過渡至一九九七年之前所舉行的立法局最後一次選舉。信友透過選舉論壇、講座等,及有關刊物,積極參與其事。
十月一日:天水圍聖葉理諾堂區成立。
十月二十二日:「福傳大會」於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舉行。
十一月二十四日:羅便臣道宏基國際賓館開業。
十二月四日:以「普世歡騰聖誕頌」為主題之舞台劇於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並其後在電視台轉播。
一九九四年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獲宗座傳信大學同意,開始為期兩年的神學碩士學位課程。
三月:教區開始就胡振中樞機「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所釐定之牧民計劃之推行,作中期(一九八九~九四年)檢討,八個主要檢討範圍為教育、社會服務、大眾傳播、教區與中國及中國教會的關係、神職人員及會士的延續培訓、教友培育、推廣信仰小團體,及照顧不同國籍人士的牧民工作。諮詢對象包括各層面的教會領袖及一般教友。檢討過程將延續至一九九五年三月。
六月十日:胡振中樞機參照新聖教法典之規定,頒佈「有關堂區議會/堂區牧民議會的教區指引」。各堂區須遵照指引成立議會及擬定議會章程。 
十一月十日~十七日:胡振中樞機應中國國務院宗教事務局之邀請,率領七人代表團訪問北京、武漢及西安,此行目的為加深了解祖國實況、促進與中國政府之友誼交流,及創造互惠條件。
一九九三年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獲宗座公教教育部批准開辦由宗座傳信大學認可的「宗教學部」,其課程自此取代神哲學院的「夜間神學學位課程」,並可頒授宗教學學士學位。
下列為進一步執行胡振中樞機「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四日)之建議及「教區重組計劃」(一九九二年六月七日)而採取之步驟——
四月十五日:教區劃分為九個總鐸區。司鐸議會重組,當然議員包括全體總鐸。
九月一日:教區牧民議會重組。
十月五日至六日:首屆「教區週年檢討策劃營」假聖神修院舉行。主題為(一)「信仰小團體(基層教會團體)」過去三年推行實況及未來取向;(二)「教友在家庭中的使命」(一九九三~九四年教區牧民重點)。參加者為司鐸議會、教區牧民議會、推行「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委員會及教區教友培育委員會之成員。
一九九二年
五月十九日:教區於新蒲崗成立第一間勞工牧民中心。
六月:在聖神降臨節(六月七日),胡振中樞機公布教區重組計劃,並分別在六月十日及六月十一日為(一)神父、修士、修女及(二)香港天主教教友總會舉行匯報大會。
十一月二十九日:設立將軍澳聖安德肋準堂區(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升為堂區)。
十二月八日:按照教區重組計劃,胡振中樞機取消把教區劃分成為香港、九龍、新界三代表區及為各區設立主教代表之制度,並重新引進總鐸區制度。湯漢神父及陳志明神父被任命為副主教,而林焯煒神父及曾慶文神父則分別出任兩項新設立之職務,即修會事務主教代表及社會服務主教代表。
一九九一年
在本年內,胡振中樞機透過不同層面的諮詢,繼續著手重組教區。
一月一日:祝聖重建之上水基督之母堂。
設立九龍馬頭圍進教之佑準堂區(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升為堂區)。
七月:胡振中樞機呼籲信友以祈禱及賑濟行動積極支援中國華東水患災民。在八月內,教區人士及明愛社工曾探訪江蘇、安徽、湖北及貴州水災地區。賑災行動延續至下一年。
八月十八日:為鼓勵本港信友積極投票,以支持九月十五日之立法局直選,司鐸議會聯同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香港天主教教友總會及公教教研中心,分別在港、九、新界九個選區舉辦「九一選舉論壇」。教會團體亦先後透過刊物、問卷調查及報章上之廣告,鼓勵信友及市民支持直選。
九月一日:胡振中樞機發表牧函,呼籲信友鼎力支持九月十五日香港開埠以來立法局首次直接選舉,以建設本港的民主政制。
十月二十日:經過數月來「教友大會」和「中、港、台、澳教友交流大會」、「社會見證行動」及獻神花等多項活動之後,香港天主教會一百五十週年慶典於掃桿埔政府大球場隆重閉幕。
一九九○年
於本年內,胡振中樞機在司鐸議會及一小組司鐸、修會會士和平信徒的協助下,著手重組教區的架構。
九月八日:設立主顯堂區,其範圍包括原有的永助聖母堂區(大嶼山)與和平之后堂區(坪州)的全部地域。
十月七日:胡振中樞機發表牧函,勸諭信友積極參與一九九一年區議會、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及立法局的直接選舉;有關的教區指引亦於十月十二日頒佈。
十二月二日:祝聖油塘聖雅各伯堂。
十二月二十八日:在香港大會堂舉行「香港天主教會開教一百五十週年慶典」開幕典禮及為期三日之首次「教會展覽」。慶典為期一年,主題為「承擔與同行」。
一九八九年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開辦專為教友而設的「夜間神學學位課程」。
三月一日:設立土瓜灣聖母院準堂區(一九九二年五月三十日升為堂區)。
五月十四日(聖神降臨節):胡振中樞機發表「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論及香港教區未來的牧民承擔。
七月十一日:胡振中樞機致函全球主教,懇請他們呼籲中國推行法治民主,並敦促他們關注「香港前途」問題及「越南難民」問題。
十二月十五日:設立屯門蝴蝶村聖瑪竇宗徒準堂區(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升為堂區)。
一九八八年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落成百週年慶典。
三月十九日:祝聖觀塘聖若瑟堂。
五月二十九日(聖三主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佈任命胡振中主教為樞機。
六月二十八日:胡主教在御前會議正式就任樞機。
十一月十一日:新界代表區之坑口聖雲先堂區及調景嶺聖母升天堂區歸屬九龍代表區。
一九八七年
四月二十四日:柴灣角(荃灣西及荃灣鄉郊)設立聖母領報準堂區(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升為堂區;聖堂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四日祝聖)。
五月一日:至今稱為準堂區之區域,英文名稱將由Rectory更改為Quasi-Parish。準堂區之主任司鐸,英文名稱將由Rector更改為Pastor。該等主任司鐸,將享有本教區內堂區主任司鐸所享有之權力。
七月三日:重新劃分沙田聖歐爾發堂區,並設立華福準堂區(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升為堂區)及聖本篤準堂區(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升為堂區;聖堂於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日祝聖)。
一九八六年
一月二十一日——三十一日:胡振中主教應廣東省宗教事務局局長之邀請,率領七人代表團訪問廣州及粵東。
十一月十五日:九龍東北部設立聖若瑟準堂區(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升為堂區)。
一九八五年
三月二十五日:胡振中主教應中國國務院宗教事務局之邀請,率領五人代表團訪問北京與上海。胡主教乃自一九四九年以來,第一位率團訪問中國大陸之國籍及香港教區主教。
七月十五日:應教區聖神研究中心邀請,金魯賢主教率團訪問香港,隨團八人中包括上海市天主教愛國會會員。此類訪問實乃一九四九年以來首次。
十月十日:遵照新聖教法典之規定,並為配合教區更新運動,胡主教委任二位新主教代表(Episcopal Vicars),以接替任期屆滿的三位主教代表(Zonal Delegates)。香港、九龍及新界三區,自此以後稱為代表區(Vicariates)。
一九八四年
八月十五日:鑑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將於九月二十六日在北京草簽,胡振中主教發表有關香港前途之聲明,強調宗教信仰自由乃天賦之基本人權,並期望「中英聯合聲明」,及未來「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對是項人權及其自由運用,以明文規定並確保尊重。胡主教之聲明,透過新華社香港分社,轉交中國政府。一份由二百多位香港聖公會及基督教領袖聯署之類似立場聲明,亦於八月三十一日遞交中英雙方政府。
九月八日:胡振中主教發表牧函,敦促信友登記為選民,並積極參與一九八五年之區議會選舉及一九八六年之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選舉,以關心社會事務,共謀公益。
九月十八日:三十餘個天主教團體就香港過渡至一九九七年這時期之政制改革,向香港政府遞交一份意見書,特別提及政制之民主化及立法局直選。
一九八三年
一月:仁愛傳教女修會修女來港,專為被社會遺棄者服務。
五月二十九日:祝聖置富花園新露德聖母堂。
十月:魁北克外方傳教會來港。
十二月二日至六日:宗座教友參議會在香港舉行「亞洲區教友大會」,主題為「教友如何參與教會在亞洲社會中的生活與使命」。
一九八二年
七月三日:青衣島設立聖多默宗徒準堂區(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升為堂區)。
一九八一年
八月十五日:原屬葛達二聖堂之屋村:石籬、石蔭和梨木樹,劃歸上葵涌新設聖若望宗徒準堂區(小堂於一九八三年六月十六日祝聖;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三日升為堂區)。
十二月二十五日:彩雲村設立聖方濟沙勿略準堂區(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三日升為堂區)。
一九八○年
八月六日:下葵涌聖斯德望堂區成立(聖堂於十二月二十六日祝聖)。
一九七九年
一月:聖保祿孝女會女修會來港,擔任社會傳播工作。
一月二十七日:祝聖啟德機場顯主堂,該堂供天主教與基督教聯合使用。
三月二十一日:教區國籍司鐸協會成立並舉行就職禮。
七月一日:港九及新界之準堂區升為堂區。
十二月一日:坪洲脫離長洲區成為一獨立堂區(和平之后堂於一九五九年建立)。
一九七八年
三月四日:德國科隆主教及德國主教團主席賀夫納樞機蒞臨本港,主持天主教教區中心暨明愛大廈新翼祝聖典禮。
一九七七年
二月:仁愛傳教兄弟修會會士到港,為傷殘人士服務。
三月二十七日:祝聖沙田聖歐爾發聖堂。
十月一日:教區成立視聽中心。
十月八日:設立黃竹坑聖路加準堂區(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為堂區;一九九七年六月一日並歸入香港仔聖伯多祿堂區)。
一九七六年
由本年起,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哲學部成為羅馬宗座傳信大學屬校,並可頒授哲學學士學位。
一月七日:成立上水區(一九七三年開始設立,一九七六年一月一日祝聖基督之母堂,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為堂區)。
一九七五年
四月五日:教宗保祿六世委任胡振中神父為香港教區第五任主教(七月二十五日祝聖及就職)。
十月一日:墨西哥外方傳教會會士到港,從事牧民工作。
十一月十日:設立何文田聖神準堂區(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為堂區)。
一九七四年
由本年起,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部成為羅馬宗座傳信大學屬校,並可頒授神學學士學位。
七月二十三日:李宏基主教逝世;林焯煒神父被選為署理主教。
一九七三年
四月八日:屯門贖世主堂祝聖(建於一九六○年)。
五月二十三日:徐誠斌主教逝世。
十二月二十一日:教宗保祿六世委任李宏基主教為香港教區第四任主教(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就職)。
一九七二年
八月十二日:大角咀中華聖母堂成立(聖堂於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二日祝聖)。
一九七一年
三月:亞洲十三個國家主教團團長假本港舉行中央委員會會議,並在本港成立亞洲主教團協會秘書處。
三月二十六日:聖文德堂區成立(聖堂於一九七六年七月十五日祝聖)。
七月三日:李宏基神父被任命輔理主教(九月八日祝聖為主教)。
十二月二十六日:荃灣葛達二聖堂祝聖。
一九七○年
二月十五日:香港教區會議揭幕(一九六八年九月開始籌備,一九七一年十一月閉幕)。
十二月四日:教宗保祿六世訪港。
十二月十二日:九龍長沙灣基督君王堂區成立(聖堂於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祝聖)。
一九六九年
五月二十九日:徐牧受任繼白英奇主教出掌香港教區, 十月二十六日就任為香港教區第三任主教:教區開始由國籍主教及神職班接管。
十月十四日:天主教與聖公會首先開始推展合一運動,為海員服務。
十二月二十三日:九龍油麻地聖保祿堂區成立(聖堂於一九七○年四月十二日祝聖)。
一九六八年
秀茂坪潔心彌撒中心、觀塘耶穌復活彌撒中心、鑽石山聖則濟利亞堂啟用(均於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為堂區;聖則濟利亞堂區於一九九六年六月一日歸入彩虹村聖家堂區)。
九月十一日:聖母無原罪女修會(宗座外方傳教女修會)修女到港。
十二月十九日:白英奇主教請辭獲准(一九六九年四月返回意大利。一九八三年二月十三日卒於意國);徐主教會委任為署理主教。
一九六七年
二月十五日:錦田聖猶達堂祝聖。
六月:藍田聖愛德華小堂啟用(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為堂區)。
七月一日:徐誠斌神父被委任為輔理主教(十月七日祝聖為主教)。
十一月十一日:佐敦谷基督勞工小堂啟用(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為堂區)。
一九六六年
二月十九日:祝聖新蒲崗善導之母堂。
獻主會會士來港,從事教育工作。
南丫島露德聖母小堂及學校啟用(一九七六年劃分為一獨立區,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為堂區,一九八三年取消)。
一九六五年
大澳與長洲分別成為獨立區(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分別成為大澳永助聖母堂區及長洲花地瑪聖母堂區)。
八月:聖母頌主會修女來港。
天主教主徒會會士來港,從事牧民工作(一九七二年離港)。
一九六四年
建立洪水橋區(新玫瑰堂於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祝聖,於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為玫瑰堂區,並於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歸入聖葉理諾堂區)。
九月:香港仔教區聖神修院揭幕(大小修院合併,增設校外課程,招收修院以外學生,一九七四年成為羅馬宗座傳信大學屬校)。
一九六三年
三月七日:教區教理中心展開工作。
九月十七日:橫頭磡聖博德堂區成立。
一九六二年
二月十七日:祝聖香港仔新聖伯多祿聖堂(一九二九年建立)。
五月二十八日:明愛在香港仔開辦第一間社會福利中心,五月三十日開辦荃灣社會服務中心,接著還有其他福利中心(蘇屋村明愛醫療中心於一九六四年九月揭幕)。
六月十一日:大澳新永助聖母聖堂祝聖(一九三七年建立)。
六月二十四日:觀塘聖若翰堂區成立。
八月十五日:鯉魚門聖雅各伯小堂啟用(油塘聖雅各伯堂區在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成立)。
九月:錦田區脫離元朗區(聖猶達堂於一九六六年建立,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為堂區,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一日歸入元朗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區)。
十月三十一日:黃大仙聖雲先堂區成立及學校祝聖(接管前聖比約十世堂區)。
一九六一年
一月一日:祝聖筲箕灣聖十字架堂。
六月十一日:祝聖大埔新聖母無玷之心堂(一九二二年建立,六一年重建)。
十一月十三日:祝聖長洲花地瑪聖母新聖堂(建於一九五二年)。
一九六○年
五月:成立青山區(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成立贖世主堂區)。
九月二十八日:Junk Bay劃分為坑口區及調景嶺區(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成立坑口聖雲先堂區及調景嶺聖母升天堂區)。
十月一日:李鄭屋村聖老楞佐堂升為堂區(聖堂於翌日祝聖)。
一九五九年
一月八日:成立教區教友傳教會。
四月九日:公教進行社干諾道新社落成開幕。
八月十五日:赤柱聖亞納堂和聖德蘭新校祝聖。
九月二十日:祝聖新界西貢新聖心堂。
十一月二十一日:成立紅磡聖母堂區(教堂於十一月二十五日祝聖)。
一九五八年
二月:方濟各聖母痛苦傳教女修會修女來港,在沙田從事教育工作。
六月十六日:白英奇主教成立「香港明愛」為香港天主教會正式之社會福利機構。
十二月十八日:傳信部部長雅靜安樞機主教訪問香港,並祝聖元朗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及高主教書院。
一九五七年
三月一日:堅尼地城聖母玫瑰堂祝聖(一九五三年開始工作,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為堂區,一九六○年重建)。
五月三十一日:晉升八個新堂區,並將大埔區劃分為大埔、沙田、粉嶺三區。
十二月三日:北角聖猶達堂升為堂區(一九五三年建立)。
一九五六年
六月二日:沙田聖心堂祝聖。
十月二十一日:深水步聖方濟各堂祝聖(一九五五年十二月開幕,接管寶血堂區)。
耶穌小姊妹友愛會在大埔成立第一間友愛之家。
一九五五年
聖比約十世小堂祝聖(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為堂區,一九六二年歸入黃大仙聖雲先堂區,一九八○年取消)。
一九五四年
四月十四日:粉嶺聖若瑟堂祝聖。
聖母聖心傳教會(當時稱為聖奧思定傳教女修會)修女、聖母聖心傳教會國籍修女、聖母潔心會修女(江門)、拯望會修女、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修女等抵港,協助難民區的牧民及教育工作。
十二月八日:香港教區在加路連山舉行盛大慶祝聖母年典禮。
一九五三年
六月十三日:聖安多尼堂祝聖。
顯主會修女自韶州抵港。
一九五二年
荃灣及元朗成為獨立區。
在難民區成立的中心及小堂,計有:
京士柏——恩理覺主教紀念小堂。
柴灣——海星小堂(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為堂區)。
東頭村——聖母聖誕小堂(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為堂區;一九九○年四月十五日廢除,部分歸入聖博德堂區,部分歸入善導之母堂區)。
九龍仔——聖伯多祿小堂(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為堂區)。
鑽石山——聖家小堂(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為堂區)。
牛頭角——天神之后小堂(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為堂區,一九七九年遷至順利村)。
長沙灣——聖母中保小堂(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為堂區,一九六○年歸入聖老楞佐堂區;一九七○年取消)。
聖方濟會士開始在馬鞍山區工作;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建立聖若瑟小堂(一九五五年十月四日建立聖方濟各堂;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為堂區)。
離島區派駐一位司鐸(住在長洲)。
十月十七日:白英奇主教自大陸獲釋返港(十月二十六日就任香港教區第二任主教)。
一九五一年
九月三日:恩理覺主教逝世。
遣使會會士到港。
聖母聖心會會士到港(一九五六年開始負責紅磡區牧民工作)。
善牧會修女到港,專為問題少女服務(一九五一年在九龍設立收容院。一九六七年瑪利灣Marycove設立收容院)。
一九五○年
熙篤會會士在大嶼山設立聖母神樂隱修院。
三月二十二日:白英奇主教及其他數位意大利籍傳教士在海豐被拘禁。
七月十六日:灣仔煉靈堂(後易名為聖母聖衣堂)祝聖(接管聖方濟堂區)。
聖高隆龐修會神父抵港。
母佑會修女抵港。
巴黎外方傳教會修女到港。
一九四九年
一月一日:聖高隆龐傳教女修會接管律敦治醫院。
一月二十五日:九間市區教堂被升為堂區。
二月十八日:聖神小修院在西貢重新開辦(一九五七年遷至薄扶林新院舍)。
二月:天主教耀漢會修士到港,為第一個為難民服務的修會(一九五○年在Junk Bay)。
四月二十一日:白英奇神父被委任為香港教區助理主教(十月九日祝聖為主教)。
五月:聖母會修士到港(一九五二年開辦聖瑪爾定書院,後改為聖芳濟英文書院)。
耶穌聖心門徒會修士抵港。
中共解放中國大陸之後,難民蜂湧到港,其中有不少教友和來自全國各省的神職人員;但教區的活動卻只限於殖民地區域。
一九四八年
思高聖經學會由北平遷港;一九六九年出版中文聖經譯本全集。
聖言會到港。
一九四七年
新界西區劃分大埔區和荃灣區。
方濟各聖母傳教會修女到港,擔任牧民及教育工作(一九四七年創辦聖羅撒學校)。
一九四六年
三月一日:師人傑神父(Fr. N. Maestrini)創辦英文公教報。
四月十一日:教會聖統制在中國建立;香港代牧區晉升為聖統制主教區,恩理覺於一九四八年十月三十一日正式升為教區首任主教。
一九四五年
八月~九月:戰後重建工程展開。
十一月九日:公教進行社正式開幕。
一九四一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侵領香港,戰爭的傷亡與艱苦逼使許多人撤離香港;天主教會人材大量流失或被拘捕,教會活動幾乎完全停頓;教會分發梵蒂岡戰爭救援金;在惠陽外國傳教士被拘禁,後又被釋放;在海豐的卻被逐至嘉應(有三年之久)。
一九三七年
十月四日:九龍城聖方濟亞西西教堂祝聖(日侵期間被摧毀)。
一九三四年
四月二十八日:荃灣聖心教堂及學校祝聖。
七月一日:香港仔聖伯多祿堂祝聖(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為堂區,一九六二年重建)。
八月:公教真理學會成立。
一九三三年
八月八日:加爾默羅女隱修會來港。(該會赤柱會院於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四日建立,隱修院小堂公開給教友使用,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立為堂區,一九五九年由聖亞納堂管理)。
一九三二年
十二月十八日:九龍塘聖德肋撒堂祝聖(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為堂區)。
一九三一年
二月:保安分為三區:藍頭、深圳及屯洋。
三月三十日:建立新界大龍區(一九六二年二月十二日與大埔區合併)。
十一月一日:香港仔華南修院正式開幕(直至一九六四年重組,由教區主辦,改名為聖神修院)。
一九二九年
深水步寶血教堂開幕(一九三三年脫離玫瑰堂及聖德肋撒堂,一九三七年重建,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為堂區)。
十月二十六日:香港大學利瑪竇宿舍開幕。
一九二八年
三月十九日:惠州聖若瑟醫院開幕。
三月十九日:嘉諾撒修女在灣仔開辦聖方濟各醫院。
八月四日:顏神父(Fr. A. Granelli)創辦中文公教報。
加拿大籍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抵港,從事教育工作(一九二八年創辦德信學校)。
一九二七年
十月一日:慈幼會神父到港,負責聖類斯工藝學校。
一九二六年
三月八日:恩理覺神父(Fr. Henry Valtorta)繼任為香港代牧區第四任代牧(六月十三日祝聖為主教)。
五月一日新界劃分成三區:東區(西貢)、西區(大埔)及離島區。
十二月三日:愛爾蘭耶穌會神父來港擔任教育工作。一九二九年開辦利瑪竇宿舍,一九三一年開始管理華南修院,一九三二年開辦華仁書院。
十二月:加拿大籍天神之后傳教女修會到港,從事教育工作(一九二七年開辦聖嘉勒小學)。
一九二五年
一月二十五日: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祝聖(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為堂區)。
一九二四年
二月二十日:師主教逝世;施巴達神父(Fr. J. M. Spada)被委為署理主教。
一九二三年
二月二日:安貧小姊妹會到港,在九龍開辦安老院(一九六二年亦在香港仔開辦安老院)。
一九二二年
七月十九日:國籍寶血女修會成立,為教區自立修會;(一九二九年以來總會院設於深水步,一九三七年開辦寶血醫院)。
一九二一年
美國瑪利諾傳教會修女到港,從事教育及牧民工作(瑪利諾修院學校建立於一九二五年)。
一九二○年
大嶼山的傳教工作開始。
九月十五日:天主教英文月刊「磐石」出版。美國瑪利諾傳教會神父抵港(一九二一年至二六年,他們負責管理聖類斯工藝學校﹝為前西環感化院及孤兒院﹞,一九五二年以後,專務牧民工作)。
一九一七年
十月二十四日:海豐劃分為兩區:海豐市及汕尾。
一九一四年
七月二十二日~二十六日:召開聖體大會。
九月十四日:筲箕灣聖十字架教堂祝聖(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為堂區)。
創辦葡萄牙文天主教刊物: “Religiˇao e Patria”。
一九一二年
惠陽劃分為三區:惠州、平山及潭水。
一九○九年
一月九日~二月二日:中國天主教第五區第三屆教會會議在港舉行。
一九○七年
十月四日:汕尾(Swa-bue)(海豐)孤兒院啟用。
一九○五年
四月五日:藍頭(新安)孤兒院開幕。
五月八日:九龍玫瑰堂落成祝聖(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為堂區)。
七月十二日:師神父(Fr. Dominic Pozzoni)被委任為香港代牧區第三位代牧(同年十月一日祝聖為主教)。
十二月八日:建立主教議會。
一九○四年
八月四日:和蒙席因病回意大利,於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病逝。
一八九八年
六月九日:因英國與清廷訂約租借新界,新安縣因此被劃分,漸漸以西貢和藍頭為傳教中心,其他的縣則逐漸變成自治區。
一八九五年
一月十一日:和神父(Fr. Louis Piazzoli)繼任為第二位香港代牧區代牧(五月十九日祝聖為主教)。
一八九四年
九月二十七日:高主教逝世。
一八九一年
十一月八日:中國天主教會第五區第二屆教會會議於港召開。
一八八八年
十二月七日:聖母無原罪總堂落成祝聖(一八八三年十二月八日奠基,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八日隆重祝聖)。
一八八五年
四月二十六日:巴黎外方傳教會莫神父創立納匝肋印書館,太古樓露德聖母小堂亦同時開幕(小堂於一八九六年及一九三八年重建,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為堂區,一九七七年遷至華富村,一九八二年再遷至置富花園)。
建立聖若瑟村(海豐),村民全部是天主教友。
一八八○年
四月四日~十一日:中國天主教會第五區第一屆教會會議在港召開。
一八七九年
三月二十二日:祝聖西環聖心教堂(一八九二年改為聖安多尼教堂,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為堂區)。
一八七七年
傳教工作擴展至海豐縣;一八七八年沙斯索神父全面負責該區的工作。
九月二十二日:創辦香港天主教英文週刊。
一八七五年
五月九日:召開首次代牧區會議,將香港代牧區劃分為五區。
十一月七日:基督學校修士到港。該會修士接管西環感化院及救世主書院,並將後者易名為聖若瑟書院(新校舍設於堅尼地道,一九一八年九月三日開課)。
一八七四年
十一月十七日:香港監牧區晉升為代牧區,代牧區範圍擴展,包括新安縣(即保安)、歸善縣(即惠陽)和海豐縣;委任高神父(Fr. Timoleon Raimondi)為首任宗座代牧(高神父於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祝聖為主教)。
一八七二年
十一月三十日:花園道聖若瑟堂祝聖;後該堂於一八七四年九月二十二日被颶風吹倒,於一八七六年重建(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為堂區,新教堂於一九六八年六月一日祝聖)。
一八六七年
三月十日:盎監牧逝世。
十一月十七日:米蘭宗座外方傳教會受宗座委託,全面負責香港監牧區;該會高神父奉委為宗座監牧。
一八六四年
救世主書院開幕。
一八六三年
西環感化院啟用。
七月十二日:成立聖雲先會。
一八六一年
道明會神父在港開拓該會事業(一九二四年設立初學院,一九三五年設立神哲學研究院)。
一八六○年
四月十二日:第一批嘉諾撒修女抵港,開始從事教育和社會服務工作;不久國籍女子加入,成為該會第三會會員(後為耶穌寶血會修女)。一八六○年五月一日,開辦意大利修院學校(嘉諾撒聖心書院前身),一八六○年五月十日培貞中文學校亦相繼開課。
一八六○年~六一年
香港監牧區的範圍擴大包括差不多整個新安縣(即今之保安),傳教工作擴展到九龍半島(一八六○年十二月及六一年四月往內陸作探測之旅),大埔區、西貢半島及藍頭等地區(一八六三~六七)。
一八五八年
按照教廷傳信部的計劃,香港監牧區交由米蘭傳教會(後改稱米蘭宗座外方傳教會)負責管理;該會會士雷納神父(Fr. Paul Reina)於四月十日首先抵港,隨後五月十五日高神父(Fr. Timoleon Raimondi)和達徹尼修士(Bro. Tacchini)亦相繼抵達。
一八五五年
六月二十日:裴神父辭去監牧職,盎神父被委任為新監牧。
一八五二年
灣仔聖方濟各醫院啟用(曾一度關閉,一八六九年改由嘉諾撒修女接辦)。
一八五○年
八月二十四日:科蒙席辭職獲准;裴神父再度被委任為宗座監牧。
一八四九年~五○年
開始發展香港仔及荃灣的傳教工作。
一八四八年
九月十二日: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來港,為來港傳教的第一間女修會。修女們首先在灣仔:Asile de la St. Enfance負責照顧棄嬰的工作,後兼照顧老人及病人(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在銅鑼灣直至一九一六年十月六日才正式建立機構)。
一八四七年
十月五日:日本宗座代牧、巴黎外方傳教會科蒙席(Mgr. A. Forcade)被委任為香港代監牧,在該會新近由澳門遷來的會士協助下,大力發展香港傳教工作。
一八四六年
成立本地修院(一八八八年稱為聖母無原罪修院,一九○○年遷至主教座堂前面新舍)。
一八四五年
聖方濟小堂在灣仔落成。
一八四四年
傳教工作擴展到赤柱及柴灣。
一八四三年
二月一日:開辦第一所中國男童學校。
一八四二年
一月二十二日:西班牙籍聖方濟會納華路神父(Fr. Michael Navarro)到港,成為第一位居港的天主教司鐸。
三月三日:若瑟神父和其他司鐸及修士被迫離開澳門。
六月七日:香港第一座教堂(在威靈頓街)奠基,定名為聖母無原罪堂(一八四三年六月十一日祝聖,一八五八年~五九年擴建,一八五九年十月十八日被焚毀,一八六○年三月十八日重建並祝聖)。
八月五日:若瑟神父逝世。
十二月十一日:意大利籍聖方濟會司鐸安多尼‧裴神父(Fr. Anthony Feliciani)被委任為宗座監牧。
一八四一年
四月二十二日:「香港島及其周圍六里地方」,脫離澳門教區,成為監牧區,由瑞士籍教區司鐸、傳信部駐澳門代表若瑟Fr. Theodore Joset神父為首任宗座監牧;主要照顧當時駐港英軍(大多數為愛爾蘭天主教友)的牧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