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主教四旬期牧函 步武初期門徒芳表


主內親愛的弟兄姊妹:

每年一度的四旬期即將展開,這是悔改和更新的時期,也是祈禱、守齋和行哀矜的時期。它提醒我們要潔淨身心,加強與天主的關係,克制物慾,關愛貧困。我鼓勵大家實踐這些優良傳統方法,作為對教宗今年四旬期牧函呼籲的積極回應:「你們既因聖洗與祂一同埋葬,也就因聖洗,與祂一同復活。」(哥二12)當復活節到來時,我們便能與基督一起共享逾越的喜樂。

既然今年適逢教友年,大家不覺會問:「究竟我們還需要多做一些甚麼善工,以配合教區教友年專責小組所推行的牧民計劃?」

多年前,我的一位美國朋友,也是天主教學者,告訴我:初期教會團體應是後代教會團體的典範。他們的成員都具備三種素質,即希臘文所稱的Didache(教導及道理),Koinonia(分享及共融)和Diakonia(職務及服務)。我以為他所提示的三種素質,正是我們在教友年所應修煉的。現在讓我向大家闡釋如下:

第一個素質是教導及道理(Didache)。初期門徒在受洗後,仍繼續專心聽取宗徒的教導。(宗二42)他們所接受的道理,不只是抽象的理論,而是存在我們內的天主的智慧,亦即是在歷史中降生成人、畢生走著自空道路、最後死而復活的天主子耶穌基督。正如對昔日的門徒一樣,耶穌今天也呼召我們:「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谷一17)透過慕道及洗禮,我們回應了祂的呼召。從此,正如聖熱羅尼莫所描繪的,也是教宗本篤十六世所喜歡引述的,我們要像小魚兒,讓天主聖言把我們拖上岸來,從而死於世海,卻看到真光,活於新生。因此,領洗後,我們仍要接受教區機構或堂區所提供的延續培育,以及一生不斷讀經和祈禱,務使自己日益肖似基督,成為信仰更有力的見證人。

第二個素質是分享及共融(Koinonia)。領洗後我們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教會團體中的一份子。因此,我們要學習初期門徒分擔分享的精神,特別關心窮人的需要。(宗2:45)共融則是指「在信望愛方面的共融」,它包括好幾個層次:與天主和與耶穌基督共融,是我們共融的根基;推而廣之,是我們教會成員之間的共融;最後推廣到與整個世界的共融。這在感恩聖祭中特別感受到和不斷加強的。所以梵二的《教會憲章》第一章的開端指出:「基督是萬民之光,本屆神聖大公會議……切願使教會面目上反映的基督之光,照耀到每一個人。……教會在基督內好像一件聖事,就是說教會是與天主密切結合,以及全人類彼此結合的記號和工具。」所以基督徒的共融既有根基,又有遠大目標,由內而外推展到整個人類,且及於宇宙。因此我們都該積極參與信仰小團體。

第三個素質是職務及服務(Diakonia)。第一批執事是為了服務而被祝聖。(宗六3-6)我特別呼籲更多男教友在這教友年內積極回應天主的召叫,加入終身執事行列,以切合教區及各堂區的需要。此外,耶穌不單叫我們為眾人服務,也以身作則,在最後晚餐時,束起腰巾,親自為門徒濯足。祂告訴我們:「人子不是來受服侍,而是服侍人,並交出自己的生命,為大眾作贖價。」(瑪二十28)最後,祂在十字架上,獻出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救贖世人的使命。讓我們在日常生活小節上常體現耶穌的服務精神。

歷史上,步武初期教會成員芳表的傑出教友和神職人員,可謂多不勝數。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真福德蘭修女及即將榮宣真福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身上,我們可清楚看到上述三素質的出現。德蘭修女對最貧苦者的愛心服務,至今仍感動很多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不但回應天主的呼召,日夕緊隨基督,體現人生智慧,活出生命之道。也以教會最高領袖身份,以言以行,把共融精神推廣到整個教會、全球人類及宇宙。他在去世前仍拖著重病的身軀,站在窗台前,勉力降福群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祈禱的各地青年及群眾;這真是感人的一幕。此時此刻,他已無力說話,但無聲勝有聲,他以生命中最後的餘力獻出服務,見證上主的愛。

各位弟兄姊妹,讓我們把握這個上主恩賜的四旬期;除了實踐傳統修德的好方法外,也努力步武初期教會門徒的芳表,修煉上述三點基督徒素質。換言之,就是加強靈修生活,擴寬共融胸襟和視野,落實福傳見證,好使我們在教友年的祈禱、培育及福傳活動上收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達到碩果豐收的地步。

湯漢主教
二○一一年四旬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