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八年四旬期牧函


本月廿一、廿二日在羅馬參與了第十一屆全球主教代表會議後工作小組的第六次會議,會議前的週末應Premana本堂神父的邀請去探訪了這意大利北方海拔一千公尺的村莊 (Premana是范子峰神父的家鄉)。前幾天下的雪還沒有溶,附近的山頂更蓋滿了白雪,難得欣賞了冬天的景象。有些樹是全年不落葉的,但多數的樹都是光??的,而且也經細心修削過,我不然會想像春天來到時,那該是一個多麼不同而令人震奮的景象。

春夏秋冬的循環是大自然的定律,對人生也頗有啟發:有冬天的「節制」才有春天的「怒放」。「吃得苦中苦,做到人上人」也就是這個道理。可惜的是不少青年把自己的青春浪費了。臥薪嘗膽的精神已不受欣賞。

四旬期的齋戒和愛德有密切的關係,齋戒 (克苦、收歛心神) 既能幫助我們祈禱敬主,更能解放我們的心胸去關懷有需要的人。教宗本篤十六世今年四旬期牧函於一月廿九日公佈了,題目是「基督為了你們成了貧困的」 (格後8:9),特別強調了克苦和愛德之間的關係。

教會當然支持私產權,沒有私產權也就沒有自由,但教宗說:「我們的財產是天主交給我們管理的,並不許我們自私地享用,我們在照顧自己和家人時也該關心其他的人,正如『基督本是富有的,為了你們卻成了貧困的,好使你們……成為富有的 (格後8:9)。』錢財和享受常會誘惑人心,所以耶穌說:『你們不能事奉天主又崇拜錢財。』」馬迪尼樞機解釋「富有青年」那段聖經時說:「與其說他擁有財富,不如說他給財富擁有了。」文學裡對守財奴也有頗尖酸的描寫。

其實「為善最樂」和聖經說的「施予比領受更為有福」 (宗20:35) 都是經驗之談,幫助有需要的人,減輕別人的痛苦,救別人於急難,那所帶來的喜樂是任何個人的享受不能比擬的。

當然信仰保證愛德會有更高的酬報:天主的讚賞:「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不過教宗說:在天主前我們不要爭功勞,其實行善是本份,屬於公義,正如耶穌說的「你們做了該做的,還該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尤其如果我們感到在不少事上虧負上主,那末哀矜是最好的補償方法,伯前4:8說「愛德遮蓋許多罪過」。

我們不該為了經濟能力的局限而擔心,祇要我們盡了努力就能安心,耶穌公開讚揚了那獻出兩個銀錢的寡婦。

對於愛德的要求教宗本篤更進一步的說:我們不祇該與別人分享我們的財富,我們更該奉獻自己,為別人服務;也就是不祇出錢,也還出力,要付出愛心。時間就是生命,付出時間就是奉獻生命。耶穌在十字架上把自己的最後一滴血、最後一口氣也奉獻了出來。傳教士也就是祂最真誠的追隨者。

在結束這牧函時我請各位兄弟姊妹特別注意教宗強調了瑪竇福音說的:行善事「連左手也不該知道右手所做的。」(瑪6:3-4) 我也願在此分享我童年的一項經歷。

那是上海陷淪的時期,家父中風病倒,家裡有七把口要吃飯,五個孩子還要讀書。一個寒假的清早,外面落雪,大家在被窩裡享受著溫暖。肚子是空空的,醒了的都在想:「今天有飯吃嗎?」

爸爸看了鐘叫我起身去聖堂輔彌撒 (他身體健康時會帶著我,大大的手拖住我的手放在他的衣袋裡,奔往聖堂)。媽媽說:「外面落雪,膠鞋的底也穿了,不要去了吧,濕了腳很容易感冒的,在家裡祈禱吧。」爸爸說:「天天都去,今天也不要缺了,願上主今天給我們有飯吃」,當然是爸爸贏了。我咬著牙根,飛奔到聖堂,如常輔了彌撒,又準備飛奔回家。背後有一位老人家追上來,原來是大家都認識的朱志堯先生,「小朋友,你不是陳恩九的的孩子嗎?」「是呀!」「多謝天主讓我見到你。你爸爸怎麼了?很久不見他來聖堂。」他們兩個都是每天望彌撒的,雖見面時祇點頭問候,但在主內成了好兄弟。我把家裡的情形告訴了他。朱老先生衣著樸素,但他是教友中的富翁。他帶我去他家裡,從抽屜拿出一大疊銀錢,點數了,包好,交給我說:「小心帶回家給你爸爸」……我們幾個月的飯錢就有了著落。……朱先生的左手也沒有知道他右手所做的。願主報答他。讓我們效法他。

 

陳日君樞機
二零零八年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