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庇護十一世『四十年』通諭


戴明我譯

致我們可敬的神昆(編按:即兄弟):宗主教、首主教(Primates)、總主教、主教、各處與宗座親睦結合的司牧(Other Local Ordinaries),及全世界的公教信眾,論依照福音原則重建並改善社會秩序事,紀念前教宗良十三世『新事』通諭頒發的第四十週年。

教宗庇護十一世問可敬的神昆們和可愛的神子們安好,並錫以(編按:即賜以)宗徒遐福。

序言(編按:標題為譯者所加)

一 先教宗良十三世頒發了無與倫比的關於勞工問題的通諭:『新事』,到如今已四十年了。全世界的公教教友都懷著感謝的心情追憶這件事,都準備用相稱的隆重典禮來紀念它。

二 不錯,在這善牧情深的重要文件之前,我們的前任也曾用旁的宣言來給它開了路,他發表了許多公開信,論及『人類社會之基礎:家庭及婚配聖事』;論及『政權之起源』;論及『政權對教會之正當關係』;論及『公教公民之信仰與責任』;論及『社會主義之謬妄』;論及『錯誤的人類自由觀念』。這些公開信和其他類似的文件,無疑都表現了良十三世的思想。可是,『新事』卻另有它的特色,它替全人類規定了一些決不會錯誤的原則,使人類團結的困難問題,即一般所謂社會問題,獲得正當的解決,而其發表的時候,又恰當這種指導原理最感需要之際。

時機

三 十九世紀末葉,差不多在所有的文明國家中都出現了新的經濟方法和新的工業發展,而且進展頗速,因此人類社會一天天更顯得分成兩個階級。第一個階級,人數雖少,實際上卻能豐盛的享受近代發明所供給的一切安樂。第二個階級包含勞苦大眾,組成這一階級的人都被可怕的貧困所摧壓,雖竭力爭扎,仍不能擺脫束縛著他們的桎梏。

四 有錢人對這種事態是可以滿意的,他們以為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經濟法則之結果,因此,他們覺得欲救濟不幸的貧民,唯一的手段就只有慈善事業,欲補償這種公開的不公道情形,亦只有倚仗慈善事業。這種不公道情形,不僅為人容忍,有時卻竟由立法者來認可。在另一方面,工人階級則做了這些不幸事態的犧牲者,萬分勉強的忍受著,一天天變得更不願意擔荷這副困人的枷鎖了。其中有一些人就被惡意的煽動所迷惑,竟至企圖破壞整個社會組織。另有一些人雖有堅強的天主教的訓誨來約束著,不致誤入極端的迷途,卻也覺得這情形有許多方面都需要作澈底而迅速的改革。

五 有許多公教教士(編按:司鐸)和教友,也都抱著這種見解,他們懷著可敬的慈悲心腸,傾全力去救濟勞動階級之不當的貧困,他們決不相信,人間財富分配上的這麼一種鉅大而不公平的差別,會是合乎全知的造物主之本意的。

六 因此,他們以最大的誠意,在替社會中已存在的這種可悲狀態找尋補救辦法,並且未雨綢繆,企圖防止更壞的危險到來。但是,即連這些動機最純正的人們也自有其弱點,他們不是被人當作危險的急進分子來排斥,便是被從事同一運動而抱有不同見解的工友們所反對,結果弄得徬徨無歸,自己也不知道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走哪一條路。

七 這種見解上的嚴重衝突,時常伴同著不很和平的論爭。因此,就像過去一樣,所有的眼睛便都轉向到伯多祿所傳下來的宗座,因為這是一切真理的貯藏庫,所有的福音都是從這裡散播給全世界的。在基督世上代表的足下,我們看到已聚集著人數多到空前的社會學學者、僱主,以及勞動者本身,他們異口同聲的請求,希望最後能給他們指示一條安穩的道路。

八 我們那位持重的教宗早就在天主面前考慮著這件事,並在徵詢最有經驗的參議們的意見,仔細衡量兩方面(編按:應為「很多方面」)的理由,最後,『被宗座的職務所催迫』,鑒於若再守沉默,他就會被視為放棄責任,他便以自己所擔當的聖職的名義向全世界的聖教會,不,應說是向全人類,發表了他的宣言。

九 因此,一八九一年五月十五日,那久被期待的通諭出世了。不為工作的困難或高齡所挫折,我們那位可敬的教宗以不屈不撓的勇氣,向全人類指示了解決社會問題的新方法。

一○ 你們知道,可敬的神昆們和可愛的神子們,你們很清楚的知道,那使『新事』通諭成為萬古不朽的教義究竟是些甚麼。在這個文件中我們那位最高司牧(編按:牧者)悲悼著人類中如此大多數所不應受而受的困苦和不幸,勇敢的代表著屈服的孤立無援的工人們的利益,以對抗僱主們殘酷,和貪得無厭的競爭。他既不求助於自由主義,亦不求助於社會主義。前者早已顯得毫無能力替這個社會問題尋求正當解決,而後者所提供的補救辦法,卻比它所企圖醫治的罪惡更為可怕,其勢非將人類社會拖入更大的危機不可。

一一 我們的教宗為行使他當然的職權,便把這問題提出,他深切的意識到自己是宗教的第一個保護人,是一切與宗教有密切關聯的事物之第一個處理者,並且眼前這問題,若不由宗教和聖教會來干涉,又是無法解決的。他們的理論根據,乃是從正常理性和神聖啟示得來的不可改變的原則;他堅決的並權威的指示著又宣佈著,富人和窮人之間,資本和勞動之間,究竟有些甚麼相對權利與相互義務,而同時又說明了教會、國家,以及一切有直接關係的人們所應盡的責任。

一二 教宗的呼聲果然未曾落空。不僅是教會的忠實兒女們,即連許多已遠離了真理,遠離了統一的信仰的人們,也都懷著真正的敬仰心理來聽他的話,並以深切的同情來歡迎他的話,不僅如此,差不多所有的人都重視這個文件,他們或以私人研究者的資格,或以立法家的資格,從此以後社會都注意起經濟問題來了。

一三 信奉聖教的工人更是熱烈歡迎教宗這個通諭,他們感覺到世界上的最高權威者在保衛他們;還有那些熱誠於改善勞工生活,但至今一無成就,只遭逢到大眾的冷淡(且不說非友誼的懷疑,或甚至公開的讎恨(編按:即仇恨))的人們,也非常歡迎它。所有這些人都極重視這分通諭,在世界各地,都一年一年的用種種方法來紀念它,以示感謝之忱。

一四 可是,大眾雖然表示同意,有少數人卻未免惶惑,結果,就有一些人,甚至有公教教友在內,對於良十三世那種在世人聽來是十分新奇的,但是極高超的教訓,用一種懷疑的眼光來看,因而對旁人亦造成了不良影響。這分通諭那麼勇敢的攻擊著並推翻了自由主義的偶像,掃除了牢不可破的偏見,它是如此遠又如此出人意外的走在時代前面,因此心靈遲鈍的人便來譏笑著其中對新社會哲學的研究,而膽怯的人則又不敢去測探那驚人的高度。此外又另有些人,一方面雖對這光輝的文件表示景仰,但仍把它視為烏托邦的理想,覺得雖應該如此,但在實際上可辦不到。

本通諭的範圍

十五 現在適當『新事』通諭的第四十週年紀念,全世界各國都在舉行隆重的紀念典禮,特別是在這個聖城之中,現已聚集著從各方面來的信奉公教的勞動者。所以,可敬的神昆們和可愛的神子們,我們覺得正應該趁這機會說幾句話:第一、我們要追念這分通諭究竟替公教會以及一般世人造成了如何的福利;第二、要替如此一位大師的社會經濟理論辯護,以解答若干疑難,並將其中一部分論點更充分的發揮;最後,還要把近代經濟學推究一下,把社會主義的性質考察一下,將目前這種社會混亂狀況的根源挖抉出來,並指出那唯一有利的補救辦法,這補救辦法便是天主教道德的革新。上述即是本通諭所打算處理的三個論題。

第一章 勞工通諭所造成的福利(編按:新事通諭所帶來的益處)

一六 所以,我們就從前面提出的第一個論題說起,我們實不得不對全能的主表示竭誠的感謝,為了良十三世的通諭所給我們帶來的福利。我們記得聖盎博羅削(編按:聖安博St. Ambrose)曾這樣說過:『最迫切的責任莫過於感恩』,若要把這些利益用極簡略的方式數說一下,我們就得把過去四十年間的整個社會史都回憶起來。為便利起見,我們可以把這些利益,按照我們的前任為要實現他的偉大改造工作而提出的三種干涉方式,來分成三大類別,以便逐一說明。

教會做了些甚麼

一七 第一,良十三世本人即已清楚的說明了教會能做些甚麼事。『教會應以福音的權威來堅持這些教訓,遵照這些教訓,鬥爭就可以告一結束,或至少可以變得沒有那麼可怕。教會不僅可以努力照明人心,並且可用她的教訓來指導一切人等的生活和行為。教會又可以用各種組織來改善工人的生活。』

在理論方面

一八 這種向上的偉大力量,教會並不是毫不利用的把它閒擱一邊,卻時時從裡面汲取泉源以培養為大眾所渴求的和平。『新事』通諭所包含的社會經濟理論,不僅良十三世自己,同時還有他的繼承者們,都時常用口頭或書面的言語來重說,來加重;他的繼承者們並且還時時留意著,使它更能適應於常常在改變的時代環境,他們永不放鬆他們父親似的關懷以及司牧的恆性,特別是在保護窮人和弱者的事件方面。此外又有無數的公教司鐸,也都以同樣的熱忱和高見,能解釋並發揮這個理論,並且遵照了聖座的旨意和指示,來把它應用到各不同民族的特殊環境上去。

一九 因此,這是毫不足怪的,在教會的訓誨和領導之下,有許多有學問的司鐸和信友,都竭誠的依照我們這時代的環境,來探討社會經濟科學的問題,其最主要目的,即在於把教會的永久不可變易的原理,適應到近代的需要上去。

二○ 這樣,一種真正的天主教的社會科學便在良十三世的通諭的指導和照明之下出現了。此外,我們又指定了許多出色人才來做教會的輔佐,他們的不知疲倦的辛勤,更一天天使這新的社會科學愈加成熟,愈加豐富起來。他們又並不拿它當做一種高深學術似的隱藏著,卻使它儘可能的公開於一般生活,例如在各公教大學、研究院,及學會裡面,均設立了一些有價值的、受人注意的課程,各處地方又時時在舉行社會問題的討論及週會,且均得到良好效果,各種研究團體也組織起來,各種內容健全的定期刊物又廣泛的散佈著。

二一 那分通諭所造成的影響還不僅此而已。『新事』所包含的理論,並且漸漸影響了那些站在公教統一教會之外,不承認教會權威的人們;這樣一來,公教的社會學原理,就成了全人類的知識遺產之一部分。更足以使我們感到欣幸的是,我們那位出色的前任所如此有力的宣佈的公教真理,不僅那些非公教的書籍和刊物也來幫忙推進著、主張著,並且在立法會議和法庭中間,也時常被人提出了。

二二 不僅如此,在世界大戰之後,各重要國家的統治者們,均想把社會情況完全革新,藉以恢復和平,他們定下許多原則,來調整勞動者的正當權利,他們有許多結論都恰巧與良十三世所提出的原則和警告相符合,竟彷彿是從那裡面推演出來似的,『新事』通諭已成了一份最值得追念的文件,對於它,我們的確可以應用依撒意亞的這句話:「一個為各民族所通用的準則。」

在實際應用方面

二三 同時,研究和討論又使教宗良的教訓成為舉世咸知(編按:皆知)的東西,於是就有人設法把它付諸實施。為了近代工業的發展,有一個階級的人在數量上大大的增加,但是它在社會上的合理地位卻沒有確定,因此便常常成為冷淡和輕鄙的對象;現在,卻有人懷著積極的慈善精神,用種種方法把這個階級的地位提高起來。這個階級便是工人階級。所以在修會與不在修會的神職們,均在他們主教的指導之下,在萬分繁重的其他職務之外,又積極的開始了民眾教育和文化的工作,使人們的靈魂受到莫大的利益。他們不斷的努力,把天主教精神灌輸到工人們的心靈裡去,這同時就能在他們身上喚醒一種真正的自尊感覺。使他們時時能清楚的看到他們所處地位的權利和義務,就能使他們獲得合法的真正的進步,因而成為他們的同伴的領袖。

二四 從那個時候起,生活的資料已供給得比從前更為豐富,更為安穩了。為響應教宗的呼籲,各種慈善工作均在教會的領導之下開始增加起來。許多新的機關也在司鐸們的指揮之下產生出來,憑著這些機關,各階級的工人、工匠、農夫、及掙薪水的人(編按:受薪人士),都可以互相的幫助和支持了。

民政當局做了些甚麼

二五 至於說到民政權力方面,良十三世又勇敢的超越了自由主義所加上的限制,大無畏的宣佈了新的學說,主張民政權力不過是法律和秩序的保衛者,它必須盡熱忱的努力,務使『法律和制度,以及國家的一般性質和行政,均能自然而然的實現公共的福利和私人的繁榮。』不錯,個別的公民和家庭是應該有某種正當的自由行動權的,但必須要在公共福利獲得保障,不致有不公道發生的條件之下,這個原則才能夠成立。統治者的責任即在於保護社會及其各種組成分子;為要保護個人的權利,他們首先應該對於弱者和貧困者特別關心。『因為富有的階級有許多方法可以保護他們自己,不十分需要國家來幫助,但是勞苦大眾卻並沒有自己的辦法可以倚仗,他們就須特別依賴國家的支援。為了這個理由,掙工資的人既然多數屬於貧苦階級,政府就應該對他們特別關心,特別的保護。』

二六 我們當然並不否認,即在良十三世的通諭發表以前,也有若干統治者在供給工人階級之較迫切的要求,在防止對他們所施行的較厲害的不公道行動。但是,自從伯多祿的聖座向全世界大聲疾呼之後,各國的首領們乃更能充分的意識到他們的責任,並且鄭重的開始工作,實施起種種更為廣泛的社會政策來。

二七 的確,『新事』通諭已把自由主義的那些不穩當的理論完全推翻了,好久以來,政府之所以不能作有效的干涉,也正是為著這些自由主義的理論在那裡作梗。那通諭使人民自身也能夠更有力的,並且更正確的推進他們的社會政策,並使公教教友中間的優秀分子,能給予國家的統治者以莫大助力,在各種立法會議之中,他們往往總是這個新政策的積極擁護者。不僅如此,事實上的確也有不少關於社會問題的新法律,都是受了良十三世的教訓之影響的教友首先提出,再付人民代表表決的;並且在法律成立之後,這些教友又謹慎的推動著、督促著,務使能見諸實行。

二八 由於這種艱苦不絕的努力,便產生了一種以前所未有的新的法學門類,這種新法學的目的,即是在替勞動者的神聖權利作有力的擁護,這種權利原是從勞動者作為人及作為天主教徒的尊嚴發生出來的。這些法律跟靈魂、健康、精力、居屋、工場、工資、危險的工作等等問題俱有關係,換言之,即對掙工資的人的一切問題俱有關係,而特別注意於婦女與兒童。雖然這些規定並不能完合符合於教宗良十三世所提出的辦法,但我們仍可以斷言,其中所包含的許多成分,都已經在『新事』裡有力的暗示了,所以勞動者生活的改進,實大部分應歸功於這分通諭。
各關係方面做了些甚麼

二九 最後,那位賢明的教宗又指出,僱主和工人本身也能對我們所處理的事件發生很大作用,他們可以組織一些團體,對那些在困苦中的人們給予適當的救濟,並且使兩個階級漸漸接近起來。他以為這些團體中最有用處的,便是完全由工人組織,或是由工人和僱主聯合組織的。他用了許多篇幅來描寫且說明這些社團,又非常謹慎的來解釋它們的性質、理由、和機會,它們的權利、義務、和法律。

三○ 這個教訓是最為合時的。因為在那個時候,有許多國家的統治者們,都深深的受著自由主義的影響,對這種工人團體縱然沒有公開反對,卻至少不懷甚麼好感。他們對於其他階級的同樣性質的團體,是極願意承認並且積極獎勵著;但對於這個最需要結成團體,以保護自身,使得免於更有力的人的壓迫的階級,他們反不承認其有結社的天生權利,這真可說是一種有罪的不公道行為。甚至在公教徒中間,也有人對於勞動階級集會結社的努力表示懷疑,彷彿以為這樣就反映了社會主義或革命煽動者的精神似的。

勞動者的團體

三一 所以,良十三世以其權威地位所提出的指示,真是值得讚美的,它們把這種反對打破,並且把一切懷疑都掃除了。它們還有一種更重要的特點,它們可以鼓勵天主教的工人各照他們的行業組織起團體來,並告訴他們應如何做法。雖有各種社會團體向工人們作有力的引誘,並自稱為被壓迫者之唯一的保衛者兼代言人,但好多工人終因教宗的指示而確定了應走的道路。

三二 『新事』通諭非常恰當的宣稱:『這種工人團體的組織法及管理法,應該要能夠成為最適宜的手段,以達到原定的目的;這目的便是要幫助每一個參加分子,使其儘可能限度的改善他的身體、心靈、及財產的現狀。』但有一點也是極明白的:『他們應該對宗教和道德的責任感特別注意,欲圖改善社會,這方面是無論如何不能放過。』因為『社會法律一旦把基礎建立在宗教之上,那就不難使各組成分子間的相互關係確立起來,使他們能夠和諧的在一起生活,並共同達到繁榮。』

三三 有許多司鐸和教友們,因為迫切的想要使良十三世的計劃完全見諸實行,便以可敬的熱情努力在各處創立起這些團體來,這些團體又轉而成為締造一個真正的天主教工人集團的工具。他們都能把職業上的努力及宗教上的信仰恰好的結合起來。他們懂得要如何才能有效的保護他們世上的權利和利益,同時又能尊重公道,並竭誠的願意使其他階級合作,這樣他們就舖好了道路,可以讓整個社會生活都依照著天主教精神復興起來。

三四 在各個不同的地方,良十三世的教訓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應用法。在有些國家之中,可以由同一個團體來把他所提出的一切目標都包含在工作範圍之內。在另一些國家之中,則視環境的限制和需要,就把工作分開來,創立了各種各樣的團體。這種種團體,有的專從事於保護各參加分子在僱傭問題方面的合法權益,有的注意於經濟方面的互助工作,有的則專司宗教及其類似問題的事件。

三五 因為在有些地方,由於特殊的國家法令、特殊的經濟環境、人民心理及思想的紛歧(這種可悲現象,在近代社會中是極為普遍的),或聯合各種力量來跟日益生長的革命傾向鬥爭的必要,要使公教教友來組織純粹公教性的團體,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主要就得用到分立種種團體的方法了。在這種環境之下,他們似乎除了加入中立的工會之外,別無其他辦法。但是這些中立工會卻仍應尊重正義和公道,要能給予信公教的分子以充分自由,可以讓他們遵守良心的指示,並服從教會的規誡。是否准許信公教工人參加這類工會,權力是在於主教,他們必須先考慮環境是否非如此不可,對宗教是否有危險,才能決定,而主教們亦仍應遵守我們的前任庇護十世所提示的規律和誥誡。在這些誥誡之中,最主要的一項便是:在這些中立工會之外,應該同時存在著另一些團體,專對其參加分子作澈底的宗教及道德訓練,這些團體要能轉過來對他們所隸屬的工會灌輸一種正義精神,以作各種行動的準則。這樣,這些團體便能在它們的參加分子之外,更廣泛的造成有利的影響。

三六 這樣的工人團體,目下在各處地方都發達起來,至今日止,雖然在數量上比諸社會主義者及共產主義者的組織,不幸還是趕不上,但確也能夠號召起不少以工資度日的人,使他們無論在國家的或國際的會議席上,都能出而保障公教勞動者的利益和合法要求,並把天主教社會所憑藉以為基礎的各種原則確立起來,凡此種種,均不得不歸功於教宗良十三世的通諭。

其他階級的組織

三七 還有一點應該指明:關於人類有集會的天生權利的學說,曾經良十三世如此博學的討論並如此勇敢的擁護過,現在對於工人階級之外的團體,亦發生了極大作用。現在,在農民和其他低級民眾(編按:低下階層)中間,各種團體組織亦飛快的增加且發展,這一層,亦可以算是『新事』通諭所造成的影響,這些出色的團體,及其他性質類似的組織,均能把經濟利益跟心靈教養恰當的結合起來。

僱主的團體

三八 我們的前任對於僱主和工業界領袖的組織,亦是積極提倡的,但並沒有獲得多大成就;我們說來頗覺遺憾,這種團體的數量至今仍非常稀少。關於這一點,我們不能完全歸咎意志不堅,而應該歸原到其他一些更重要的障礙,這些障礙的性質及其嚴重程度,我們也是十分明瞭的。但我們仍極有希望,可以把這些障礙在短期內消除掉,我們可以從靈魂深處表示欣慰,在不久的將來,已經在這方面準備作一些值得重視的試驗了。

『新事』是社會秩序的大憲章

三九 可敬的神昆們和可愛的神子們,良十三世的通諭所造成的這些有利的結果,我們在這裡只可說是略略提一提,並不能說是詳細的敘述,但已經如此之繁多,如此之重大,已能毫無問題的證明,這個不朽的文件,實不只是表現了人類社會之一幅美麗的幻想的圖畫而已。我們可以這樣說,我們那位出色的前任,從福音書裡,像從一個活的給予生命的泉源似的,汲出了一個學說,這個學說,縱然不能一下子就把問題解決,但至少可以大大減輕使人類感受莫大痛苦的內部鬥爭。四十年前所播下的善種,至少有一大部分是沒有白費的,憑藉主的恩寵,基督的教會和全人類已經獲得一分豐盛的收獲了。我們儘可以這樣說,經過這麼許多年的應用,良十三世的通諭已顯得是天主教在社會事業方面的一切活動所奉為最後根據的大憲章。可是仍有一些人,彷彿以為這分通諭和目前的慶祝典禮,都無甚重要似的。這些人乃是因為對這個理論全無所知,所以把它忽略了,否則呢,就是因為他們雖知道有這東西,而完全不能瞭解它,再不然呢,他們既已瞭解了它,那就等於做了一件最不公道的忘恩的事。

四○ 不過,在這麼許多年以來,對這分通諭中有一些話及其命義(編按:推論)的正確解釋法,卻不免發生了疑點,這些疑點,甚至在公教教友群中,也引起了有時且並不和平的爭論。一方面,由於我們這時代的新要求以及社會環境的改變,良十三世的理論就需要有一種更確切的應用法以及更充實的解釋法。因此,我們很願意趁這機會,來向他們解釋種種疑點,並使這理論更能適應於目前的需要。我們乃是站在教宗的職分上如此做的,因為我們應對所有的人負責。

第二章 教會在社會經濟方面的權威

四一 但是,在開始討論這些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把良十三世所早就提出了的原則確定下來,這原則便是:以權威地位討論社會及經濟問題,正是我們的職權之所在。當然,教會的責任並非僅僅在於把人們引向暫時的塵世的幸福而已;教會還應該把他們引向永恆的幸福。教會如果毫無高尚的目標而去干涉這些世俗的事情,那應該算是錯誤的。但是,教會卻不能放棄天主所給予的行使權威的責任:她誠然不能在技術問題方面行使權威,因為她既無此種準備,亦無此種使命,但她卻不得不對於一切跟道德行為有關的事件行使權威,因為,天主託付我們以真理的重任,我們負有宣佈、解釋,並不顧一切的叫人實行一切道德規律的重職,所以無論對於社會問題或是經濟問題,只要它們跟道德問題有關,我們都處了(編按:於)最高裁判者的地位。

四二 因為雖然經濟學和道德規律是各由其自己範圍內的原則來支配著,但我們卻不能說這二者是完全各異,絕不相關的,前者可以完全離開後者而獨立。所謂經濟法則,乃是從世間財富的性質與人類身體和靈魂的性質得來的,這些法則決定了在經濟的事件方面,那一些目的不可以達到,那一些可以達到,並且決定了要達到那些目的,應該用些甚麼手段;同時,理性又能根據事物的性質,以及人類的個別和社會性質,清楚的認識創世主所決定的整個經濟秩序之最後目的究竟是甚麼。

四三 因為,只有道德規律才能使我們在一切行動中去找尋最高的終極目標,並使我們在各種特殊的行動中去找尋那自然──或不如說是自然的主宰──所規定的目標。自然於規定目標時總是很適當的使特殊的東西隸屬於一般的東西。只要我們忠實的服從著道德規律,結果,那特殊的經濟目標,無論那是整個社會的或是個人的,就會跟那普遍的秩序密接的連繫起來,而最後,我們就會一步進一步的被引向終極目標去,這終極目標即為我們最高的永久的福利,即為天主本身。

財產權

四四 現在我們要就各方面作詳細討論了。我們從主有權,即財產權說起。可敬的神昆們和可愛的神子們,你們知道,我們那位前任是如此有力的擁護著財產權,以對抗他那時候的社會主義的理論,並指出私有權的廢止,不特對於工人階級毫無利益,而且有莫大的害處。可是,既然有人錯誤的不公正的責難那位最高教宗和教會,說他們從那時起到現在止,均在支持有錢階級以對抗無產者,並且既然公教教友群中對於教宗良十三世的教訓之真義亦發生了爭論,所以我們應該出來替良十三世關於這問題的理論辯護,使之不受到誹謗,因為良十三世的理論實即公教的理論,我們應竭力保障它,使之不受到錯誤的解釋。

它的個人的及社會的性質

四五 首先我們應該完全清楚,良十三世及那些在教會的指示領導之下立言的神學家們,都從未否認過所有權的兩重姿態,並且把這一點當作問題來討論著;所有權可看它是牽涉到個人事件或是牽涉到公共福利事件,而分別出個人的或社會的兩種姿態來。至於他們的論點,卻始終是一致的:主有私人財產的權利,乃是自然給予人類的,或不如說是造物主本身給予人類的,這樣,各個個人才能滿足他自身以及他一家人的需要,並且因有了所有權,造物主所給予人類的財富,才能確切的完成它的任務。我們可以說,如果不能維持某種確切而固定的秩序,這個任務就不能夠達到了。

四六 因此,有一種雙重的危機必須避免掉。在一方面,如果所有權之社會的公共的姿態被抹殺了,或是被縮小了,其邏輯的結果便一定是所謂個人主義;在另一方面,如果把它那私家的個人的意義否認了或減輕了,其結果便必然達到某種形式的集體主義。如果忽略了這些危機,那就非陷入現代主義及其道德、法律、與社會秩序之浮沙不可,面對於現代主義,我們在剛接任時所發表的通諭中已嚴厲的譴責過了。有一些愛好新奇的人,他們對教會作著惡意的毀謗,說她已讓一些異教的所有權觀念混到她的神學家們的教義中來了,他們並且主張另一種觀念來替代,而這另一種觀念,他們又絕對無知的稱之為基督教的觀念。這樣的人,真應該把我們在前面所說的話特別留意一下才好。

所有權的責任

四七 關於所有權以及所有權的責任這問題的種種爭論,我們應該使之得到一個界限。首先,我們應該把良十三世所提出的基本原則從新肯定一下,這原則便是:財產的所有權必須與它的使用權分別開來。忠實的尊重別人的所有物,不去侵犯別人的權利,不超越所有權的範圍,這是屬於所謂交換的正義方面的問題。應該如何拿一己的所有物來作正當的用途,這卻不是交換的正義範圍之內的問題,而是關於另一些道德問題了,這可以說是『一種非法庭所能強制的義務』。因此,我們若說財產的所有權及其正當用法是由同樣的規律來約束著,那實是錯誤的;同時我們若說,財產因為誤用或不用之故,即連所有權本身亦隨同消滅了,那便更是錯誤的。

四八 因此,有一些人,他們根據一種調和的精神,並且遵守著教會的傳統,在企圖把這些責任的確切性質肯定下來,並企圖把社會生活之需要所給予財產權本身及其使用法的範圍規劃下來,這樣的人的努力,真是非常有用而且值得讚美的。反之,如果把所有權之個人的意義減輕,實際上等於把它抹殺掉,那卻是一種嚴重的錯誤。

國家的權力

四九 我們把所有權的兩重性質稱之為個人的和社會的,從這兩重性質,我們接著便可以說,人們對於這問題,應不僅顧到他自己個人的利益,同時還須顧到公家的利益。現在,已有絕對必要,應把這些責任詳細節目規定下來,但是自然法則卻並沒有把它們規定,所以就該由政府負擔起這個責任來。公家當局只要能遵守自然的法則及神的法則,並處處留意公共的福利,他們就能更正確的規定下來,財產所有人如何使用其財產是合法的,如何使用是不合法的。並且,良十三世亦曾很聰明的說過:『如何規定私有財產權這問題,天主已經留給人的努力和個別人類之法則去解決了。』歷史證明了所有權這項東西,就像社會生活中的其他成分一樣,並不是絕對固定的,我們以前也曾經用下面的這一段話來把這個道理說明過:『財產權所具的形態是如何的紛歧啊!第一,是不開化的野蠻民族間的那種原始形態,此種形態直至我們今日仍在若干地域存在著;其次是父權時代的形態;再其次是各種暴君式(tyrannical)的形態(我們用暴君這字樣,是就其古典意義用的);最後便是封建制度和皇朝制度下的形態,以至於最近的各種形態。』『可是,政府不能夠隨心所欲的處置這個問題,卻是很明白。人類享有天生的權利,可以主有財產,並且可以用遺傳的方法,把這財產傳給後人,這個權利是不可變動的,國家決不能把它隨意剝奪掉。人類之有家庭及其所有物,這一點,無論在觀念上或是在事實上,都是比人類之結成社會更先的。』同時,我們那位謹慎的前教宗亦已經說過國家用種種苛捐雜稅來絞榨個人的財富,乃是不合法的:『主有私人財產的權利,乃是從自然得來,並非是從人得來的;國家並沒有權力可以把它廢掉,國家只能管制它的用途,使之能夠跟公共的福利相調和。』可是,行政當局如果出來調整私有權,使之跟公共福利相適應,它之這樣做法,並不是以私有人的讎敵,而是以私有人的朋友的立場來做的;私有財產權原是自然的主宰為要支持人類生命所立出來的聰明辦法,行政當局出來把它調整,就可以使它不致造成種種令人難忍的壓迫,以至最後達到它自身的毀滅之境。因此,行政當局的調整,實際上並不是廢除私有權,而是保護私有權;它不僅不使私有財產削弱,並且使私有財產獲得新的力量。

五○ 同時,一個人的多餘收益也不能完全由他來自由處理。我們所謂多餘收益,乃是指他的收益中為度相當於他的地位的生活所不必需的那一部分。無論在聖經上,或是在教會前輩的著作中,都常用有力的字句,來堅持著說,有錢人應該負起作種種慈善事業的重大責任來。

五一 可是,如果把多餘的收益投資於新的事業,以造成種種僱用勞力的機會,只要這種勞力所造成的結果的確是有用的,那就也是正當的辦法,這辦法依據聖師多瑪斯的話,實是一種真正的慈善事業,而且對於我們這時代的需要又特別適合。

取得所有權的根據

五二 財產的最初取得,是由於佔據無主的東西,或是由於勞力,即所謂加工改造。這乃是一般所公認的傳統說法,同時也是我們的前任所主張的理論。無論人們提出怎樣不合理的相反的主張,佔據無人要求且無人所有的東西,總不能算是一件損害人的行為。可是,勞動者若要對他們的勞動所造成的東西要求為他所私有,卻必須合乎下面的條件,即他必須以主人的地位來施行這勞動,同時他的勞動必須能給物件造成某種新的形式或新的價值。

資本與勞力

五三 一個人讓自己的勞力給別人僱用,這種勞動卻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它是用在別人的財產上面。但對於這種勞動,我們卻可以應用良十三世的話:『國家能夠富庶起來,完全是依靠工人的勞力。』這可不是很明顯嗎?那構成人類財富的巨大所有,豈不是完全從工人手裡產生出來的?他們或是徒手的工作著,或是借助於使效能大大增加的工具和機器來工作著,這樣才有社會財富之可言。普遍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那一個國家,如果要脫離匱乏和貧窮,而達到一種更好的更高的境地,就必須所有的公民,無論是僱用者或是被僱用者,都一致的不間斷的勤勞著才能辦到。但是有一點也是極明顯的:如果創造萬物的天主沒有懷著莫大善意首先給予人類以自然的財富和資源,以及它的寶藏和它的能力,那麼,人類之不間斷的勞動也就毫無用處,並且根本不會有人想到去從事於勞動。因為所謂工作者,實不過是把一個人的靈魂和肉體的力量應用到這些自然的賞賜上面去,以便憑藉這些資源來發揮自己的能力而已。我們知道,自然的法則,或不如說自然法則所表現的天主意志,要求著在把自然資源應用於人類需要時應該遵守著一種正當的秩序;這種秩序便是,每一件東西均應有其正當的主人。因此接著便可以說,除非一個人是把他們的勞力用在自己的財產上,否則就應在他的勞力和他的鄰人的財產之間結成一種聯盟關係,因為這二者是互相依靠,缺一不可的。良十三世在寫著下面這句話時就是這樣的意思,他說:『資本離開了勞動就沒有辦法,勞動離開了資本也是一樣。』因此,如果把這兩方面聯合起來的力量所造成的結果歸於任何單方面,那都是非常錯誤的;如果有一方面否認另一方面的功勞,把全部利益都獨佔了去,那就是一件非常不公道的事。

資方的不公道要求

五四 可是,好久以來,資本方面總是把極大部分的利益都歸諸於自己;它把所有的產物及盈利都要求了去,賸給勞動者的只是一分最小限度的為恢復其精力及延續其階級的後嗣所必要的工資。因為,依照一種殘酷的經濟學法則,據說財富的累積應該完全歸諸於有錢人,而工人則應該永遠處於貧困的境地,或是僅僅得到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工資。不錯,事實的真相還不至於在各時各地均達到了這種悲慘的境地(這種境地,原是所謂曼徹斯特派的自由主義理論所必然會引我們達到的),但我們卻也不能否認,社會經濟的傾向,的確是漸漸的在向這方面移轉。同時我們也可意料得到,這種錯誤的觀念及有害的學說,已受到各方面的攻擊,不僅那些被學說剝奪了改善其生活的天生權利的人們提出反對而已。

勞方的不公道要求

五五 有一部分所謂知識分子站起來替被壓迫的工人階級說話了,他們為對抗那個錯誤的經濟學法則,卻建立起另一個同樣錯誤的道德原理:所有的生產物和盈利,除了補充投資所必要的那一部分之外,都應該歸諸工人所有。社會主義在主張所有的生產工具都應該交給國家掌管,都應該如他們所說的社會化。而前面所舉的那個錯誤學說,卻比社會主義的學說更為微妙,並且正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它是更為危險,更容易欺騙那些不預防的人。這是一劑頗能誘人的毒藥,有許多未被公開的社會主義所欺騙的人,也會極樂意把它吞服的。

公平分配的原則

五六 為要使這種錯誤的學說不致阻塞了公道和平的道路,我們應該叫那些作如此主張的人們,來聽聽我們那位前任的聰明的教訓:『土地縱然分配於各個私人的所有者,但它卻仍能供給一切人的需要。』這個意思,我們在前面亦已經重說過:我們說,私有財產權所造成的財富分配法,乃是自然本身所決定的,其目的就是要使創造出來的東西,能夠就一種有秩序而穩定的方式,以滿足人的需要。如果我們不願意背離真理,我們就應該在心中時時刻刻的記住這些原則。

五七 我們應該知道,人類之間的財富和財產的分配法,並不是每一種都能夠達到天主所企圖的目的,欲求其恰到好處的達到這目的,那自然更談不到。財富既因社會及經濟的進步而時時刻刻在增加著,它之分配於各個人,及各個社會階級,便應該照著良十三世的說法,以是否能因此提高公共的福利為前提。換句話說,整個社會的財富應該有保障,根據這種社會的原則,任何階級都不能排斥其他階級,使之不能分得應享的利益。有一些不負責任的有錢階級的人,享有著莫大的財富,滿心以為他們自己獲得一切而勞動者一無所得,乃是一種正當情形;這樣的人,即違犯了前面所提出的那個神聖法則。另有一些無財產的掙薪金度日的人,要求著生產的果實既是出於他們的手工,便應該完全歸他們所有;這樣的人,實際上亦是違犯了那神聖的法則的。那後一種人,因為對於資本家的違背公道感到極度的忿懣,所以起而辯護他們自己所意識到的那個權利,但他們提出的辦法卻也太過了。他們對於各種形式的所有權,對於各種非由勞動得來的利益,不管它們在人類社會中的性質與意義為如何,都一致的攻擊,一致的要把它們廢除,而其唯一的理由,即是說它們並不是由於勞動得來的。關於這問題,還有一點值得注意,作如此主張的人,還常常援引聖保祿宗徒的話:『如果有人不肯工作,就應該不讓他吃飯。』其實這種援引,不僅是不恰當,而且是毫無根據。宗徒說這句話時,是在批評那些可以工作,應該工作,而不願意工作的人們;他誥誡我們,叫我們應該勤勞的使用我們的時間以及我們身體和心靈的力量,只要我們有能力供給我們自己,就不應該做別人的負擔。他的意思並不是告訴我們說,勞動乃是要求生存權利或利益權的唯一依據。

五八 所以,每一個階級都應該分得它所應得的,生產物的分配,應該要跟公共福利及社會正義的要求相一致的,因為,每個誠懇的觀察者都感覺到,享有逾量財富的少數人和生活貧困的多數人之間的巨大差別,的確是現代社會的一種嚴重的罪惡。

無產者地位的提高

五九 無產者地位的提高,這乃是我們那位前任所提出的目標,以為這是我們的努力之必要目的。目前,我們更應該把這一點來加重的肯定並堅持的重說,因為我們那位教宗所提出的這個有益的呼號,卻時常被人故意的忽略掉,或被人認為不能實行的,其實他所提出的不僅可以實行,並且是絕對必要的。這個話,直到現在也並沒有失去一分一毫的力量或智慧,雖然良十三世那時候的可怕的狀況,到今日已經沒有那麼普遍了。工人階級的狀況的確已經改善,在許多方面都已經漸趨於公平,特別是在那些較大的較文明的國家之中,在那些地方,工人階級已不能說是普遍的過著貧窮困乏的生活了。但是,自從近代機器和近代工業以驚人的速度進步以來,有許多國家,甚至連遠東那些古代文明國家也在內,都成了新的殖民地,無財產的勞苦大眾的數量,無限制的增加著,這些地方的勞動者的痛苦,卻正與日俱長,絕未減輕一些。此外,還有一大群被僱用的農業勞動者,他們的處境也極端困苦,並且絕無獲得分毫土地的希望,這些人,如果不想出一個有效的補救辦法來,也將永久的沉溺於無產者的狀況中。

六○ 不錯,貧窮與無產這二者間是有一種形式上的區別的。但是,一方面既有這麼許多沒有產業的掙工資度日者,另一方面,少數幸運的人則擁有如此巨大的財富,這種現象,實是一個無可答辯的論據,使人不得不承認在這個工業發展的時代,如此大量生產出來的財富,的確並沒有分配得很好,沒有在各級人等中支配得很合適。

掙工資度日者如有資產即可改善無產者的境遇

六一 所以,我們必須努力,至少在將來定要做到,務使生產品中只有一部分准許積貯於有錢人之手,而其他大部分都應該用在勞動者身上。如此做法的目的,並不是要使無產者得以怠於工作,因為人是天生應該勞動的,正如鳥天生應該飛一樣;如此做法的目的,是要使他們可以用節約的方法來增加他們的所有物,並好好的管理他們的所有物,使得以後負擔家庭的重任,可以較輕鬆一點,較有保障一點,不至再受無產者所慣受的那種朝不保夕的苦況了。這樣一來,他們便不僅在生時可以經受人生之種種無常的命運,並且在他們身死時,亦可以有一分小小的產業,以供給他們的遺族。

六二 對於這些意思,我們那位前任不僅是暗示到而已,並且是公然的用明白的詞句來說過的。在目前這分通諭中,我們更特別的把這一點來提出,因為,除非我們能毫不遲延的盡全力來作種種積極的嘗試,以使這原則得以實行,那恐怕就誰都不能相信,人類社會的和平與安寧會獲得有效的保障,而得倖免於革命的禍水。

公平的工資

六三 可是,如果要實現我們所提出的方案,我們就必須使無產業的掙工資度日者,能夠憑藉他們的技能和節儉,以獲得若干少量的產業。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追隨著我們的前任而提出過了,不過,勞動者之獲得食物及生活的必需品,是除了他的勞力之外一無所恃的,他們除了依仗工資及節儉的生活之外,更有甚麼方法來節省金錢呢?所以,我們應該進一步來討論工資問題,這問題,良十三世認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已經把關於它的必要原則和教誡說明過、解釋過了。
工資契約的本質上並非不公平

六四 我們首先要指出,有些人以為工資契約在本質上就是不公平的,應該用一種合作契約來替代它,其實這看法無疑是錯誤的。作如此主張的人,實大大的違背了我們那位前任,他所發表的通諭,不僅承認這種契約,並且用許多篇幅來說明,這種契約要如何才能合乎公道的原則。

六五 可是,在目前這種人類社會的狀況之下,工資契約於可能時用某種限度的合作契約來加以相當修改,我們卻也認為是可行的事;這辦法,已經有人用種種方式在嘗試了,且對於勞動者和僱用者兩方面都有相當的好處。照這樣,掙工錢的人就可以分得某一部分的所有權,或是管理權,或是利潤了。

六六 我們如果估計如何的工資才算是公平的,我們就不僅要考慮到一方面,並且要考慮到許多方面,良十三世也這樣說過:『在決定如何的工資才算是公平之前,我們應先考慮到許多其他問題。』

六七 有許多人以為這個重大的問題,只消把一個極單純的原則應用上去,就可以輕易的解決了,良十三世對於這些人的不負責的說法,是不容情的駁斥著,並且他們所謂那單純的原則,本身就不是一個正確的原則。

六八 這個原則近來非常的流行,它說,勞動的價值等於勞動所造成的生產物的總價值,因此勞動所得的合理報酬,也應該等於生產物的總價值,其實這個原則是完全錯誤的。照這樣說法,勞動所造成的生產物,就全部應歸工作者所得了。我們只消把前面所說的關於資本和勞動的話再看一遍,就可以看到這種說法是如何的錯誤。

勞動之個人性及社會性

六九 顯然的真理是這樣的:對於勞動,特別是對於強烈勞動,就像對於所有權一樣,我們應該考慮到它亦有社會的及個人的兩種姿態。因為,除非人類社會能夠形成一個真正社會性的有機體;除非勞動能在社會秩序及司法秩序兩方面都能獲得確切保障;除非各種各樣互相依賴的人類努力,能夠互相的結合起來,真能達到互相和諧的境域,更重要的一點是,除非智力、資本與勞動這三者能夠真正結合起來,作共同的努力──人類的勞動就決不能產生應有的果實。因此,如果把勞動的社會性及個人性忽略了,我們便不能正確的估計它的價值,同時也不能按照嚴格的公道來決定它應得的報酬。

七0 從這種雙重姿態乃產生了人類勞動的確切觀念,因而達到了如何調節工資,如何規定工資的若干重要結論。

工人及其家屬的給養

七一 首先,給予工人的工資,應該要足夠養活他個人和他的家屬。這誠然不錯,家庭中的其他人員也可以各依照其能力來共同支持一家的生計,例如有許多農家,和許多工匠和小商人的家庭就都是如此。但如果將兒童的年齡幼小及婦女的體力薄弱置之不顧,卻也是不對的。特別是做母親的人,原應該盡其全力做家裡的事及和家庭有關的事。如果一家之母,由於做父親的收益不足以維持生活之故,以致不得不離開家門,來從事於有所獲得的工作,弄得放棄了她對於家庭所應盡的責任,甚至忽略了她的子女們的教育,這種不應有的現象乃是最不能容忍的,我們自不得不竭力來反對。因此我們應盡一切的努力,務使為一家之父的人,都能夠獲得充分的工資,以適當的滿足他家中經常的需要。如果在目前的社會狀況之下,這一層還不易辦到,那麼,照社會的正義的立場來說,我們就應該要求立即有所改革,務使能保證每一個成年的工人,都能獲得這樣一分工資。近來有人想出種種辦法,並且已經在嘗試實行,要對於家庭負擔增加的人,給予加額的工資,並且如有特殊的用途,便要作特殊的供給,這樣的辦法,實在是極值得讚美的。

企業的狀況

七二 在決定工資標準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各種特殊企業及其主有人的景況;因為如果把工資要求得過高,以致僱用者若要付出這筆工資就非破產不可,因而勞動階級也牽連得要受痛苦,自然也是不公平的。如果企業是為了管理不善,或缺乏資本,或所用的生產方法陳舊,以致所獲的利益不多,這卻不能成為減低工人工資的正當理由。可是,如果那企業是為了被不公道的負擔所壓迫,或是為了被環境所逼,不得不以不公平的低價格來出售它的生產品,以致不能獲得充分的金錢來支付工人的工資,在這種場合,那使企業受到損害的人實犯了一樁極大的罪惡,因為使工人不能獲得正當的工資,使工人不得不接受低劣的條件的,正就是這些使企業蒙受損害的人。

七三 所以,僱用者與被僱用者應該聯合起來,共同的設計,共同的努力,以克服一切困難和阻礙,同時,公務當局也應該用種種聰明的辦法來幫助他們,使他們能作這種有利的努力。萬一到最後關頭,便應該會同商議,這個企業是否應該繼續下去,或者是否可以用別種方法來救濟工人。作這種重大決定時所極應尊重的主要原則,便是僱主和工人之間的相互瞭解以及天主教式的和諧。

共同福利的要求

七四 最後,共同福利的要求,還應該用一種全體人民之經濟福利的眼光來加以調節。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各種各樣的掙工資度日者,如果在付出了必要的開支之後,還能夠把賸餘的一部分工資節省下來,漸漸的做到能夠積蓄起一分小小的產業,這對於共同的福利也如何的有益。可是我們也不能把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問題忽略過去,這問題便是:特別是在今日,凡是能夠工作並願意工作的人,是否都有了工作的機會。這問題對於工資的標準亦有莫大關係:如果工資始終不超出正當的限度,那麼工作的機會自然加多,但如果超過了這限度,工作機會便會減少。任何人都知道,工資標準如果太低,也像標準過分的高一樣,能夠造成失業。失業這種現象,萬一變得非常普遍,或是期間經過得很久(例如在我們任內所不幸而遇到的那種失業現象),實是一種可怕的災難;它會造成貧困,引誘勞動者使之墮落,破壞國家的繁榮,危害到全世界的公共秩序,和平與安寧。如果出於一種個人私利的動機,來使工資作不正當的提高或減低,而絕不顧到公共福利的要求,那是一件違背社會正義的事,因為社會正義要求我們應懷抱共同的善意,作共同的努力,務期在可能範圍內定下一個最公平的工資標準,一方面要能造成最大限度的僱用機會,另一方面又要能保障每一個人的生活必要資料。

七五 在這裡,我們便要考慮到各種不同的工資之間的合理關係。還有一點也跟這個有著密切的關係,那就是各種經濟團體,無論是農業的或是工業的,它們的生產品所能獲得的多種價格之間的合理關係。如果這種關係能夠維持一種和諧的比例,人類的經濟活動才能夠聯合成一個單純的有機體,而成為一個共同團體的各分子,互相幫助,互相服務著。因為定要做到這一步,經濟及社會的機體才能夠健全的組織起來以達成它的目的,才能夠保證舉凡自然的寶藏和資源,技術上的成功,以及經濟生活的社會組織等等所造成的全部財富,一切人都有享受的機會。這些財富要能夠供給一切人的需要,使之維持一種高尚的生活,並且把人類提升到更高水準的繁榮和文化,而這種更高水準的繁榮和文化,只要能謹慎的運用,就不僅不會阻礙,並且會推進道德的發展。

社會秩序之重建

七六 我們在前面所寫的那些關於財產之正當分配和工資之公平標準的許多話,跟個人是有著直接的關係,而對於社會秩序只有著間接的關係。可是,我們的前任良十三世對於社會秩序問題,也曾特別的思索過、留意過,他努力想要按照健全的哲學原則和聖經上的崇高教誡,來把它重建,來使它變得更為完美。

七七 這工作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是,為要使已經有了良好開端的東西能夠穩定下來,為要使現在所未能完成的東西能夠完成,為要使人類獲得更豐富更光明的幸福,有兩件事卻是特別必要的,這兩件事便是社會秩序的改造和道德的修正。

七八 當我們說到社會秩序的改造這問題時,我們心中所意味的,主要便是國家。我們並不是希望一切的幸福都要從國家的干涉中得來,但是我們看到,由於我們所謂個人主義這東西為罪惡,便發生了這樣的現象:在過去,因有各種互相有機的聯繫著的有益的制度存在,所以曾有一種高度發展的社會生活盛行於世,而現在這種社會生活卻受到了損害,差不多瀕於毀滅,結果,所賸下來的便只有個人和國家而已。社會生活已完全失去了它的有機形態。國家使各種各樣的團體歸於消滅,於是,以前由這些團體所負擔的任務,現在便完全堆到了國家頭上去,結果國家便沉陷於無數的事務和責任之中,弄得不可開交。

七九 這誠然是不錯的,因為歷史已經很清楚的證明了:由於社會情況的改變,有許多以前可以由小團體來幹的事,現在卻只有大組合可以擔任。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指出:正如我們如果把私人企業和工業所能完成的工作,都從個人手裡搶過來交給公家社會去做,那實是錯誤的一樣,我們如果把較低級較小的團體所能夠有效完成的任務,都去堆在較高級較大的組織身上,那便是一種不公道的事,一種嚴重的惡,並且是一種擾亂正當秩序的事,這是社會哲學上的一條基本原則,不能動搖不能改變的,且直到今日仍能保持其充分的真實性。一切社會活動,就其最基本的性質而言,其真正的目的即在於幫助那社會團體的各個個別分子,但決不能把這些個別分子毀壞或吸收了去。

八○ 國家應該把一些較不重要的事情留給這些較小的團體去解決。這樣,它才能有更大的自由,更大的力量,可以做它分內的工作,而獲得更大的成就,因為國家應該視環境和事態的必要,對各種大事件加以指揮、督促、鼓勵或限制,而且這些工作也只有國家才能有效的完成。因此,當權的人們應該明白,這個基本原則如能更忠實的遵守,使各種輔佐的組織之間存在著一種分級的井然秩序,整個社會組織的權威和效力便更能提高,而整個國家的狀況也更能見得幸福而繁榮。

社會各階層間的和諧

八一 我們可以說這乃是國家和一切有善良心公民的首要責任:要消滅各個有不同利害關係的階級間的衝突,要推進社會各階層間的和諧。

八二 因此,社會立法的目的應該在於各職業團體的重建。直到今日,社會仍然處於一種緊張的,因此也可以說是不安靜不穩定的狀態之中,因為它是由各個階級組成的,這些階級均有互相矛盾的利害關係,因此互相對立著,極容易發生互相仇恨和衝突的事。

八三 我們那位前任在他的通諭裡已經說過,勞動並非僅僅是一種商品,因為在這裡面還存在著工人們的人的尊嚴,所以它不能像其他任何貨物那樣的任意買賣。但是,由於勞動的供求關係,終於使人們在勞動市場上劃分成了兩個階級,就彷彿兩個陣營一樣,而這兩方面的買賣行為,就使勞動市場成了兩支軍隊作戰的戰場了。這一種嚴重的混亂狀態是正在使社會陷於毀滅,我們顯然必須儘可能迅速的圖謀補救。但是,我們如果要把這種病症澈底的治療,我們就必需先把這種對立消滅,要使有秩序的社會團體從新產生出來,這種團體便是職業團體,它可以使人們並不是依照他們在勞動市場上所佔的地位,而是依照他們在社會上所發生的特殊作用,來互相團結在一起。因為,正如自然會導誘那些居住得接近的人們去團結成市區一樣,操同一職業的人,無論在經濟方面或其他方面,自也能結合成職業團體。這種團體可以說真正是能自治的,它對於公民社會縱然不是必要的成分,但我們至少應承認它是公民社會之自然而自動的發展。

八四 神學大師聖多瑪斯曾經替秩序立下了一個定義,他說,秩序乃是事物的多元性之適當的安排所造成的統一;因此,一種真正的社會秩序,就應該要求社會的各分子都在一個共同的約束中結合起來。欲造成這樣一種結合,一方面需要屬於同一集團的僱主和僱工作共同的努力,把力量集合起來以產生財富並替社會服務,另一方面則又需要所有的集團都聯合起來,用一種友誼的和諧精神,如在自己的範圍內盡力,並推進社會共同的福利,我們可以說,個人和集團愈是有大的誠意來努力盡自己職業上的責任,並在自己的業務上精益求精,則這個大團結便會愈有力量且愈有效能。

八五 從這裡,我們可以極容易的得到一個結論:在這些集團之中,對整個團體之共同利益的關心應該處於支配地位;而這些關心點之最重要者,便是要使團體的活動向著共同福利方面去做。有時候,因為僱主與僱工的利益互相衝突,以致需要特殊的關心和特殊的保衛,在這場合,他們便可以分別的會議以作分別的討論,如事實上有必要也可以作分別的表決。

八六 我們在這裡似可無需特別提出,良十三世曾如何的指示我們,對於職業團體,是可以適用哪一種形式的組織。人們儘可以任意選擇各種的組織形式,只要不違背正義及共同福利的原則就好了。

八七 正如屬於同一個市區的公民可以結合成種種目的不同的團體,而各個個人儘可以自由決定加入與否一樣,從事於同一職業的人們,自然也可以自己結合起各種目的的團體來,以從事於跟他們的職業有關的某種事業。我們那位前任已經把這種自由團體的性質明白清楚的解釋過了。因此,我們在這裡只消把下面一點加重說一下就得:人們不僅可以自由的組織這一類完全是私人性質的團體,並且他們也有權利可以自由選擇最能夠達到他們的各種目的的組織法與規則。有一些範圍超出一種單獨的職業的團體,也須要求有組織的自由。至於那些已經非常發達並且有良好效果的自由團體,則應該認清它們的努力目標,必要能夠遵照天主教的社會原則,來完成它們的任務,使我們在上面所說的那種理想的職業團體,得以逐漸的見諸實現。

真正的經濟學指導原則之恢復

八八 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另一個目的。正如人類社會的統一不能夠建立在階級鬥爭上面一樣,經濟事件的正常秩序也同樣的不能夠完全委託於自由競爭去解決。過去,所有『個人主義』學派的錯誤,都是從這個源流產生出來的。這個學派對於經濟事件之社會的及道德的姿態全無所知或全然忘卻,所以便教示著說,國家無論在理論上或是在實踐上都不應該干涉經濟事件,因為在自由競爭和公開市場,經濟事件可以獲得一種自己指導自己的原則,並且這個自然而然的原則,又比任何人類努力所想出來的辦法都更便於管束各種經濟事件。但在我們看來卻不然。自由競爭在某種限度內誠然是公平的,且能夠造成有益的效果,但它決不能成為經濟世界的指導原則。這些危險的個人主義的理想,已曾有一個時期獲得極自由的發揮,而其所造成的後果,卻儘足以證明我們的主張是不錯的。因此,這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經濟事件必須再度由一種真確而有效的指導原則來約束。在近幾年來,經濟霸權有漸漸替代自由競爭的趨勢,但這種經濟霸權卻更不能夠完成指導原則的任務:因為這是一種壓迫人的暴力;縱然它能夠證明對人類是有益的,卻仍然須要大大的受到制裁,並須遵守一種謹慎的規律。可是,它卻決不能自己制裁自己,管束自己。所以,我們必須要找尋一些更崇高的原則來嚴厲的毫不妥協的制裁這個霸權,而我們所謂最高原則,便是社會正義和慈善的精神。為達到這個目的,公共社會生活的一切制度都必須充滿著正義的精神,而這種正義又首先必須具有真正的可能運用性。它必須建造起一個力量能達到一切經濟活動的法律及社會秩序。社會慈善精神應成為這個秩序的靈魂,而國家的責任便是在於有效的保障這個秩序。國家如能夠照我們在前面所說的那樣,擺脫了一切不應該由它來擔任的負擔,它便愈能夠完成這個正當的任務。

八九 更進一步說,各個國家如能以睿智的規約和制度,作共同的協商和努力,以推進一種健全的經濟合作,這自然也是很好的事,因為在經濟事件方面,各個國家原是互相依賴的,它們正須要互相幫助才對。

九○ 如果社會機體的組成分子能夠經過這樣的改造,如果社會經濟活動的真正指導原則能夠這樣的重建起來,那麼,我們就可以把聖保祿宗徒對於基督奧體所說的話,來就某種意義的應用到這個社會機體上去了:『全身安排得整齊而堅固,各個關節互相協助,各個部門都盡它的責任,使全身日益發達,以慈悲為精神把自己建立起來。』

九一 在近幾年,人人都知道,已經有一種特殊的工團及職業公會創立起來,這現象也在我們目前這分通諭的討論範圍之內,所以也應該提一提,並作若干的批評。

九二 國家對於各種工團的團體,在法律上是承認的,因此使它獲得了一種獨佔的姿態,因為法律既然把它承認,便就只有它能夠代表工人和僱主,並且只有它能夠決定勞動契約和勞動協定了。加入工團與否是人人自由的:只有在這個意義上,工團式的團體才可以算是自由團體,因為,屬於某一特定部門的人,無論他是工人或是僱主,其繳納會費及支付某種特殊捐款是強迫性的,並且,合法的工團所訂立的勞動契約也同樣是強迫性的。不過有一點要知道,國家當局曾經聲明過,這種合法的工團,並不能消滅其他未經承認的職業團體之存在。

九三 職業公會乃是由屬於同一職業的工人及僱主團體之代表所組織的,他們以國家之真正的組織和機關這種資格,來指導並調節著各職業團體在一切公共利益事件方面的活動。

九四 罷工和封閉工場是不允許的。如果相衝突的兩方面不能獲得一致的解決,便由公家機關出來干涉。

九五 我們無須深思,就可以看到上面所略述的那種機構的利益;其特點便是各階級間的和平合作,社會主義組織和活動的壓制,政府設一特殊部門的仲裁力量。但是,為要對於如此重要的一件事能夠考察得周到,為要能夠根據我們在前面所提出的那些基本原則,以及我們到後面行將提出的另一些基本原則,來考察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加上說:據我們所知,頗有一些人在擔憂著,深恐國家是在企圖由自己來取代私人企業的地位,並非是僅僅限於對私人企業作必要而充分的協助而已。人們在害怕,這一種新興的工團或公會式的組織,是具有一種太過官僚化的,太過政治化的性質,它們雖能造成前面所說起的種種利益,卻恐怕未必能有助於一種更好的社會秩序之創立,而反有為某種特殊政治目的服務之危險。

九六 我們相信,如要達到我們在前所說的那個崇高目的,以圖謀人類社會真正而永久的福利,最重要的,便是首先須邀得天主的恩寵,而其次是須要一切懷著善意的人的合作。推而論之,我們便進一步相信,如果一切有技術訓練,有商業及社會力量的人能夠作更大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如果公教原則及其應用能夠更發揮力量,則我們所企圖達到的目的便更有把握。這種努力,我們並不希望公教進行會去做,因為公教進行會並不打算作種種絕對是工團性的或政治性的活動,我們是希望平時受公教進行會的薰陶,深深受到公教精神的訓練,並在教會的領導下的教友們去做;我們在這裡說到教會,因為在前面所說的那個領域之內,也像在其他一切要牽涉到道德問題的領域之內一樣,教會永不能忘記她自己乃是天主所指定的領導者和教師。

九七 可是,如果人類的習慣不能改變,則我們在上文所說的一切重建及改善社會秩序的話,都不過是空談而已。關於這一點,歷史已經給予充分的證明了。以前在某一個時期,也曾經存在著一種社會秩序,這種秩序,雖不能在各方面都完美,卻可以某種限度的跟以時代之環境和需要為根據的正當理性相符合。現在,這個秩序是早就消滅了,其所以消滅之故,並不是因為它不能發展,不能適應隨時在改變的需要和環境,而不如說是由於人類所犯的錯誤。人類因為過分的自私而變得硬心腸,以致不願意盡他們的責任,使這個秩序延展到更多數的人身上去;否則呢,就是因為被虛偽的自由及其他的錯誤觀念所誘惑、所欺騙,以致對各種的限制都感覺到不耐煩,所以努力要把一切權威都擺脫掉。

九八 所以,我們還得轉過來看一看現在的經濟秩序之實際狀況,並且把現存經濟秩序之最激烈的反對者及攻擊者來注意一下,我們所謂現存經濟秩序之反對者,即是指社會主義。我們對於這些都應該作一個坦白而公正的裁判;我們要把目前這種嚴重的罪惡更密切的考察一下,要把最主要而必需的補救辦法指示出來:這個補救辦法即在於道德的改革。

第三章 良十三世以來的變動

九九 自從良十三世的時代以來,無論在社會經濟狀況方面或是在社會主義方面,都曾發生了重大的變動。

一○○ 第一,大家都知道,整個經濟背景已經大大的變動了。可敬的神昆們和可愛的神子們,你們都知道,我們那位可尊敬的前任所意識著的經濟制度,乃是一種由各種人來分別供給生產所必需要的資本和勞力的經濟制度。他用一句極恰當的話來描寫這個制度說:『資本如離開了勞力就沒有辦法。』

一○一 良十三世的全部努力的目的,無非是想要把這個經濟制度調整,使之適應於真正秩序的標準;從這一點來推論,那制度本身是不必推翻的。的確,這制度並非在其本身的性質上即是罪惡;但是有時資方的僱用勞動或掙薪水階級,卻使整個企業及經濟活動都由自己的意志任所欲為,只為自己單方面的利益打算,而全然不顧到勞動者們的人的尊嚴,不顧到經濟生活的社會性,社會的公道,以及公共的福利,在這樣的場合,現存的制度就違背了正當的秩序了。

一○二 誠然,直到今日,這種經濟狀況還並不是各處都存在的唯一的狀況,因為此外還有另一種經濟制度存在於一大部分有勢力的人群之間,舉例說,我們有各種農民階級,他們在人類中佔極大多數,而同時卻能從他們的職業獲得維持生活所必要的一部分正常的收益。這個農業經濟制度,自也有其種種困難與問題,關於這些困難與問題,我們的前任亦曾在他的通諭裡屢次的說過,而我們自己,在本通諭裡亦已經提到過不止一次了。

一○三 但是,由於近代工業之廣佈於全世界,所以各處所最流行的,便是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這種現象,特別是從良十三世的通諭發表以來,便變得更為顯著了。它的勢力甚至能夠達到那些生活在它的範圍之外的人們之經濟及社會關係,因為它可以利用它的種種便利處、不便利處、以及罪惡,來極密切的影響到他們。

一○四 因此,當我們討論良十三世以來資本主義經濟秩序所經過的種種變動時,我們所注意到的,實不僅是那些生活在資本主義及工業非常盛行的國家中的人們,而是要注意到整個的人類。

自由競爭造成獨佔

一○五 第一我們要提出,在我們今日,不僅是財富積聚在少數人手裡,同時莫大的權力及專橫的經濟控制權也集中到少數人手裡去了,而這少數人又往往不是所有者本人,而是所投資金的管理人及支配人,他們儘可以把這份資金儘著自己的意思來自由的運用。

一○六 這種人因為把握並控制著金錢,所以同時也就能夠控制放款,並決定它的支配法,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說是成了整個經濟機體之生命血液的來源,並且把生產事業的靈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自然任何人都不敢稍稍違背他們的意思;一旦弄到這地步,他們的力量就自然成為不可抵抗的了。

一○七 這個權力的集中,這種近代經濟秩序的主要特點,乃是無限制的自由競爭所造成的自然結果,因為這種自由競爭是只允許最強者能夠存在,而所謂最強者,又往往是那些最能夠無情的鬥爭的人,最不顧到良心的指示的人。

一○八 這種權力的集中,又可造成三種性質的支配權之競爭,第一是經濟領域本身之內的獨裁權的競爭。第二是爭取政府控制權的猛烈的戰鬥,因為任何方面都想要利用政治上的勢力和權威來作經濟鬥爭。最後,還有各個國家本身之間的衝突。那最後一種鬥爭是由於兩個原因產生出來的:第一是因為國家往往要遍用它的權力和政治勢力來推進它的公民的經濟利益,而完全不顧環境如何;第二是因為,反過來,經濟的勢力和經濟的控制權,又常常可以解決各民族間的政治爭端。

不幸的結局

一○九 可敬的神昆們和可愛的神子們,你們當然知道,你們當然在深深的痛惜著,這種經濟事件方面的個人主義精神是造成了怎樣的最後結局。自由競爭是死去了,取而代之的乃是經濟的獨裁。無限制的支配野心已繼續了私利的貪欲;整個經濟生活已變成極度困苦而又殘酷的了。更進一層,因為行政當局與經濟界的責任與事務已變成交互混淆,這便產生了極壞的結果,致使國家的尊嚴亦為之降低。國家本來應該做一個最高的裁判者,應該站在一切黨派鬥爭之上,用一種仁愛的精神來統治,專以正義和公共福利為目的,現在它卻成了一個奴隸,不得不替人類的欲望和貪吝服務。至於說到各民族間的關係,則這同一原因又造成了兩方面的結果:一方面是經濟的國家主義或甚至經濟的帝國主義,而另一方面則是同樣有害而可恨的金融事件方面的國際主義或國際帝國主義,這種國際主義認為一個人的財產在甚麼地方,那麼這個地方就是他的國家。

一一○ 這些嚴重罪惡的補救辦法,我們在本通諭的第二部分內已經就其理論方面的姿態詳盡的說明過了。因此,我們在這裡只消把它們的簡單的複述一下就成。既然現在這種經濟制度主要是以資本和勞動為基礎的,接著我們就可以說,我們必須在理論上接受關於資本、勞動,及它們間相互合作關係這問題的合乎正當理性的原則,與合乎天主教義的社會哲學,然後再使這理論得以見諸實行。第一,我們應該注意到資本和勞動之社會的及個人的這兩種性質,這樣我們才能避免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危險。資本和勞動之間的相互關係,應該按照嚴格的公道的原則來決定,這種公道雖然是稱為交換的公道,但卻應由天主教的愛德精神來支持著。自由競爭以及經濟上的獨佔,必須要遵守某一種公道的有一定的限度,並非凡是關於在公家當局職權之內的事件,又必須受到公家當局的有效的管制。國家的整個公務制度,必須能使整個社會符合於公共福利的要求,那就是說,符合社會正義標準的要求。如果以上幾點都能辦到,那麼社會生活中那個最重要的部門,即經濟制度,便必然會恢復其健全性以及正常的秩序。
社會主義的變動

一一一 自從良十三世的時代以來,他的戰鬥所認為目標的最大敵人社會主義本身,亦經過了並不下於一般經濟學說所經過的重大變動。在他那個時候,社會主義頗可以稱為一種單純的體系,主張著某一些確定的互相配合的學說。現在,社會主義卻大致分成了兩個陣營,這兩個陣營互相對立,且常發生相互間猛烈的仇視,但這二者對於社會主義所特有的一個共同原則,卻都沒有放棄,這原則便是對天主教信仰的反對。

較激烈的一派,共產主義

一一二 社會主義中的一派,已經過了跟我們前面所說過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所經過的極相類似的變動;它已經墮落而成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教示著並追求著兩個目標:無憐惜的階級鬥爭與私有財產權的完全廢止。他們從事於這個目的的工作,並不是用秘密的或隱藏的方法,而是公開的、坦然的,並且種種手段都可以採用,甚至連最激烈的手段亦可以採用。為要達到這些目的,共產主義是對甚麼都不畏懼,對甚麼都不害怕的;他們一旦獲得了權力,他們儘可以做出幾令人不敢相信的事來,我們可以料想他們一定會顯得非常殘酷而且不人道。為證明這一點,我們只消看看東歐和亞洲一大片土地,已被他們弄得怎麼腐敗的樣子就夠;至於說他們對於聖教會和天主本身的公開仇視,唉!那更是盡人皆知,是他們的行動所證明了的。我們覺得已經沒有必要,來向教會之正直而忠實的兒女們提醒,說共產主義是如何的褻瀆神聖,如何的大逆不道。但是有許多人卻彷彿對這種迫切的危機看得很輕淡,好像並不關心似的,而一方面又漠然的讓那個將以暴力和流血來達到整個社會之毀滅的學說,得以極廣大的宣傳開去:我們一想到這種淡漠的情形,真覺得不勝憂慮。另有一些人呢,則完全不注意到應該怎樣去消滅或修改現社會的不良情形,致使人民在心理上感到絕望,因而替社會秩序之傾覆準備好了道路;對於這種人的頑冥不靈,我們則更應該嚴厲的譴責。

較和平的一派

一一三 另外的一派則至今仍保留著社會主義的稱號,它在觀點上是比較沒有那麼激烈,它不僅不贊成利用暴力,甚且某種限度的減輕著並緩和著階級鬥爭及廢止私有財產的主張。但它並不是把這些主義完全放棄。看來彷彿是如此的,社會主義對於它自己的主張,並對於共產主義者從這主張所獲得的結論,已有點感到害怕起來,因此便漸漸的轉向天主教傳統所時時尊重的真理了;因為它的政綱已漸漸的接近信仰天主教的社會改革家所提出的要求,原是一件不能否認的事實。

一一四 它對於階級鬥爭和廢止私有財產的主張,已經稍稍的讓了步。階級鬥爭只要它不採用仇恨及互相敵對的手段,就可以說已漸漸的變成了一種意見不合之正當協商辦法,而以社會公道的要求為其基礎了。這種情形,縱然還不能算得是我們所期待著的有福的社會和平態度,但無論如何它已經漸漸的接近了各職業團體間的互相合作。對於私有財產權所宣佈的戰爭,亦一天天的變成緩和下去。到今日,他們所攻擊的已並非真是生產工具之私有權,他們所攻擊的,乃是財富主,有人違反了一切公道而竊奪了去的那種社會統治權。事實上,這種統治權並不是屬於個別的所有人,而是屬於國家的。如果這些變動能夠繼續下去,到將來,也許日漸緩和了的社會主義之信條,會漸漸的變得跟按照天主教原則改革人類社會的方案沒有甚麼不同了。有一種說法也是正當的,某一種形式的產權是只好保留給國家掌握,因為這種財產太容易造成經濟的支配權,萬一被個別的私人所掌握,就一定損害一般的社會。

一一五 像這一類正當的要求和願望,事實上也並不跟天主教真理相違背,同時也並不是社會主義所特有的;因此,凡是並不希望走得比這更遠一步的人們,其實也儘可不必去做社會主義者。

折衷之道的可能性

一一六 可是,我們不能以為,凡屬共產主義者以外的一切社會主義流派,都已經在事實上或是理論上一致的回復到了這種合理的立場:他們之中的大部分都並沒有放棄階級鬥爭及廢止私有財產的主張,不過對於這種主張比較緩進一點而已。現在,這種錯誤的原則既經變得緩和,而且,就某種意義可以說是消滅於無形了,那麼便發生了一個問題,而且某一些地方也的確已經提出了這個問題,即是說,天主教真理的原則是否也可以相當限度的讓一點步,或修改一點,以便跟社會主義漸漸的匯合一起。有許多人懷抱著空幻的希望,以為這樣一來,就可以把社會主義者爭取到我們這方面來。但這些希望其實是徒然的。那些想在社會主義者群中做宣教師的人們,必須要將天主教真理整個兒的、公開而且誠懇的向他們說教,萬不能沾帶一絲一毫的錯誤。如果他們的確想做福音的宣傳者,那麼他們便應該努力使社會主義者們相信,他們的要求,只要是正當的,天主教真理的原則是在更有力的擁護著,而且天主教愛德精神的力量,又更可以把它們有效的推進。

一一七 但是,如果在階級鬥爭及私有財產權這些問題上,社會主義已經變得這樣緩和而且修正了,以致我們再也不能在這裡面找到可憎的東西了,那又怎麼樣呢?這樣一來,它是否就能夠放棄了它對於天主教的仇視態度呢?這是一個使許多人都遲疑不敢決定的問題;並且有許多公教教友,深知道天主教的原則是既不能犧牲,亦不能減低分毫的,他們都將眼光轉向教廷,誠懇的希望我們下一個決斷,這一種形式的社會主義,既然在其錯誤的主張方面,已經大大的改正過來,我們究竟是否可以接受它,而不致使天主教的主張受到絲毫損害,我們究竟是否可以將它施洗,使之站到教會方面來。我們懷著慈父似的關心,極願意使這種請求獲得滿足;我們現在可以如下的宣佈:不論把社會主義當做一個學說,當做一個歷史事件,或是當做一個運動看,如果仍然是社會主義,它總是不能跟公教會的教義相調和的,縱然在我們所指示出的那幾點上,它已向真理和公道讓了步,它還是不能跟公教教義相調和;其理由是在於此:它對於人類社會的看法,是根本與天主教義相衝突的。

社會主義對社會及人之社會性的看法與天主教真理不同

一一八 按照天主教的學說,人類既天賦有一種社會的性能,他之所以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就是要在社會之中過他的生活;他既處於天主所指派的一位權威者之下,他就應該充分發揮他的能力,以追求他的創造者的光榮;並且,只要他能忠實的完成他所處的地位的責任,他就可以達到塵世及永久的快樂。反之,社會主義則完全無視於或者無關心於這種個人或社會之最崇高的目的,以為人類社會之組織,其目的無非欲使人在社會中獲得物質利益而已。

一一九 勞動的分配如能做得適合,就會比個人分散的努力更能夠有效的生產財富。因此社會主義者就只看到生產之物質方面的姿態,便堅持著說,經濟生產事業必須要集團體來執行,並且因這理由,人類必須要整個兒的屈服於社會的支配,這樣才能達到財富之生產這目的。他們把塵世間福利之最大可能限度的追求,認為是無上的目的,因此他們就把更高一層的福利都附屬於生產效能的追求,或甚至因而犧牲了。這種被犧牲的更高的福利,即連自由亦包含在內。他們認為,生產方式既經社會化了之後,人類的尊嚴縱然會因此而蒙受若干損失,但是生產出來的財富卻是所有的個人所共有的,他們儘可以把這分財富任意的運用到生活的安適和教養上去,這樣就會把人類尊嚴的損失很輕易的補償過來了。因此,照社會主義者的看法,社會如果沒有一種最激烈的強制力量在控制著,就決不可能存在而將成為一種不可想像的東西;在另一方面,照他們的計劃,真正的社會權威就沒有存在的餘地,因而造成一種假的自由,因為真正的社會權威並不是以暫時的物質利益為基礎,而是從天主,萬物的創造者及最後的歸宿,得來的。

公教徒與社會主義者是相對立的名詞

一二○ 縱然社會主義也像其他一切的錯誤學說一樣,也包含著某一些真理的成份在內(這一點,教會的最高當局是從來沒有否認過的),但是它所根據的基礎卻總是一種跟真正的天主教教義相對立的,它自己所特有的人類社會學說。因此,『宗教的社會主義』,『天主教的社會主義』這種說法,實際上是一種自相矛盾的名詞。任何人都不能同時做一個誠懇的公教教友及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者。

文化上的社會主義

一二一 我們在這裡以最高權威地位所安下的一切原則,都可以同樣的應用到社會主義之某一種新的現象上去,這種新的現象在今日以前絕少有人知道,但至今日,卻已經成為許多社會主義派別所共有的了。這種新的現象之主要目的,便是心理及生活習慣的改造。它掩藏在友誼的偽裝之下,特別的引誘著那些小孩子們,使他們依附社會主義(雖然它的活動是延及於一切人的),使那些小孩子成為堅決的社會主義者,並利用他們來建造以社會主義原則為基礎的社會。

一二二 在不久以前我們所頒發的關於教育問題的通諭中,我們已經極詳盡的討論過,天主教的教育應該以甚麼為正當原則,它所追求的應該是甚麼目標。這種原則與目標,跟文化的社會主義之行動與作用,其中的矛盾是非常明顯的,差不多用不到再加說明。但是,雖然情勢的嚴重需要我們用莫大的氣力和熱情來抵抗它,但卻仍有一些人對之漠不關心,把這種形態的社會主義所可能帶來的可怕的危險視若無睹,或估計得太低。教廷負有一種責任,應該向這些人提醒這個威脅著我們的危機。我們應該記在心裡,這種文化上的社會主義之父母,乃是自由主義,而它所產生的子孫,就必然是過激主義。

歸化社會主義的公教叛徒

一二三 可敬的神昆們和可愛的神子們!你們一定都能明白,我們看到有一種不幸的情形,是如何的悲痛!這種不幸的情形便是:特別是在一部分國家之中,有不少我們的教友,一方面我們固可相信他們仍能保持真正的信仰和良好的意志,但另一方面在事實上,卻已經背棄了教會的陣營,而加入了社會主義的行伍。有一些人甚至公然的誇讚社會主義,並且表示信仰社會主義的理論;另有一些人則或者出於麻木,或者不由自主的,加入了一些在理論或是在事實上是社會主義性的團體。

一二四 因此,我們就懷著慈父似的關切,曾經仔細的思考過,努力推究,到底為了甚麼原故,他們會迷途得如此遠;我們彷彿曾聽到他們之間有許多人作著這樣的藉口:教會以及附從教會的人們都袒護富人而不顧到工人,一點也不替工人的利益打算;因此,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就不得不參加社會主義的行伍了。

一二五 可敬的神昆們和可愛的神子們,說起來這真是一件痛心的事,不僅在從前,甚至在今日都還有不少人,他們一方面都表示信仰公教真理,而另一方面卻幾乎完全不顧到那個公道和仁愛的崇高法則,那崇高的法則規定著,我們不僅應該給予每個人以他所應得的,同時還應該像我們的主基督自己一樣的救助我們的弟兄;更糟的情形是,甚至還有一些人,為貪欲所驅使,竟去做著壓迫工人的事,而不以為恥辱。的確,有一些人甚至可以利用宗教本身,拿宗教的名義來做他們自己的不公道行為的掩護,他們以為這樣便獲得了保障,可以來對抗他們的僱工之顯然是極正當的要求。對於這種行為,我們是始終要給予嚴重譴責的。這樣的人所造成的結果,便是使教會蒙受冤枉,使之在外表上顯得彷彿是站在富有者方面,並且常常被人埋怨,說她專幫富有者說話,而對於無產者的需要與痛苦漠然無動於衷。教會在外表上顯得如此,並且受到這樣的責難,這當然是不公道的,這一層,教會的整個歷史都可以表示出來。我們現在所在慶祝其四十週年紀念的那份通諭本身,亦供給了充分的證據,可以說明教會及其教義所受到的這種冤枉與誤解,實在是不公平之至。

歡迎迷途者回來

一二六 但是,我們卻決不會因受到這種冤枉而感到毫無辦法,決不會因我們這種牧者式的憂慮而感到絕望。我們的兒女們縱然有一些人不幸被這樣的欺哄了,以致離開了真理和得救的道路,而迷途得這麼遠,但我們卻決不想把他們拋棄或排斥。正相反,我們是懷抱著莫大的關切,在向他們邀請,要他們回到如慈母那樣的教會的懷抱中來。願天主叫他們聽我們的話。願天主准許,他們是從那裡出去的,便應該回到那裡來,要回到父親的家裡來;他們真正的責任,真正的地位是在甚麼地方,他們便應該留在甚麼地方,跟其他的人們一起熱烈的遵從著良十三世所提出,我們所再三聲言的指示,不斷的努力著,按照教會的辦法,站在社會正義和社會愛德精神之堅固基地上,來改造社會。他們應該堅信,甚至在這個世界上,他們無論在甚麼地方,都不能找到比與天主作伴更為充實的幸福,因為天主本來是富有的,卻為了我們的緣故而變得貧窮了。並且應該堅信,靠著祂的貧窮,我們可以變得富有起來。要知道,祂是從年輕的時候起就是貧窮的,就永遠在勞動;祂邀請所有勞苦而負著重擔子的人們,使他們到祂身邊來,以便用祂那由衷的愛來充分的使他們獲得蘇息。祂為了處罰富有者起見,會從得到更多的人手裡,要求更多的東西,決不會以通融的。

第四章 社會混亂的根源及其救濟

道德的維新

一二七 可是,如果我們把這問題仔細澈底的考察一下,我們就會很清楚的看到,欲達成這種我們所深深期望著的社會改革,就必須先使天主教精神能重新澈底恢復,因為在許多國家之中,不幸已有許多從事工業的人們都已經背離了這種精神。如這一層不能辦到,則我們的一切努力將均歸徒勞,而我們的社會組織,將不是建築在一塊堅固的岩石上,而是建立在一片流沙上了。

一二八 可敬的神昆們和可愛的神子們,我們已經大致的把近代經濟世界的狀況,約略的檢討了一遍,並且發現它正犯著幾種極大的罪惡。我們已經重新研究了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並且發現它們縱然在其緩和了的形態中,亦是跟福音書上的誡條大相逕庭的。

一二九 我們可以引用我們那位前任的話來說:『如果現在的社會必須要挽救,那麼我們敢說,除了回復到天主教生活及天主教制度之外,就沒有其他挽救的辦法了。』因為只有天主教教理可以供給一種有效的補救,使人們對塵世的事物不致過分關切,而對塵世事物的過分關切,卻正是一切罪惡的根源。當人們已經完全沉溺於塵世的事物之中時,只有天主教可以分散他的注意,使之轉而關心於天堂的事物。誰能夠否認這種補救的確是社會所迫切需要的呢?

近代世界之主要的混亂:靈魂的毀滅

一三○ 大部分的人都只注意於這個世界上的動亂、災禍、和毀滅。但如果我們用天主教的眼光來看一切(我們本來應該這樣做),那麼,比起靈魂的毀滅,這一切又算得了甚麼呢?可是,我們也能夠確切的說,像今日那樣的社會經濟生活的狀況,實使大多數的人們欲對那件最必要的事物多加注意,一定會感到非常困難。那件最必要的事情,便是他們的永久的得救。

一三一 我們既受了那位用自己的血來替世人贖罪的眾牧首長的委派,來做這無數羊群的牧者兼保護者,所以我們一想到威脅著他們的危機,我們就不禁涕淚縱橫。並且,我們這宗座的責任,又時時在提醒我們,叫我們懷著慈父心腸的關切,以找尋種種方法來幫助他們,同時對於其他一些由於正義和仁愛從事於與我們同樣運動的人們,也要時時的呼籲,以喚醒他們不消竭的熱情。因為,縱然將財富的分配方法改良,甚至能使他們獲得了整個世界,但如果他們因此而喪失了自己的靈魂,那麼這整個世界的財富對他們又有甚麼好處呢?如果只教示他們一些健全的經濟學原則,同時卻允許他們沉溺於自私自利之中,迷失於漫無節制的貪欲之中,以至於『雖然耳聽著主的誥誡,但所做的一切事,卻均與這些誥誡相反』,那又有甚麼利益呢?

靈魂迷失的原因

一三二 人們在社會及經濟事件方面這樣的背離了天主教的法則,並且因此使許多人遺棄了公教的信仰,其基本原因即在於精神嗜好的迷亂,而這種精神嗜好的迷亂,又正是原罪所造成的一種惡影響,因為原罪乃是這些罪惡及其他一切罪惡的根源。因原罪之故,所以人的各種機能之驚人的和諧便被扯亂了,所以到今日,他就很容易被卑劣的欲望所帶領得迷失正道,就很容易被引誘寧願去關心這個世界上的暫時的財富,而忘記了天堂上的永久的福利。對於財富及暫時所有物的永久不會滿足的渴望便是從這裡產生出來的,這種渴望時時刻刻在誘惑人們,使他們破壞天主的法律,去損害他們的鄰人的權利,但是現在那種經濟世界的狀況,卻設下了比以前任何時代都更多的陷阱,來引誘人類的脆弱。因為經濟狀況及整個經濟制度是如此的不穩定,所以那些在這種狀況及制度中過日子的人們,就須要讓精力不斷的緊張著,嚴密的留意著;結果,便有許多人變得如此的硬心,可以完全不顧到良心的刺激,把一切可以使他們增加收益的手段,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保障因不斷的辛苦而積聚起來的財富,使得不受到幸運的突變之影響。公開市場又使任何人都有不勞而獲的機會,便引誘許多人都去從事於商業買賣行為,他們的唯一目的,便是想以最低限度的勞力,來換取莫大的盈利。由於他們這種無限制的投機,價格便只跟著人類貪得的欲望而上落了,致使工業家的一切最精密的計算,都歸於失效。法律對於公司組織所定的條例,將責任分散,使債務關係有一定的限度,這種辦法又產生了許多荒唐的流弊。極顯現的,所負責任既然大大的減輕,良心上就可以不感覺到甚麼擔負。在合作公司(編按:即有限公司)這個普通名詞的掩護之下,便可以偷偷摸摸的幹許多最壞的不公道及欺騙的事。經理人員支配著別人所辛辛苦苦積蓄起來的錢,他們儘可以用極無良心的辦法,來侵犯那裡投資者的利益。最後,我們應該提及的,便是人類之無所顧忌但是計算得非常精密的投機心理,這種心理可以不必適應真正的需要,而專去迎合人類最低級的欲望。由於有人想藉以歛財,於是人類不正當的欲望亦日益提高了。

一三三 如果在道德律方面作嚴格的堅持,並且由行政當局用權力來強制實行,也可以減輕或甚至消滅這種莫大的罪惡;但是不幸,這種方法卻總沒有人去辦。因為,當新社會秩序正開始的時候,理性主義的學說已經佔據了大部分的人心,同時,一種跟道德律相違背的經濟科學,亦不久即產生出來,所以人類的貪欲就再不受到甚麼制裁了。

一三四 結果,便有比以前任何時代都更多的人,他們關心的事便是不惜採取任何方法來增加他們的財產,旁的事甚麼都不幹,專為一己自私的利益而終身役役;像這樣的人,縱然叫他們做最嚴重的損人的事,亦決不會遲疑的。這是一條引向毀滅的大道。那些首先走上這條道路的人們,立刻就會發現已有許多人來倣效他們做這種不正當的事,因為他們的成功是非常的顯著,他們的鉅大財富引得人心迷目亂,並且他們又常常譏笑這些稍有良心的人的躊躇,又能打擊那些較有顧忌的競爭者。

一三五 企業界的領袖既已背棄了正當的道路,所以在任何國家之中,工人大眾便也跟著陷於同樣的泥淖,這自是不足為怪的事;尤其是因為許多僱主都把他們的工人僅僅當做工具,絕對不顧到他們精神上的福利,而從來也沒有稍稍想到他們的更高利益,所以工人階級便更易墮落了。我們偶一想到工廠對於工人(特別是兒童和青年)的道德,對於女童與婦人的道德所施的危機;我們偶一念及目前這種經濟制度,特別是這種可恥的住家狀況,對於家庭約束及家庭生活所造成的障礙;我們偶一記起遵守聖日所遭逢到的這種不可超越的困難──我們的心真不禁為之戰慄。真正的天主教精神,現在已經非常普遍的受到損害了!這種精神,在過去,即在未受教育的不識字的人群之中,也曾經引起了那些崇高的情緒。現在呢,情形已大大不同,人所唯一關心的事,便是用任何方法來獲得他每天所必需的麵包。體力勞動這件事,原是天主所規定,俾使人類在原罪之後,仍有以圖謀軀殼及靈魂的利益,但現在卻已經顛倒過來,成了一種最悖逆的事的工具:因為死的物質經過工廠把身價抬得高高,變得更為可貴,人類卻在工廠裡腐爛且墮落了。

補救方法

一三六 經濟生活必須要以天主教的原則為基礎。人類的靈魂已如此可憐的趨於毀滅了,如果這種情形再繼續下去,它必然會阻礙一切改革社會的努力,欲圖補救,我們除了坦白而誠懇的回復到聖經的教義上去,就沒有其他的辦法。只有天主持有永久生活的說法,這些說法,縱然到天地都改變了的時候,亦是不會成為過去的;人類必須重新遵守祂的教訓,那才能獲救。所有那些熟悉社會生活的人,都要求經濟生活應該合理化,這樣才能產生健全而真正的秩序。這種秩序,我們也是極希望要的,並且也盡了種種努力以促其實現;但是我們要明白,如果人類的一切努力,不能夠和諧的聯合起來,以模倣,並就人性所允許的可能限度來達到天主安排的神妙的統一性,那麼,所謂健全而真正的秩序,也必然是非常錯誤而且不完全。教會用迫切的熱忱在宣傳的,正當理性所需要的,乃是一種完美的秩序:這種秩序,應該把天主視為一切塵世活動之第一個最高的目標,把一切塵世的事物僅僅視為天主之下的工具,我們利用這些工具,其意義無非是要藉它們的幫助,來達到我們那個最高的目標。我們亦不能因此之故而以為體力勞動是卑賤的工作,是與人類的尊嚴不能配合的。正相反,我們應該認識體力勞動裡面正包含著造物主之明顯的意志,並且應該尊重這種意志:造物主把人放到這個世界上來,原是叫他在這個世界上工作,叫他用種種方法來利用這個世界,以滿足他自己的需要。那些從事於生產的人,是准許用合法而正當的方式來增加他們的財產的;的確,替社會服務並增加社會財富的人,他自己可以享有那所增加的公共財富之一合理部分,那當然是應該的事,只要他能夠尊重天主的法律及旁人的權利,並按照信仰和正當理性來使用他的財產。只要所有的人都能遵守這些原則,那麼無論在甚麼地方,無論在甚麼年代,就不僅財富的生產與獲得,即連財富的使用(這在目前亦常是漫無限制的),也都可以在一個極短時期內,從新回復到適當的標準及公道的分配法。醜惡的自私自利之心,乃是目前這時代之恥辱及莫大的罪惡,我們可以用天主教之仁慈而有力的法律去對抗它;根據這個法律,人類是首先應該去追求天主的王國及主的正義,並依照主的大量和特許,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享有一部分塵世的財富。

愛德的法律必須實施

一三七 愛德乃是『完美的關鍵』,所以,我們如果要達成這種改革,愛德精神必須處於一種主要的地位。有許多未嘗深思的改革家,都只熱衷於交換的公道,而驕傲的鄙視愛德精神之幫助,這些人真完全錯誤了。不錯,我們如果把公道解釋錯了,愛德精神誠然不能替代公道,但是,縱然現狀已達到了人人均能獲得他所應得的東西這地步,也仍然賸著(編按:剩下)莫大的餘地,可以讓愛德精神去活動。因為,我們縱然能極忠實的遵守公道,但單單靠公道,卻只能消滅社會鬥爭的原因,而永遠不能造成人心和靈魂的團結。一切社會制度的目的,無非是在於確立社會的和平並推進人類的互助,但靈魂的團結,卻正是制度之所以能穩定的主要原因,無論這些制度在表面上是顯得如何完美。我們過去的一切經驗都可以證明,如果沒有靈魂的團結,即連最聰明的規則也會完全失效的。必須要使社會的各組成分子都具有親切的信念,深知他們都是同一個家族的分子,都是同一位聖父的兒女,並且又深知他們在基督身上合為一體,『每個人都互為肢體』:定要做到這一步,我們才可能將所有的人都結合起來,作和諧的努力,以追求共同的福利;定要做到這一步,然後有錢及有勢的人,才能改變了他們過去那種對他們窮苦的弟兄漠視的態度,轉而對他們懷抱有效的關切,才能以愛德的感覺來聽取他們正當的抱怨,才能願意寬恕他們所可能犯的錯誤與過失。同樣的,工人們也會把仇視和嫉妒的感覺完全放開,這些感覺原是社會鬥爭的煽動者用巧妙的手段挑引起來的。他們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乃是天主大智大慧所規劃給他們的,他們如能明白這些,就不僅不會再對這地位感覺到厭倦,並且會對之生出一種驕傲的感覺,因為他們知道任何人只要能完成自己的責任,就等於替公共福利在作有效而榮譽的服務,並且又是在步天主的後塵,因為天主一方面雖然是神,但祂在人群中卻願意做一個木匠,並且以木匠之子的身分為人所知。

一件困難的工作

一三八 由於這種福音書的精神(這種精神便是天主教的節制及博愛精神)再度傳播於全世界,我們堅信一定能達到我們所深切期望的人類社會之完全復興的境地,一定能達到『在基督之王國裡的基督之和平』。從我們的任期剛開始的時候起,我們已經下了最堅定的決心,要把我們全部的精力及我們全部的牧者式的關切,都用以促成這種和平的實現。可敬的神昆們:你們乃是由聖神指定,來跟我們一起統治這個主的教會的,你們也盡了莫大的努力,並懷抱可敬的熱情,在全世界的各部分工作著,並且在異教徒群中也作著神聖的佈道工作,你們所追求的,也正是與我們同樣的這個在今日非常重要而且必需的目的。我們在這裡向你們作你們所應得的讚美。除了你們之外,還有許多有神職及無神職的人們,我們也歡快的看到他們每日都在做這個偉大的工作,並給予種種有用的幫助;還有我們那些加入公教進行會(編者:Catholic Action上世紀初在天主教會內流行的一個運動、組織)的可愛的神子們,他們也懷抱莫大的熱忱,在幫助我們解決種種社會問題。(教會由於其神聖的機構,是有權利並且有責任,應該來處理這些問題的。)這些人,也同樣的應該受到我們的讚美。同時,我們還要堅決的再三的向你們這些跟從天主的人們誥誡,你們應該不遺餘力,不避任何艱難的幹下去,應該一天一天的變得更為勇敢。我們所向他們提出的這件工作,的確是很艱難的,因為我們深知道,無論是在社會的上層階級方面,或是在下層階級方面,這兩方面都有無數的困難須要克服。但是他們卻絕不能因此而灰心,同時也絕不能稍有猶疑,以致讓別人用種種技巧,引誘他們背離了原來的宗旨。擔當嚴酷的戰鬥,正就是一個天主教信徒的責任;忍受艱苦的工作,也就是那些當基督的良好兵士,並且密切跟從他們的步武的人們之應有命運。

一三九 我們應該完全依恃那『願意一切的人都獲救』的天主的幫助;我們應該用盡我們的力量,來幫助那些背離了天主的不幸的靈魂;我們應該使他們不要像過去那樣的專沉浸於一切塵世的關慮,要教示他們以堅信的態度來希冀永久的事物。真的,有時候這種工作會顯得並沒有像初時看去那麼難於完成。因為即使在最墮落的心靈之深度(編按:應是深處),也會隱藏著一種大得意想不到的精神力,正如殘灰裡隱藏著火花似的,──這便是『天然的天主教靈魂』之清楚的證據,──所以,另有許多人既是由於無知或由於不利的環境,才迷失到錯誤中去的,像這樣的人的心裡所隱藏著的精神力,當要更大到不知多少!

一四○ 至於其餘的事情,則工人團體本身即是一個愉快的徵兆,可以表明將來社會的改革定能完成。我們看到在這些團體之中有許多青年工人,都極願意聽從聖寵的召喚,都懷抱莫大的熱情,在那裡努力,要把他們的同伴爭取到基督方面來,我們心中真感到說不出的愉快。另有一些工人組織的領袖們也是同樣值得讚美的,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利益,專關心於他們的同伴的幸福,非常謹慎的在努力著,以使他們的正當要求,跟他們整個職業團體的繁榮相調和,同時,他們也絕不讓任何困難和挫折,來使他們放棄這種崇高的工作。此外還有許多年輕人,由於他們的才能或他們的財富,將來定能在上層階級的社會中佔一些重要地位的,他們也更熱心的在那裡研究社會問題了。這些青年又令我們生出最大的希望,相信他們定能終身從事於社會改革的工作。

應走的道路

一四一 因此,可敬的神昆們和可愛的神子們,目前的情況已將應走的道路清清楚楚的指出來了。照現在這情形,就像在以前的教會史上不止一次的情形一樣,我們正逢到了一個幾乎已大大的回復到異教主義去的世界。現在已經有這麼許多階級的人否認了基督,為要把這些人帶回到基督身邊來,我們應該就在他們那些階級裡面,找出一些懂得他們的心理又懂得他們的希望的,並且能夠用一些友愛的愛德的精神,以博得他們的同情的人們,將這樣的人來集合,來訓練,使得成為教會之輔助的戰士。這是無疑的,工人群中的一批最早的最直接的宗徒,必須他們自身也是工人;而工商業界的宗徒,則必須自身也是僱主及商人。

一四二 所以,可敬的神昆們,你們和你們屬下的有神職的人們,應該負起責任來,要在工人們和僱主們群中,謹慎的選擇這些無神職的宗徒,並且把他們很適當的訓練起來。在這裡所加諸於教士們的工作,並不是一件輕易的工作,所以,一切準備接受神職的人們,都應該同時適當的準備著,要仔細的研究社會問題,以便適應這種工作。可是還有一件事也是應該特別注意的,你們對於你們所特選出來,預備使之去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們,還應該留意的觀察,看他們是否天賦有一種敏銳的正義感,會用一種真正是大丈夫式的堅持,來反對不公道的要求和不公道的行動;看他們是否能夠時時小心翼翼的避免了各種極端的主張;並且更重要的是,看他們是否能透澈的充盈著基督的愛德精神,因為只有這種精神,才能夠改造人心,才能夠堅決而溫和的抱定主意,漸漸的達到適當的公平的法律。這條道路,在過去已經證明了是可以獲得成功的,我們現在自應當遵守不渝。

一四三 更進一步,我們還要以主的名義,向那被選出來做這項工作的可愛的神子們誠懇的誥誡,他們應該用全副精力來從事於這項交託給他們的改造人類的工作。在他們執行這項最是教士式並且最是宗徒式的工作時,他們更應該儘量利用天主教訓練之種種有力的幫助,要遵照天主教的路線來指導青年,來創立種種團體,並組織種種研究機關。更重要的,正如我們在『我們的心』那分通諭裡所說的,人們還應該把『避靜神工』看得十分鄭重,並且確切的實行,以便裨益於他們的修養,因為這是個人改革亦復是社會改革的一種寶貴的手段。我們曾經用最確切的語辭來說過,這種精神訓練──避靜神工──對於一般教友,特別是對於工人,實最為有用,所以我們熱烈的推薦著;因為,在這種精神的學校中,不僅可以造成最出色的天主教友,同時各種生活方式的真正宗徒都可以從這裡訓練出來,並用基督的心靈之火來鼓勵著。他們從這個學校出發,便像宗徒們從耶路撒冷的晚餐大廳出發一樣,信仰堅決,在各種試驗下都能堅持不屈,熱情燃燒,專心致志的用各種方式來擴展基督的王國。

一四四 的確,今日的世界痛感缺乏一些基督之勇敢的戰士,讓他們竭盡全身的氣力來保衛人類,使得不致陷於這種悲慘的厄境,因為,如果福音書上的教訓被放棄,而這種不僅違反天主的法律,同時又違反自然的法律的社會秩序仍然盛行著,那麼悲慘的厄境就決不可避免了。至於基督的教會本身,她是建立在堅固的岩石上的,它全然無所恐懼,因為它知道,地獄的門決不會把它克服的;幾世紀來的經驗告訴了它,即連最猛烈的暴風雨都會過去,結果它是只有更為堅強,它總是最後的勝利者。可是,它一想起有這麼許多的痛苦,在這個世界上使千萬人不能擺脫,特別是想起有這麼許多精神上的罪惡,使基督以寶血為之贖罪的這麼許多靈魂,都陷於永劫之中,它那慈母似的心,就不免大大感動。所以,如要挽回這種嚴重的不幸,以拯救人類社會,我們便應該把每一塊石頭都翻過來。

一四五 如要達到這個唯一的目的,我們必須一方面向天主作勤懇而熱烈的祈禱以為支持,一方面竭盡我們的全力來工作。因為,只要能邀得聖寵的幫助,人類的命運就可以掌握在我們手中。

一切善良人之間的密切團結與和諧

一四六 可敬的神昆們和可愛的神子們!我們不能讓這些塵世的兒女在宣傳工作方面顯得比我們更為聰明,因為我們憑著主的恩寵,乃是光的兒女。我們看到這些人們巧妙的選擇著並訓練著一些堅決的門徒,讓他們每天在各方面廣泛的宣傳著這些錯誤的學說。並且,當他們需要更猛烈的攻擊教會之時,我們就看到他們把一切內部的爭端都放下了,很調和的聯合成一條單一的戰線,用共同的努力來達到這個共同的目標。

一四七 的確,任何人都知道,在社會和經濟方面,就像在教育和宗教方面一樣,公教徒之永不疲倦的熱情,已辛苦的推動了許多崇高的工作。但是,這種工作因為被引導到太多方面的活動上去,以致這種可敬而自我犧牲的活動,有時也難免減少了它一部分效力。所以,一切有善良意志的人,應該聯合起來。一切在教會撫牧下的人們,都應該立定意志,為基督作這種善良而和平的鬥爭,並就他們的才能、力量、和地位所許可的程度,按照良十三世在他那不朽的『新事』通諭裡所定下的原則,來努力參加把人類社會就天主教的方式以復興的工作。他們不應該去追求他們自己及屬於他們自己的事物,而應該去追求屬於耶穌基督的事物。他們不應該用不正當的固執,來堅持他們自己的理想,無論這些理想是如何美滿,如果更重大的公共福利需要他們將它們放棄,他們就應該放棄它們;基督應該在一切之中,在一切之上統治的,榮譽和權力應該永遠永遠屬於基督。為使這個愉快的結局易於達到,我們以慈父心腸的熱情,將宗徒遐福賜於一切託付給我們照顧的公教大家族的分子,並懷抱特殊的關心,賜福於那些由全知天主特別託付給我們的從事於體力勞動的工人們,並賜福於信仰公教的僱主們。

一九三一年,即我們就教宗位的第十年,五月十五日頒發於羅馬聖伯多祿大堂。

教宗庇護十一世


教宗庇護十一世,《四十周年》,戴明我譯,載於《社會秩序之重建》,香港真理學會,一九四九年。
准印者:恩理覺主教

余偉華校對整理,二零零三年一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