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
沒有更大的愛情

主內親愛的兄弟姊妹:

「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十五:13)

今年四旬期開始,恰在農曆新年期間,良辰佳節,發人深省:成長成熟,相親相愛,分擔分享。教宗今年的四旬期牧函,邀請我們默想,天主的愛,偉大奧妙,不是因為我們的功績,純粹出於祂的恩寵;即使我們離棄上主,祂仍恩賜聖子,屈尊就卑,降生成人,引領我們改過自新,以其寶血,重締盟約,顯示大愛。

愛激發愛,我們應該以愛還愛,自問:「我應該怎樣報謝上主,謝祂賜給我的一切恩祐?」(詠.一一六:12)請聽主耶穌的教導:「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瑪.十:8)謹提三點建議,作為默想要點。

第一、我們應尊重生命的恩賜
天主教教理肯定,人的生命是神聖的,始初就涉及天主的化工,(天主教教理.2270)。請聽天主的話:「我還沒有在母腹內形成你以前,我已認識了你;在你還沒有出離母胎以前,我已祝聖了你」(耶.一:5)生命絕非私人財產。因此人的胚胎自始就該受到保護;像人一樣,得到照料(天主教教理.2274)。

同樣,病人和弱者,也應獲得特別尊重。信仰教導我們,生命是恩賜,即使殘障受苦,仍然珍貴無比。現代科技發展,已經複製動物,複製人類,為期不遠。科學可能發現方法,改善生活質素,值得讚美,但絕不能僭取天主掌握生死的主權。

 

第二、我們應幫助弱勢的社群
我們大都享受美好生活的事物,得到文明社會的福利,但不是所有人都這樣幸運,特別近年來,因為經濟低迷,有人面臨困境,甚至三餐不繼。社會貧富懸殊,收入差距擴大。

試舉兩例,加以說明。例子一,我們的海外家庭傭工,工作時間長,住宿環境差,所領薪酬低,聞有其他形式的剝削,境遇實在不合公義。例子二,港人在大陸的子女,尋求居港權,抱著合理期望,法庭裁決,遣返他們。這似違反自然公義,甚至國際公法,肯定反映港人,仍需努力,促使人間有情,社會有愛。

第三、我們應照顧貧困的人士
在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中,法學士問耶穌:「誰是我的近人?」(路.十:29)舊約指與自己同屬一國,同信一教的人。耶穌是指有需要的人,不分國籍或信仰。耶穌講述最後審判時,再次肯定同樣的教訓,並加上重要的一點:無論人對他最小的兄弟姊妹做了甚麼,就是對祂做的。耶穌認同貧苦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廿五:37-40)

為表示我們彼此是「近人」,一個實際的方法就是支持我們教區透過香港明愛主辦的四旬期運動,幫助本地及其他地區有需要的人。捐獻無論多少,將使許多窮苦人士,感到基督的愛與同情。像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一樣,對於我們有需要的兄弟姊妹,我們都是基督愛與關懷的工具,是希望的大使。目前,經濟低迷,我們的犧牲,可能造成些許痛苦,但決比不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救贖我們,犧牲自己。

仁慈的天主,你派遣你的聖子,來到世上,不是來判罪而是來拯救,求你開啟我們的眼目,瞻仰十字架上的耶穌,伸出救援之手,展現豐盛的愛。讓世上窮苦和被剝削的人,明白你的恩賜,得到救援,你的愛情,深厚偉大。因我們的主基督,恩准我們所求。亞孟。

香港教區主教
胡振中樞機
二零零二年獻主節

[2002年2月17日公教報刊登]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