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祿年主教牧函


天主不斷,以不同方式,豐富地給我們恩寵,「保祿年」又是一個大恩寵。有人會質疑:本教區不是正在進行第二個家庭年嗎?這個「保祿年」豈不使我們亂了陣腳?絕對不會。教區的牧民目標是一個行動的大方向,聖保祿的訓誨正能幫助我們更確定這方向,並給我們強大的動力。

一位意大利的總主教在羅馬觀察報上的一篇文章給了我靈感。他解釋厄弗所人書第四章第廿節。保祿說:「你們卻不是這樣學了基督。」厄弗所的教友生活在外教人的文化中,這文化與基督徒的信仰有很大的距離。

就在之前的三節裡保祿說:「我苦勸你們生活不要再像外邦人,順隨自己的虛妄思念而生活;他們的理智受了蒙蔽……這樣的人既已麻木,便縱情恣慾,貪行各種不潔。」

在羅馬人書第一章保祿也說:那些不認天主的人「他們所思所想的,成了荒謬絕倫的;他們冥頑不靈的心陷入了黑暗;……因此天主任憑他們隨從心中的情慾陷於不潔,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羅1:21, 24)。其實天主特選的民族也好不了多少,瑪竇福音19:8耶穌說:梅瑟為了他們的「心硬」才准許他們休妻。

在2000年至2001舉行的教區會議文獻中這樣描寫香港現況:「傳統的男女關係及性觀念漸趨模糊,婚前性行為、同居、試婚等行為較為社會所接受。一項青少年調查顯示,75%學生不反對婚前性行為」。

2000年12月公教婚姻輔導會一項報告指出:離婚數字在1994年2000年間由7,735宗上升至68.7%至13,048宗;再婚數字的上升,由1994年的5,309宗加增24.9%至2000年的6,631宗。

 

「由於社會上對性觀念普遍不認真及對生命輕視,隨之而衍生的問題,例如墮胎,也頗嚴重」。

 

天主教教徒呢?「『主日教友』及其他與教會疏離的教友,事實上其價值觀與香港一般人士相去不遠」。「至於與教會仍然保持關係或信德穩固的教友,其情況或多或少亦會受香港普遍的意識觀念所衝擊,某程度上香港社會一般的婚姻及家庭問題亦會出現在天主教教友身上」。

本教區推行第二個家庭年正因為香港社會裡對婚姻、家庭的觀念與天主的計劃背道而馳。教區會議的結論是:「面對這些負面的現象,我們有責任積極整裝上路,重塑家庭:透過培育,鞏固婚姻關係;透過支援,重建破裂的家庭和人際關係。」但談何容易!

 

不少教友的心態大概是保祿在羅馬人書所描寫的:「照我的內心,我是喜悅天主的法律;可是,我發覺在我的肢體內,另有一條法律與我理智所贊同的法律交戰,並把我擄去,叫我隸屬於那在我肢體內的罪惡的法律。我這個人真不幸呀!誰能救我脫離這該死的肉身呢?(羅7:22-24)

保祿的答案非常響亮:「感謝天主,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羅7:25),我們的家庭年要成功就必須認真「學基督」!

厄弗所人書分析怎樣「學基督」。

(一) 真聽過他,在他內受過教。(弗4:21)

(二) 聽了也要照做。「該脫去你們照從前生活的舊人,就是因順從享樂的慾念而敗壞的舊人,應在心思念慮上改換一新,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實的正義和聖善的新人」(弗4:22-24)

我們聽基督當然是經過聖經及生活的傳統,聖人的榜樣。保祿的書信也是這訓誨的寶庫。

「你們不知道,你們是天主的宮殿,天主聖神住在你們內嗎?誰若毀壞天主的宮殿,天主必要毀壞他,因為天主的宮殿是聖的,這宮殿就是你們。」(格前3:16-17)

「我請求你們獻上你的身體當作生活、聖潔和悅樂天主的祭品,這才是你們合理的敬禮。你們不可與此世同化,反而應以更新的心思變化自己,為使你們能辨別甚麼是天主的旨意,甚麼是善事,甚麼是悅樂天主的事,甚麼是成全的事。(羅12:1-2)

「你們不要與不信的人共負一軛,因為正義與不法之間,那能有甚麼相通?或者,光明之於黑暗,那能有甚麼聯系?……我們就是生活的天主的殿……親愛的!我們當潔淨自己,除去肉體和心靈上的一切玷污,以敬畏天主之情來成就聖德。」(格後6:14, 16; 7:1)

「你們該思念天上的事,不該思念地上的事,……你們要致死屬於地上的肢體,致死淫亂,不潔、邪情、惡慾和無異於偶像崇拜的貪婪,為了這一切,天主的義怒才降在悖逆之子身上。」(哥3:2, 5, 6)

(三) 其實沒有人能學基督,除非基督把祂自己賜給他。

基督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把自己顯示給了掃祿,叫他「看見」叫他「充滿聖神」(宗9:17)。我們在聖洗中領受了基督,領受了聖神。

我們既如掃祿一樣被主「揀選了」,我們為主的名字也該「受許多苦」(參閱宗9:16),但已不是我們自己去擔當,基督在我們內生活 (迦2:20),給我們力量。

 

當然,我們的合作還是需要的,因為我們有那可怕的能力,讓聖神失敗。聖保祿說:「你們不要叫天主的聖神憂鬱」。(弗4:30)

 

各位兄弟姊妹,讓我們在這保祿年內常和聖神合作,因為聖神的果實:不祇是節制,也是喜樂與平安 (迦5:22),這不就是人間天堂嗎?

陳日君樞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