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快來!」
2019年將臨期牧函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

早期的基督徒由於相信基督是唯一的真天主,拒絕承認凱撒也是神,因此他們被羅馬人誤認為不忠於國家,並受到排斥和嚴厲的迫害,歷三百年之久。當時,他們每逢會面,通常以阿拉美語「Maranatha」(即「主,快來!」——參閱默22:12;路21:28;若14:1;宗1:10-11)互相問候,彼此鼓勵和提點,因為基督徒相信歷史的主宰並不是任何世間權力,而是將天國臨現於人間的基督君王。他許諾要再回來,使天國圓滿實現。(路21:28;若14:1-4,18-20;默22:12)。故此,「Maranatha」既是基督徒在困苦中迫切尋求力量和安慰的呼聲,也是在信心中期待和平之君來臨的祈禱。

後來,教會在每年的將臨期,再次以「Maranatha」這句話彼此互勉,目的是重振這信念,在邁向天國圓滿的路上,時刻保持警醒,辨別時代的徵兆。身為香港的基督徒,在今年的將臨期,我們更感受到這樣祈禱的迫切性。自六月中旬以來,「逃犯條例」的修訂草案,使香港不少持不同立場的市民走上街頭遊行示威。經過多月來的發展,雖然修訂條例的草案已被撤回,但社會上不同政見人士的彼此猜疑、排斥、敵視的情況卻未有化解;在家人親友之間也會因對時局持不同意見而引起爭拗不和。教會既是社會的縮影,很多教友都感受到社會的撕裂,並承受着精神上的壓力、困擾、焦慮和抑鬱,或會心懷怨憤,甚至連信德也動搖。我們應如何面對目前的困境?讓我們仿效早期的基督徒,呼求:「主!快來!」,把我們從困境中解救,並帶給我們內心的平安與恆久的和平。

初期教會的經驗告訴我們,幾時基督徒在祈禱中經驗到主的來臨,他們便得到自由,並感受到復活的基督所帶來的釋放、轉化、治療和安慰。以下有三個相關的聖經故事值得我們記取:

聆聽同行,重燃希望

《路加福音》二十四章記載,有兩位門徒,經歷了耶穌的十字架所帶來好比是全盤的失敗後,傷心地離開耶路撒冷,面向迷惘的將來。在路上他們向耶穌述說了自己的痛苦與絕望經歷。耶穌耐心聆聽了他們的敘述後,給他們說:「默西亞不是必須受這些苦難,纔進入他的光榮嗎?他於是從梅瑟及眾先知開始,把全部經書論及他的話,都給他們解釋了。」(路24:26-27)以致他們彼此說:「當他在路上與我們談話,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不是火熱的嗎?」(路24:32)因著耶穌的聆聽同行,在苦難奧蹟的光照下,他們認出復活的基督,重燃希望,回到耶路撒冷向門徒報告在路上所發生的事。

接納限制,走出困局

《路加福音》十五章浪子回頭的比喻,講述小兒子離開父家,在外荒淫度日,淪落到替人放豬。他恨不得拿豬吃的豆莢來果腹,可是沒有人給他。最後他鼓起勇氣,起程回家。佇候家門的父親見他無恙歸來,便熱情地親吻他,擁抱他。然而,長子卻不願意寬恕這個弟弟,更對父親說:「你這個兒子同娼妓們耗盡了你的財產,他一回來,你倒為他宰了那隻肥牛犢!」(路15:30)父親沒有默認小兒子的所作所為,只不過在父親眼中,小兒子是一個死而復生的兒子。所以父親勸解長子:「你這個弟弟失而復得,我們應為此歡宴喜樂!」(路15:32)

轉化傷痕,迎向新生

《若望福音》二十章記載,復活的耶穌有一次向門徒顯現,多默卻不在場。後來,其他門徒跟他分享這個與主相遇的經驗,多默不肯相信,要求親自核實真相。他說:「我除非看見他手上的釘孔,用我的指頭,探入釘孔;用我的手,探入他的肋膀,我決不信。」(若 20:25)後來耶穌再向他顯現,邀請他檢視自己身上因苦難而留下的傷痕。在復活奧蹟的光照下,耶穌不單讓多默看到暴力的真相,也讓他看到復活怎樣將暴力的殘酷與破壞,轉化成仁愛的犧牲與救贖。所以,多默最後深信耶穌雖曾經歷死亡,但如今仍然活著。「他給我們保證,在我們生命內的善必會得勝,我們的勞苦也必定有價值,因此我們可以停止抱怨並展望將來,因為有他相伴,我們總能向前看,這就是我們擁有的保證」。[教宗方濟各《生活的基督》宗座勸諭(2019年3月25日),127]

因此,我宣佈在新的禮儀年裡,教區將以「主!快來!」這句話作牧民主題。我呼籲教區內的兄弟姊妹,除了熱切祈求基督,在我們的憂苦中賜給我們安慰和力量。我也呼籲教會內不同團體組織、堂區和機構,透過具體的牧民關懷,讓每一個人都辨認出仍活在我們當中的主耶穌。他要親自與我們在灰心絕望中同行,好使我們重燃希望,面對現實生活;他要清除我們心中的成見,讓我們以慈父的眼光看待他人,以兄弟姊妹之情彼此包容;他也要親手探入我們心靈內的傷痕,使之轉化為喜樂和寬恕的泉源。

讓我們彼此代禱,並繼續為香港社會的福祉誠心禱告。

+湯漢樞機
基督普世君王節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PDF 文件

  • By: davc
  • By: da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