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士的禮物
湯漢主教聖誕節家書

主內親愛的弟兄姊妹: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藉此家書特祝您們聖誕快樂,充滿上主的平安。

自去年四月中旬,奉教宗委任為香港教區主教後,經過祈禱及反省,我對教區的未來編織了四個夢想或抱負。在不少堂區慶典中,我曾與大家分享這四個夢想,現在透過家書形式重說一遍。希望我們把上述四個夢想視為全體面對的挑戰,上下一心,在教區即將展開的教友年內,使夢想成真,作為禮物,獻給嬰孩耶穌。

按照福音記載,賢士們隨從星光的引導,找到了新生的耶穌,遂朝拜了祂,並給祂奉獻了黃金、乳香及沒藥三件禮物。(瑪2:11)但按照民間傳說,還有第四位賢士,他因為中途忙於助人,以致脫離隊伍,等他找到耶穌時,已無禮物可奉上,但耶穌卻稱讚他說:「凡你對我兄弟中最小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這民間傳說與福音記載正好互相補充,也很切合我要與大家分享的四個夢想:

第一個夢想是「繼續努力福傳」。這就是耶穌升天前叮囑門徒要往訓萬民的使命。(瑪28:19;谷16:15)香港是目前最大的華人教區,我們以身為其中一份子而深感榮幸。每年我們都有五千多人領受洗禮,成人與嬰孩各半;今年新領洗者更高達六千之數。但我們不能以此自滿。台灣單國璽樞機曾教給我一個鼓勵大家力求進步的方法:任何堂區或機構慶祝周年的最佳方法,不是聚餐或出版紀念冊,而是尋找相稱於所慶祝的年份數目的慕道者,作為獻給上主的禮物;比如某某堂區今年慶祝五十周年,則該堂區團體便應齊心協力尋找及教導至少五十位慕道者領洗;且要逐年遞增。當然,還須質量並重;依照教區規定慕道期應是一年半,而導師亦宜是已修讀神學、聖經或教理課程的成員。二○○一年《教區會議文獻》的第一個牧民指引是「教友培育與職務」,它指出:教友接受信仰培育與傳揚福音或見證信仰是相輔相成的。我們愈與別人分享信仰,就愈覺得需要接受培育;反之亦然。胡樞機曾說:「教會愈福傳,就愈興旺。」這樣透過努力福傳,我們把生命中最寶貴的禮物 ─ 信仰,獻給別人,猶如賢士們把黃金獻給聖嬰耶穌一樣。

第二個夢想是「致力推動聖召」。耶穌傳教時曾勸勉我們:「莊稼多,工人卻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他的莊稼。」(瑪9:37~38;路10:2)按德國神學家拉內(Karl Rahner)的解釋,聖召有三層:最基本的一層是人人都擁有的聖召,即是天主賜給每個人的良心,召叫他行善避惡;更上一層是領洗入教的聖召,召叫教友清楚地走救己救人的人生道路;再上一層則是當神父的聖召,召叫他們代表耶穌為教友施行訓導、聖事及牧養的職務。教區目前有約三百位神父,中外各半;約五百位修女,華籍佔多;約一百位終身執事、終身執事候選人、修士及修生。以年齡計算,年長的比年青的更多。回應司鐸或修士、修女的召叫數目也尚欠理想。我呼籲每個堂區一年內成立聖召推行小組,俾能多為聖召祈禱,給予神形兩方面的支持,尋找聖召。我亦懇請所有堂區或機構的年青人每天為自己向天主求取聖召;如果他們每天呼求,天主必會俯允。當然,在教友年內,我們都應加強回應領洗時的召叫。無論是推動教友的普通司祭職聖召,或是進而推動神父的公務司祭職聖召,與賢士們之給嬰孩耶穌獻上乳香,都同是對耶穌司祭職的一份參與和崇敬。

第三個夢想是「關心外籍教友」。耶穌在傳教時曾指着自己的門徒說:「不拘誰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瑪12:50;谷3:35)香港乃一國際城市,四分之一的教友是外籍人士,而其中菲律賓籍人士佔大多數。教宗在全球移民及難民日曾指出:教會之內沒有外方人,外籍教友與我們都是一家人。因此,我們無論是個人或團體,都有責任接待和關愛外籍的弟兄姐妹。多年來,我一直呼籲各堂區設法安排英語感恩聖祭,方便外籍教友善盡主日本分,也盡可能給他們提供堂區及學校的設施,方便他們聚會和交誼,也讓我們分享他們的文化之優美、喜樂和祝福。事實上,我多次提醒外籍教友,他們不只是來香港工作,也該是具有他們文化特式的傳教士。聖保祿說:「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格前12:12)如果我們多「關心外籍教友」,必能推進教友年「教會一體、人類一家」的共融精神,而耶穌也將會像對第四位賢士所說的一樣,對我們說:「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第四個夢想是「擔當橋樑角色」。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曾特別為信徒祈禱:「父啊!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就如你在我內,我在你內,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17:21)三十年前,文革後,隨着中國大陸重新開放,人民享有商貿的自由,但在宗教活動方面只享有一定程度的「容忍」。政府成立了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並透過這個與教會訓導有抵觸的架構,監控教會及宗教活動。因此,在中國教友團體中產生不同的反應。雖然在中國只有一個天主教會,但有些教友和神職人士加入公開教會團體,而另一些則留在地下教會團體中。他們之間存在着不少衝突,所以推進修和是當務之急。緊隨教宗二○○七年所頒布的「致中國天主教會信函」的指導,我們香港教區作為橋樑教會,理應發揮更大功能,幫助大陸教友獲得更完善的培育,俾能與教宗及與普世教會早日達成圓滿的共融。我切望大家能以低調及明智的方式,履行這項重要的任務。促進中國教會內部的修好,以及幫助他們與普世教會達致圓滿共融,不但達致教友年所倡導的使命,也會收到賢士們向嬰孩耶穌獻上沒藥所象徵的效果,即是死於分隔而活於共融。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寫過這樣一個家傳户曉的故事:我是一個背着布袋的乞丐,某天擠進人群中,欲一睹快將出現的君王的風采。出乎意料,君王突然出現在我面前,並伸手要求我送給他一點禮物。我於是往布袋搜出一粒米送給他。黃昏清理布袋時,我却發現袋裡有一粒黃金,與我送給君王的那粒米的形狀和體積相同。我頓時後悔自己太過吝嗇,沒有向君王獻上更多禮物。各位兄弟姐妹,請不要吝嗇,我們獻給嬰孩耶穌的禮物愈多,我們從祂手中獲得的禮物亦將會更豐盛、更珍貴。

天主保佑!

二○一○年聖誕節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