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座牧函

慈悲的主與可憐的罪人
教宗方濟各
於特殊慈悲禧年閉幕時
慈悲及平安
與閱讀本函者同在

APOSTOLIC LETTER MISERICORDIA ET
MISERA OF THE HOLY FATHER
FRANCIS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EXTRAORDINARY
JUBILEE OF MERCY to all who read this Apostolic Letter
mercy and peace

PDF下載

「慈悲的主與可憐的罪人」這句話,聖奧思定用來敘述耶穌遇上犯了姦淫罪的婦人這則故事(參閱 若 8:1-11 )。天主的愛接觸罪人:沒有任何比這更傳神、更適切地表述出其中的奧祕:「最後只剩下兩者:可憐的罪婦與慈悲的上主」[1]。當中表達了多麼熱熾的惻隱之情和天主的公義!這教導不僅光照了慈悲特殊禧年的閉幕時刻,更指出我們被召叫日後繼續要走此道路。

1.這段福音正好是一個縮影,標記了過去一年我們所慶祝的聖年─ 那是慈悲滿盈的一年,這份慈悲必須在我們的團體中繼續予以慶祝並生活出來。事實上,「慈悲」不該只是教會生活中的括弧或插曲,卻應是教會存在的基本內涵, 它完全表達福音深邃的真理並予以彰顯。在慈悲中,一切都昭然若揭;在聖父慈悲的愛中,一切都得以化解。

一名女子與耶穌相遇。她─ 犯了姦淫的罪婦,按照法律,理當受石頭砸死;祂─ 毫不保留地自我交付,以致於即將被領到苦架上,卻藉着講道和完全的自我奉獻,回復了梅瑟法律真正和原本的含意。這事件的中心既非法律、亦非法規上的正義,而是天主的愛。天主知道如何洞察每個人的內心,從而得知當中最隱祕不宣的渴望;天主的愛當應高於一切。在這福音記載中, 並非要抽象地描述「罪愆」碰上「公義」,而是講述兩個人的相遇:罪婦和救主。耶穌注視婦人的雙目並從中讀到她的內心:祂找到婦人希冀獲得理解、寬恕和釋放的渴望。因罪愆而來的悲苦,重新披上慈悲的愛。為耶穌來說,祂的評斷, 無不依罪婦的情況,刻劃了惻隱和同情。對那譴責罪婦並要處死她的人,耶穌以漫長的沉默回應; 祂是為了讓天主的聲音,在婦人和譴責者的良心中浮現出來。是故,譴責婦人的羣眾紛紛丟下手中的石頭,逐一離去(參閱 若 8:9)。在那沉默過後, 耶穌說:「婦人!告你的人在哪裏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罷!從今以後, 不要再犯罪了!」(若 8:10-11)如此,耶穌幫助她,並讓她懷着希望朝向將來,重新開展生活。她現在可以向前出發,如她願意的話,更可「在愛德中行進」(參閱 弗 5)。身披慈悲後,即使犯罪傾向猶在,仍然可以透過愛去克服,並敢於向前看, 開展新生活。

2.耶穌在另一情況中清晰明切地教導同一道理: 當祂受一名法利塞人邀請共進午餐時,一位人所共知的罪婦趨前靠近(參閱 路 7:36-50)。她把香液倒在耶穌的雙腳,以眼淚洗滌,並以自己的頭髮擦乾(參閱 路 7:37-38)。就法利塞人的羞憤,耶穌回答:「她的那許多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得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愛的少。」(路7:47)

「寬恕」是天父聖愛有形可見的標記,亦是耶穌想藉祂整個生命去呈現的。福音中沒有一頁可以剔除這個愛的命令,愛到直至寬恕他人。耶穌就算到自己地上的生命最後一刻,被釘在十字架上,祂仍然吐出寬恕之言:「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路23:34)

痛悔的罪人在天主的慈悲前無論獻上什麼, 沒有不被祂寬恕的懷抱所接納的。所以,我們當中無人可限制慈悲;那是天父白白贈予的施恩, 是無條件而人並不堪當的愛。我們不能隨便指斥這份愛裏所充盈着的自由,因為天主是攜同此愛,進入每個人的生命中。

慈悲就是這源於愛的確切行動,透過寬恕,轉化並改變生命;由此,慈悲的神聖奧祕得以呈現出來。天主是慈悲寬仁的(參閱 出 34:6),祂的仁慈永遠常存(參閱 詠 136),在世世代代中擁抱每一個信靠祂的人;天主藉着讓人分享祂的生命,轉化每一個人。

3.從這兩個女人的心中─分別是犯了姦淫的婦人和人所共知的罪婦,多少喜樂湧現出來!寬恕讓她們終於感受到自由和從未嚐過的喜悅。羞恥和痛苦的眼淚化為笑容,那是人得悉自己被愛的笑容。慈悲讓喜樂湧現,因為前者讓人心朝向新生活的希望開放。寬恕的喜樂雖是無可言喻、不可表達的, 但每當體驗到時,便會綻放出來。寬恕源於天主的愛;天主以這份愛與我們相遇,衝破人自私的樊籠,讓我們成為慈悲的工具。

指引教會初期信徒的古老教導,對今日的我們仍饒具意義:「披上喜樂,可時常悅樂天主, 並為天主悅納;天主取樂其中。喜樂的人行善、思想積極,並鄙厭憂愁……,遠離憂愁、披上喜樂的人,將在天主內生活」[2] 。體驗慈悲讓我們獲得喜樂。願我們不受各種憂愁與顧慮分神;願這份喜樂存留並在我們的心中扎根,使我們能常平靜地面對每天的生活。

在一個恆常由科技主導的文化中,憂傷和孤獨愈顯常見,甚至在年青人當中出現。基於無法肯定前景,「將來」充斥着朝不保夕的陰影。於是,憂鬱、悲傷和躁悶的心情不時湧現,甚至慢慢把人領到絕望中。我們需要希望和真喜樂的見證,驅走只應允即時快慰和虛假美景的幻象。很多人心中無垠的空虛能夠被我們心中懷抱的希望,以及由此引發的喜樂所填滿。因慈悲觸碰內心,從而顯現的喜樂,多麼需要我們予以承認。讓我們謹記宗徒的話:「你們在主內應當常常喜樂。」(斐 4:4;參閱 得前 5:16)

4.我們慶祝了活動緊湊的禧年,從中獲得了滿溢的慈悲之恩。彷如一陣生機勃勃的烈風, 上主的美善和慈悲注滿世界。我們每人受到天主充滿愛慕的長久注視,生命得以轉化,所以無人能夠繼續保持冷漠。

首先,我們感覺有必要感謝上主,並向祂說:「上主,祢憐愛祢的國土……赦免了祢子民的罪惡」(詠 85:2-3 )。正是如此:天主將我們的邪惡踏於足下,將我們的一切罪過投入海底
(參閱 米 7:19),並不再記憶我們的過犯,將之拋於祂背後(參閱 依 38:17);並使我們的罪跟我們的距離猶如東方距離西方那麼遠。(參閱 詠103:12)
在這聖年中,教會明白到要全心全意去聆聽,從而更深切經驗到天父的臨在和靠近;祂和聖神一同工作,並使她從耶穌的自我奉獻和祂的使命中,具體地理解到有關寬恕的含意。這實在是上主一次新的來訪,到我們當中。我們感受到祂那充滿生靈的噓氣,輕拂教會;祂的話句再次指出我們的使命:「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若 20:22-23)

5.禧年現在結束;這時刻正好讓我們展望並理解,如何繼續以忠信、喜樂和熱忱,體驗豐饒的神聖慈悲。依我們被召活出來的「牧民上的皈依」的程度[3],我們的團體繼續新福傳的工作,以朝氣和活力繼續;這「牧民上的皈依」透過慈悲的更新力量,日新又新。不要限制慈悲的行動; 不要讓聖神憂愁,祂經常向我們指引新途,領眾人到帶來救恩的福音去。

首先,我們被召 慈悲。教會的祈禱裏呼號天主為「仁慈的天父」,當中有如何豐沛的含義!在禮儀中,慈悲不僅被重覆呼喚, 更是實實在在地得以領受並顯現出來。於感恩聖祭的開始和結束時,祈禱的信眾和天父聖心之間的對話中,慈悲多次顯示;天主每次在贈予自己的慈愛時,聖心悅樂。在彌撒開始時求主寬恕,呼求「上主,求祢垂憐」,我們即時得到信心的保證:「願全能的天主垂憐我們, 赦免我們的罪過,使我們得到永生」。憑藉這份信心,我們的團體─ 特別於耶穌復活的聖日當天,在上主的臨在中相聚。很多「集禱經」就是為了讓我們記憶慈悲這份厚禮。例如在四旬期中,我們祈禱說:「無限仁慈、萬善萬源的天主,祢曾曉諭我們:齋戒、祈禱與施捨都是治療罪人的良藥,求祢垂憐我們的卑微,使我們俯首

9認罪,當我們軟弱失足跌倒時,求祢大發慈悲, 將我們扶起。」[4 ]我們心神沉浸於感恩經的祈禱中,藉頌謝詞呼喊:「祢這樣憐愛世界,竟為我們派遣了救主。祢願意祂與我們相似,只是沒有罪過。」[5 ]感恩經第四式乃是歌頌天主慈悲的讚曲:「祢反而大發慈悲,向所有的人伸出援助的手,使尋求祢的人都能找到祢」。「求祢垂念眾人」[6 ]是司祭在感恩經中不斷的懇求,求盼能分受永生。在《天主經》後,司祭繼續祈禱, 呼求「藉着祢的仁慈」,讓人得享平安和脫免罪惡。而互祝平安,則表達了一份因獲得寬恕而在眾人間洋溢的手足情誼;在此之前,司祭再次祈禱:「求祢不要看我們的罪過,但看祢教會的信德。」[7] 透過這禱詞,我們以謙卑的信靠,央求賜予慈母聖教會安定團結。慈悲的感恩聖祭在舉揚聖體時到達高峰,那是記憶基督的逾越奧蹟;這奧蹟是每個人、整個人類歷史和整個世界,獲得救恩的泉源。簡而言之,感恩聖祭的每一刻都呼應着天主的慈悲。

在整個聖事生活中,我們獲得豐盛的慈悲。教會在兩件「治癒聖事」的儀式中,直言無諱地提及「慈悲」,絕非無關緊要。那兩件聖事分別是修和聖事和病人傅油聖事。赦罪的經文說:「天上的慈父,因祂聖子的死亡和復活,使世界與祂和好, 又恩賜聖神赦免罪過;願祂藉着教會的服務,寬恕你,賜給你平安」[8] ;而在傅油的經文中,又說:「藉此神聖傅油,願無限仁慈的主,以聖神的恩寵助佑你。」[9]

由此可見,教會的祈禱中提到「慈悲」時, 不是純粹的安撫人心的呼號,卻是帶有高度執行實踐的意味,即是當我們懷有信德呼求慈悲時, 就能獲得此恩;當我們活出慈悲,並明認慈悲是真實的,慈悲便會實在地轉變我們。這是我們信仰的基本內涵,我們應當好好保存其原來的特性:在罪進入世界前,天主愛的啟示便存在:祂以愛創造世界和人類。愛是天主的第一個行動, 天主藉此自我顯示,並與我們相遇。因此我們要打開心門,相信自己是天主所鍾愛的。祂的愛永遠先於我們;就算我們犯了罪,祂的愛依然陪伴我們,跟我們在一起。

6.在這脈絡中, 聆聽天主聖言尤有深意。每一個星期天,在基督徒團體中都會恭讀天主聖言,好讓主日能被逾越奧蹟光照[10]。舉行感恩聖祭時, 我們參與了天主和祂的子民之間真實的對話。恭讀聖經章節時,藉宣講天主的慈悲永不間斷的工作,我們重温了救恩史。天主至今仍宛如朋友般,跟我們交談;祂樂於在我們當中[11],陪伴我們,並向我們顯示生命的道路。祂的聖言道出了我們心中的訴求和憂慮,並帶來成果豐碩的答案,因此我們能夠具體地感受到祂與我們非常親近。彌撒講道是多麼重要─ 「在講道中,真、善、美三者攜手並進」[12],讓信友的心在無與倫比的慈悲前震撼不已!我熱切鼓勵要做好講道和一般宣講的準備;司鐸本人愈體驗到上主慈悲的美善,講道愈具裨益和果效。堅定傳達天主確實鍾愛我們,這並非是修辭手法,而是構成司鐸本身聖職生活可信度的條件之一。所以,活出慈悲才是正途,才能讓慈悲真正宣佈出牧民生活中安慰與皈依的信息。講道,以及教理講授,恆常需要一顆基督徒生命的熱心去支撐着。

7.聖經講述了天主慈悲的種種偉大的奇工異
蹟,每一頁都浸透天父的愛;從創世之始,祂便
想在宇宙萬物印上自己愛的標記。聖神藉着先知的發言和智慧書,塑造了以色列的歷史,讓人認識到,儘管以色列子民並不忠信,天主仍是温良和親近眾人的。耶穌的生活與宣講強而有力地在基督信仰團體的歷史留下印記;從基督的派遣, 基督信仰團體理解到自己的使命:他們將永遠是基督慈悲和寬恕的工具(參閱 若 20:23)。聖經藉着教會的信德得以保持活潑,上主因而能繼續向祂的淨配交談,並指引她應走的道路,好讓救恩的福音能傳布給所有人。我懇切期盼,天主聖言能廣被慶祝、認識、傳播,為能幫助我們能更好地理解源於慈悲的愛的奧祕。一如宗徒清晰地告訴我們:「凡受天主默感所寫的聖經,為教訓、為督責、為矯正、為教導人學正義,都是有益的。」(弟後 3:16)

若每個團體,能在禮儀年其中的一個主日, 重新承諾推廣、認識、深化聖經,將可帶來不少禆益:那個主日將完全奉獻給天主聖言,從而體味到天主及其子民的持續對話裏,無窮盡的寶藏。要採用新穎的手法,去豐裕這個機會,並刺激信友成為傳布聖言的活工具。當然,在這些手法中,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聖言誦讀,即透過祈禱去閱讀聖言,好讓靈性生命得到支持和繼續成長。以「慈悲」作為聖言誦讀的默想主題,可讓人觸碰到聖經淵博的豐饒內容,尤其在教會靈修傳統的光照下閱讀聖言,必然可結出實際愛德行動和工作的果實[13]

8.修和聖事以非常獨特的方法慶祝慈悲。我們從中感受到天父的擁抱,祂前來跟我們相遇,賜予我們再次成為祂子女的恩寵。我們是罪人,背負着我們願做的和實際做兩者之間的矛盾(參閱 羅 7:14- 21)。但恩寵卻永遠在我們之先,並以慈悲的面容臨在,使和好與寬恕產生果效。當我們明認自己是罪人時,天主便讓我們理解到,祂對我們深廣無垠的慈愛;恩寵遠比罪愆強而有力,可克服所有阻撓,因為愛勝過一切。(參閱 格前 13:7)

在修和聖事中,天主顯示了向祂皈依之途, 並邀請我們再次體驗祂的親近。這份寬恕,尤其能藉着活出愛德而獲得。伯多祿宗徒提醒我們:「愛德掩蓋許多罪過」(伯前 4:8)。只有天主能寬恕罪愆,但祂亦要求我們樂於寬恕別人,一如祂寬恕我們:「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瑪 6:12)。若我們繼續自我封閉, 無法寬恕別人,這是如何傷悲黯然!當怨恨、憤怒、報復佔領上風,這只會讓生命悲悽,無法喜樂地履行慈悲的使命。

9.在禧年裏,慈悲傳教士的服務,讓教會體驗到效果豐碩的慈悲。他們的牧民行動旨在彰顯:
天主並不會限制心懷痛悔者去尋覓祂,因為祂如同父親般與眾人相遇。我聽到許多喜樂的見證; 他們藉告解聖事,與上主重新相遇。不要錯失機會,讓我們也透過修和,活出信仰。「與天主和好罷」(格後 5:20),宗徒的這個邀請今天仍然迴響着,好使每一名信友能發現愛的大能,它能讓人「改變成新的造物」。(格後 5:17)容我感謝每位慈悲傳教士,由於你們這項寶貴的服務,讓寬恕的恩寵結出果實。這非凡的職務並不會隨着聖門的掩閉而結束;相反的,直到另行安排前,我希望這項職務能夠持續,成為一個標記,代表禧年的恩寵在世界各地中,充滿活力、帶有果效地延存下去。在這段期間,宗座新福傳委員會將代我向慈悲傳教士表達對他們的關注和親近,繼續陪伴他們,並謀求最適當的方法來繼續這珍貴的職務。

10.我再次邀請司鐸們,在履行告解職務時, 妥善準備自己;這是真正的司鐸使命。我衷心感謝你們的服務,並要求你們能接納所有的人;無論罪愆如何深重,你們都要作為父愛柔情的見證人殷勤地幫助他人反省自己的過犯;清晰地闡述倫理法則;在信友懺悔的路上,陪伴他們,耐心地與他們同行;在各具體的個案,都能具洞見地分辨;以及慷慨地施予天主的寬恕。就像耶穌在犯了姦淫的婦女前,選擇保持緘默,好拯救她免受處死;而司鐸亦應在告解亭,保持開放的心,明白每名痛悔者都使他回想起他本身的條件:司鐸本身是罪人,但也是慈悲的聖職人員 。

11.我希望我們眾人,都能默想宗徒在臨終時向弟茂德的剖白;他承認自己本來是罪人之魁首:「但是我因而蒙受了憐憫」(弟前1:16)。這話語裏有激烈的力量,催逼我們反省自己的生命,從中看見天主慈悲的工作,改造、轉化我們的心,使之蛻變:「我感謝那賜我能力的我們的主基督耶穌,因為祂認為我忠信,就派定了我服役。原先我是個褻瀆者、迫害者和施暴者;但是我蒙受了憐憫。」(弟前 1:12-13)

讓我們懷着時常更新的牧民熱情,記住宗徒的話:「天主曾藉基督使我們與祂自己和好,並將這和好的職務賜給了我們」(格後 5:18 )。鑑於這份職務,我們首先獲得寬恕,並親身體驗到寬恕的普世性。沒有任何法律或規律可以阻止天主去擁抱祂的兒子;他明認自己曾經走上歧途,但現在決定改過自新。只停留在法律層面,就等同低估了信仰,以及天主的慈悲。法律中有其初步知識的價值(參閱 迦 3:24),其目的就是愛德(參閱 弟前1:5)。基督徒被召去活出福音的嶄新精神:「在基督耶穌內賜與生命之神的法律」(羅 8:2)。包括在情況紊雜的個案中,更易誘使人只按法律衍生的公義來判斷;我們應該要相信從天主恩寵源源湧出的力量。

我們聽告解者,曾親眼目睹過不少皈依。是故,我們感到有責任透過言語和行動觸碰痛悔者的內心深處,使他們感到天父的親近和慈愛;祂是寬恕人的父。我們的行徑,千萬不要與痛悔者尋求慈悲的期望背道而馳,以免錯失此等良機。相反的,我們要致力以天主無限的愛情,光照每個人的良心。(參閱 若一 3:20)

修和聖事需要再次成為基督徒生活的中心;為此,司鐸需要把自己的生命奉獻於「和好的職務」(格後 5:18 )。如此一來,沒有任何真心痛悔的人,被禁止領受天父的愛;天父一直在等待他們的歸來。所有人將有機會,經驗到慈悲把人從罪惡釋放出來的力量。

其中一個合宜的時機,便是奉獻廿四小時給天主,可在臨近四旬期第四主日時舉行。不少教區已參與這活動,當中含有豐富的牧民價值,鼓勵教友能更熱忱地活出告解聖事。

12.有鑒於此,為避免出現任何妨礙人渴求與天主和好及獲得寬恕的情況,我現在賦予所有司鐸,

由於他們的司鐸職,能有權赦免圖謀墮胎罪的人。之前我暫時授權他們,局限於特殊禧年中行使這項權力[14],即使任何成文法則另有規定;現今正式延續下去。容我再次嚴正重申,墮胎是重罪;因為導致無辜生命喪亡。但同時,我亦需強調,當人懷着痛悔定改的心,希冀與天父和好時,沒有任何罪愆,是天主的慈悲所無法接觸、無法滌除的。是故,每一位司鐸需成為悔罪者的嚮導、支持和安慰,在這獨特的和好之旅中陪伴他們。

部分信友,因各種原因而選擇前往由庇護十世司鐸兄弟會所管理的聖堂;在禧年裏,我亦賦予他們能有效及合法地獲得罪過的赦免[15]。為了這些信友的牧民好處,以及信任這些司鐸的善意,憑藉天主的助佑,讓他們能再次與大公教會圓滿的共融,我決定在禧年結束後保存這特權,直到另行安排,不使任何人不能領受藉由教會的寬赦所得到的修和聖事標記。

13.慈悲亦有着安慰的面容。「你們安慰,安慰我的百姓罷!」(依 40:1)是先知悲愴的呼號,至今依然迴盪着,為使希望之聲可以傳到苦難哀痛者耳邊。不要讓我們喪失希望;這希望來自我們對復活的主的信德。的確,我們經常面對艱苦的挑戰,但不要因此質疑上主對我們的愛。在哀傷和磨難的日子中,許多弟兄姊妹對我們的親近、關愛和支持,也彰顯了天主的慈悲。拭乾眼淚, 是打破孤獨的囚籠,讓人不再自我封閉的具體行動。

我們眾人都需要慰藉,因為無人能倖免於傷苦悲痛和誤解。出於嫉妒、疑忌與憤怒的惡言, 帶來多大的傷害!背叛、暴力、被拋棄等遭遇, 帶來多大的煎熬!珍愛的人離世,帶來多大的傷痛!但在這些悲劇中,天主永不會遠離我們。片言隻語的慰藉、讓人感到被接納的擁抱、教人感到被愛的輕撫、振奮人心的祈禱等,都是天主藉着主內的弟兄姊妹,去親近眾人的途徑。

有時候,沉默也能帶來莫大的幫助;因為在某些時刻,往往無法以言語回答受苦的對方。當詞窮時,藉臨近者所展現的同情,足以彌補:他們守候在我們身邊、愛護我們並牽着我們的手。沉默絕非是放棄之舉;相反的,是表現堅強和愛的時刻;沉默亦是安慰的語言,因為藉着沉默, 我們具體地參與和分擔弟兄姊妹的痛苦。

14.尤其在我們這個危機四伏,甚至危及家庭的時代,我深感有必要向所有家庭寄以強而有力的安慰。婚姻這禮物是偉大的召叫;夫婦二人, 藉着基督的恩寵,以慷慨、忠信和含忍的愛回應這召叫。儘管今天情勢極不明朗,加上出現其他替代方案,但家庭的美好依然保持不變:「愛的喜樂─ 在家庭所體驗的喜樂,亦為教會的喜樂。」[16 ]生命的軌跡讓男人與女人邂逅、相愛, 並在天主前承諾,永遠忠信於對方;可是,這條人生路卻時常因痛苦、背叛與孤獨而中斷。養育新生命這份禮物既帶來喜樂,亦同時讓父母們為子女的成長、教育擔憂,為着他們的將來是否康莊而緊張。

婚配聖事的恩寵不單鞏固家庭,讓其成為體現慈悲的特殊場所,更使基督信仰團體和所有牧民活動維護家庭的正面意義。這禧年幫助我們認識現今家庭生活所面對的複雜處境;經歷過慈悲後,我們能以天主慈愛的目光,審視種種人性困難,並永不言倦地接納和陪伴有需要的人。[17]

我們絕不可忘記,每一個人在各自的生命歷程中,不僅承載着豐盈,也背負着重擔,高低起伏各有不同。我們的生命,有悲有喜,是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在天主慈悲的注目下流轉。我們尤其需要有司鐸作出謹慎、深刻、具洞見的分辨,好讓每個人─ 沒有任何人將被排除在外─ 無論在任何現實情況中,都可以實在地感受到被天主接納,並可積極地參與團體生活,成為天主子民,不懈地走向圓滿的天國,走向充滿公義、慈愛、寬恕和慈悲的天國。

15.死亡的時刻亦有其特別的重要性。耶穌基督的復活,開闢了通道,使人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教會也一直在此光照下,切身經驗這峰迴路轉的過程。我們須面對極大挑戰,特別在現今文化中,人們傾向淡化死亡,甚至到僅視之為幻象,且將之隱藏的地步。然而每人都需面對死亡,我們必須準備好穿越這段旅程,儘管痛苦而無可逃避,卻饒富意義:對我們要別離的人和我們要走向的天主而言,這是愛的終極之舉。在所有的宗教中,死亡的時刻,正如出生,都伴隨着宗教含意。對於基督徒,我們以充滿希望的禱聲舉行殯葬禮儀,為亡者的靈魂,也為因失去心愛者而受苦的人祈禱。

我深信,我們需要以活潑的信德來帶動一切牧民活動,讓人親身體會到,禮儀中的各種標記以及我們的祈禱,能如何地表達出上主的慈悲。天主自己提供了希望的字句,因為沒有任何人或事能使祂的愛與我們相隔絕(參閱 羅8:35)。司鐸在此時刻所做出的分享,成為重要的陪伴,讓基督信仰團體,在軟弱、孤獨、不安、哀哭的時刻中,關係更加緊密。

16.禧年一旦結束,聖門亦隨之掩閉;但慈悲的大門在我們心中永遠敞開。我們明白到,天主為我們紆尊俯身(歐 11:4),叫我們能師法祂為弟兄姊妹俯身。對天主的温柔慈愛做出真誠和慷慨的見證,激發許多人回歸父家的渴望;祂靜候他們回來。在這禧年裏,走過的聖門引領我們走上愛德之路;我們受召懷着忠信和喜樂,日復一日地在這路上行進。這是慈悲之路,使我們跟許多弟兄姊妹相遇,並攜着他們的手一起前行。

如想親近基督,必須親近那些向我們伸手的弟兄姊妹;他們希望有人緊握他們的手,一齊前進。因為沒有任何事,比具體的慈悲標記更讓天父悅樂。慈悲的本質是透過具體和有力的行動才可能被人看見和觸摸。體驗過慈悲的人,不會有所後悔:它會不斷茁壯成長,並改變生命。它確實使受造物煥然一新:它給人一顆嶄新的心, 讓人可以全心全力地去愛,並潔淨我們的雙眼, 使人看出隱而不見的需要。教會在逾越節守夜禮的禱詞是如何真實!讀過敘述創世的經文後,伴隨的是這祈禱:「天主,祢奇妙地創造了我們人類,更奇妙地救贖了我們。」[18]

慈悲不僅更新 ,亦救贖因為這是兩顆心的相遇:那是天主的心與人心的相遇。人心因天主的心而熾熱並得治癒:鐵石的心轉化成血肉的心(參閱 則 36:26),就算心懷罪愆,亦無礙我們愛的能力。這讓人感到自己真的成了「新受造的人」(參閱 迦 6:15 ):我被愛故我在;我被寬赦,故能重生;我獲享慈悲,故成了慈悲的工具。

17.在聖年裏,特別在「慈悲善工週五」中, 我親身體驗到臨於我們這個世界的豐厚良善。這良善日復一日地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默默地實踐出來,所以不常為人所知。雖然沒有大肆宣傳,但多少表達良善與温柔的具體行動,被施行在最卑微、最無依無靠、孤淒與受遺棄的人身上。的確有滿懷愛德的無名英雄存在,他們恆常地向貧困和悽苦的人表現友愛精誠團結的精神。讓我們感謝上主賜我們諸多寶貴的禮物,使我們發掘喜樂:人性的軟弱所造成的傷害,當我們予以親近時,會感到喜樂。我帶着感恩的心想念眾多義工;他們每日奉獻自己的時間,藉着他們的犧牲,天主的臨在和願意親近眾人得以彰顯。他們的服務是真誠的慈悲善工,幫助許多人走近教會。

18.現在正是展現慈悲創造力的大好時機,各項新計劃藉着恩寵的果實紛至沓來,等待着我們去開展。教會需要告訴世界,耶穌「沒有記在這部書上」所行的「許多其他的神跡」(若 20:30),使這些事跡有力表達出來,基督和其追隨者的愛, 帶來何等豐盛的碩果。雖已逾二千年,但慈悲善工依然繼續,好讓天主的良善得以為人所見。

直到今天,有整個的民族依然受飢渴之苦; 缺乏食糧的兒童的圖片,看了使人多麼憂慮。成千上萬的人為了温飽、工作、安居等原因,離鄉背井。形形式式的疾病導致人不斷受苦,需要別人的援助、安慰與支持。監獄是囚禁犯人的地方,在其中有着不少艱辛,經常因為不人道的生活條件,使情況更為惡劣。文盲的情況依然十分普遍,兒童因此無法發展潛能,更使他們成為新式奴役的受害者。極端的個人主義,特別在西方社會,使守望相助和我為人人的精神變得無影無蹤。今時今日許多人不再認識天主,這不僅代表最大的匱乏,亦是最大的阻礙,使人無法認識到人類生命的尊嚴是不可侵犯的。

總而言之,持續至今的神、形慈悲善工, 證實了慈悲作為社會價值,含有巨大而正面的影響。慈悲催逼着我們,捲起衣袖,開始工作,讓數以百萬計的人重拾尊嚴;他們是我們的弟兄姊妹,我們全都受召要建設一個「可靠的城」[19]

19. 在是次聖年裏,慈悲以許多具體的方式展現出來。不同團體、各家庭以及個人信友,重新發現到分享的喜樂,以及團結互助的美好。但這並不足夠。這個世界繼續推動新形式的精神匱乏與物質的貧窮,損害人的尊嚴。為此,教會必須時常警惕,適時採取新的慈悲善工,並以慷慨和熱忱實行這些事工。

讓我們繼續以各種努力,具體實踐愛德,並以與時並進的方式繼續慈悲善工。慈悲所觸及的層面廣泛,總猶如燎原大火般傳開,不受任何束縛。從這意義上來說,我們受召賦予傳統的慈悲善工新的面貌。其實慈悲超越一切,並不斷向前邁進,其結實纍纍;一如酵母,讓麵團發酵(參閱 瑪 13:33);亦如一粒芥子,生長成了大樹。(參閱 路 13:19)

我們試想像一個肉身的慈悲善工:裸者衣之(參閱 瑪 25:36, 38, 43-44)。這讓我們回到一切之初,回到伊甸樂園中,當亞當與厄娃發現自己赤身露體時,得悉上主前來,感到羞恥並躲藏起來(參閱 創 3:7-8)。我們知道上主懲罰了他們, 但更重要的,是「上主天主為亞當和他的妻子做了件皮衣,給他們穿上」(創 3:21)。人因此能克服羞恥,回復尊嚴。

讓我們注視着哥耳哥達山上的耶穌。天主子赤身露體,被釘在十字架上;士兵們以擲骰子, 來瓜分祂的長衣(參閱 若 19:23-24)。祂身無一物;這個十字架正代表了耶穌終極的分享,設身處地去感受那些因為欠缺種種生活所需,而喪失尊嚴的人。教會被召去成為「耶穌的長衣」[20],再次披在上主身上;她亦需要致力守望協助大地上眾多赤身露體的人,讓他們重拾被奪去的尊嚴。新形式的窮困及邊緣化,使人無法有尊嚴地生活,而耶穌所言:「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瑪 25:36),正促使我們不要對此漠視,掩面不顧。

失業或得不到公道的薪資;居無定所甚至無家可歸;因信仰、種族、社會地位等而受人歧視:以上例子及其他數之不盡的情況,都使人喪失尊嚴。面對這些,基督徒的慈悲行動需要以警醒的心和精誠關懷之情來予以回應。這些景況今時今日比比皆是,需要我們去幫助他人重拾尊嚴,並協助他們能過更人道的生活!只要想到: 有多少孩子活在各種暴力之下,他們生命的喜樂受盡剝奪。他們悲哀而迷惘的面容,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這些面容在呼號我們伸出援手,拯救他們脫離今日世界的奴役。這些孩子將是明日的青年;但我們給他們什麼準備,讓他們能過具尊嚴、有責任感的生活?他們又懷着什麼樣的希望,去面對自己的現在和將來?

慈悲的社會性 要求我們不要袖手旁觀,擯棄冷漠與偽善,好使我們的計劃和工作不會流於紙上談兵。願聖神幫助我們,時常就緒,樂於積極、無私地貢獻自己,不讓公義和具尊嚴的生活變成陳腔濫調,而是那些願意為天國臨在作見證的人,他們所作出的實際承諾。

20. 我們被召,要藉着重新與他人相遇,去推廣慈悲文化;這文化叫我們不會對他人的情況視而不見,亦不會在看見弟兄姊妹受苦時,轉面不顧。慈悲善工是「手工藝品」,每個善工都是獨一無二的。雖然慈悲善工的原型由天主啟發,而「原材料」都是慈悲本身,但我們的雙手能使此善工千變萬化,以種種形式綻放出來。

慈悲善工影響人的整個生命。亦由於此,我們投身於一個真正文化上的革命,藉着簡單的行動,觸碰人的身心靈,即人的生命,以革新今日文化。這是基督徒團體理應承擔的工作,因為他們深明上主聖言時常召叫他們,要擺脫冷漠和個人主義的誘惑;那使人封閉自己,企圖過輕鬆舒適、沒有煩擾的生活。耶穌向門徒說:「你們常有窮人和你們在一起」(若 12:8)。當耶穌視自己是窮人中的一員時,我們沒有逃避的藉口,理直氣壯地不為窮人工作。

慈悲文化的塑造,需要孜孜不倦的祈禱, 並對聖神的做工俯首聽命,又要詳知聖人們的生平,且須親近窮人。這是一個急切的邀請, 要在真正有需要的地方地投入精力。日常生活內的參與和分享,可戰勝誇誇其談慈悲理論的誘惑。另一方面,不要忘記聖保祿宗徒如何描述自己在皈依後,與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的相遇。他特別強調自己基督徒生命中最核心的使命:「他們只要我們懷念窮人;對這一點我也曾盡力行了」( 迦 2:10 )。我們不可忘記窮人:這份邀請在今天依然舉足輕重,其福音重責亦催逼着我們不得不身體力行。

21.禧年的經驗將聖伯多祿宗徒的話印刻在我們心上:「你們從前沒有蒙受愛憐,如今卻蒙受了愛憐」(伯前 2:10 )。我們不要獨享我們所獲贈的,卻要懂得與受苦的弟兄姊妹分享, 好讓他們也能從天父的慈悲中,獲得支持的力量。希望我們的團體保持開放,去親近周圍的人們,使所有人都能藉着信友的見證,感受到天主的撫慰。

現在是慈悲的時刻:我們人生旅途的每一天都被天主臨在所標記─ 天主藉聖神把恩寵的大能灌注在眾人的心中,並指引我們,使我們有能力去愛。這是為眾人、為每一個人而言的慈悲:沒有人將再覺得,自己被天主的親近與祂憐愛的力量排除在外。這是慈悲的時刻:軟弱無助、受排斥者和孤獨者將感受弟兄姊妹的臨在, 以應他們之需。這是慈悲的時刻:貧困者將感受受人尊重和關心,這些人克服了冷漠,重新發現生命中最重要的價值。這是慈悲的時刻:每個罪人祈求寬恕時皆得應允,並能感到天父的手時常接納和擁抱他們。

當世界各地的主教座堂、朝聖地都把慈悲的聖門掩閉時,在「為被社會排斥者的禧年」這概念的啟迪之下,我靈光一閃,想到全教會都應在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慶祝「世界窮人日」,作為這個特殊禧年的另一個具體標記。這將會是慶祝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普世君王慶節的最佳準備, 因為主耶穌把自己當作最卑微、最貧困者的一員;我們的慈悲善工,將成為祂審判我們的準則(參閱 瑪 25:31-46)。這「世界窮人日」將幫助各基督信仰團體,以及所有已領洗者,去反思福音的中心議題─貧困,只要拉匝祿依然躺臥在我們家大門前(參閱 路16 : 19 – 21 ),世界便不會有公義,社會亦不得和平。這個紀念日也將成為新福傳的真實形式(參閱 瑪 11:5),使教會在持續不斷地進行牧民皈依工作、並為慈悲作見證的同時,其面貌亦得到更新。

22.天主聖母永遠以慈悲的雙目垂視我們;在為愛作見證的路途上,她領先開路,更沿途陪伴我們。慈悲聖母以她的斗篷庇護我們,一如有關她眾多的藝術作品中所顯現的那樣。讓我們信靠慈母的助佑,並追隨她恆常的指引,看着耶穌─ 反映天主光輝燦爛的慈悲面容。

教宗方濟各

頒布於羅馬聖伯多祿大殿主曆

2016 年 11 月 20 日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普世君王慶節
本人在職第四年《慈悲的主與可憐的罪人》宗座牧函

.

1.聖奧思定,《若望福音釋義》,第三十三條,5。

2.《何而馬牧者》,第四十二章,1-4。

3.參閱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27。

4.《羅馬彌撒經書》,四旬期第三主日內集禱經。

5.同上,常年期主日通用頌謝詞(七)。

6.同上,感恩經第二式。

7.同上,共融禮。

8.《懺悔聖事禮儀》46。

9.《傅油聖事與病人牧民照顧》76。

10.參閱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禮儀》憲章 106。

11.同上,《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 2。

12.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142。

13.參閱本篤十六世,世界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上主的話》86-87。

14.參閱《教宗方濟各致函說明信徒們如何於特殊慈悲禧年獲得大赦》,2015 年9 月1 日。

15.同上

16.世界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愛的喜樂》1。

17.參閱世界主教會議後宗座勸諭《愛的喜樂》291-300。

18.《羅馬彌撒經書》,逾越節守夜禮,第一讀經後禱詞。

19.通諭《信德之光》50。

20.參閱聖西彼廉,《論天主教會的合一》7。

編譯 : 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
出版 : 天主教香港教區 ─ 公教真理學會

香港堅道 16 號教區中心 12 樓
電話:2524 1633
傳真:2521 8737
版次 : 2017 年 9 月初版

ISBN : 978-988-8303-45-8

© Copyright 2016 – Libreria Editrice Vaticana – Città del Vaticano

PDF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