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一年復活節牧函

我們一起作祂復活的見證人 (宗1:22)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

願復活的主賜您們平安與喜樂!

欣逢「聖若瑟年」及「家庭年」,謹以教宗方濟各於2014年末《致全體度獻身生活者書函》的三句話:「以感恩心回顧過去,滿懷熱情活在當下,秉持希望迎向未來。」作為本牧函的架構。

首先,談到「以感恩心回顧過去」,天主從虛無中創造了宇宙萬物和人類,且透過父母的生育撫養賜我們「生命」。原祖父母犯罪後,慈悲的天主仍不捨棄人類,卻打發聖子耶穌降生人間,藉祂的死而復活救贖我們,並透過聖洗聖事,使我們能脫離罪惡,獲得「超性生命」;當然,聖洗聖事的恩賜不限於洗禮的一剎那,卻流溢在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時刻,邀請我們作出天人之間的互動,得沾復活的喜樂。

回首前塵,聖若瑟年使我特別想到家父,他的聖名是若瑟。在四十年代,他在廣州一間商業公司工作,不幸染到肺病,故大多數日子留在家裡養病,爸爸也因此很關心別人的健康,咳嗽時,務必以手帕掩面,以免傳染給別人;吃飯時,使用公筷。當我告訴他要去澳門加入小修院時,他鼓勵我追隨天主的召叫,並把自己的手錶送贈給我留念,自此,我沒有再見過他。在澳門小修院時,因著這個腕錶,我竟被委派按時打鐘的責任。他雖然只在世上活了四十三年,卻留給我關顧別人的身教。他確是令我一生懷念的好爸爸!

其次,講及「滿懷熱情活在當下」,我喜愛《聖詠》第二十三首:「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我將住在上主的殿裡,直至悠遠的時日。」每次誦念此經文,胡振中樞機的面容立即出現在我眼前,他是我非常敬重的長輩;他於一九七五年被派來香港,至二零零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七歲。他給我的印象有點像大聖若瑟般沉默寡言;他曾應邀訪問中國大陸共三次,以及一九八八年應台灣主教團之邀請訪台,每次都是履行橋樑教會使命,而我亦有幸參與。從他與國內及與台灣政府和教會負責人的交談中,我覺得他舉止言談有條不紊,很有智慧,令我畢生難忘。

此外,在他牧養香港教區期間,曾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的問題;不少教友面對這項挑戰,非常驚慌,前來向他請教:「我們應否移民?」他總是從信仰角度回答:「我們應對天主有信心。在教區方面,我們將如常運作。」因此,教區每年新領洗者數目大增,包括成人、青少年及嬰孩達七千之數。他真是一位好牧者。

再其次,論及「秉持希望迎向未來」,《若望福音》第二十章十九至二十三節告訴我們,某天晚上,門徒聚集在一個地方,因怕猶太人,門戶都關着,耶穌來了,祝他們平安後說:「正如父派遣了我,我也派遣你們。」並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只要依靠聖神助佑,我們必能透過言行,把基督信仰之光帶給社會所有人,使他們共沾復活的平安與喜樂。

說到被派遣,我想起宋化民神父 (Thomas Malone),他是我最敬重的瑪利諾會傳教士,我在廣州認識他,他給人的印象是:温文爾雅,熱心關愛別人,尤其是弱勢社群;我在澳門修院接受培育時,他多次來修院探望我;當我在修院唸到神學第三年時,因為鄧以明總主教希望一部分廣州修生有機會進修,宋神父在精神上及經濟上主動支持我赴羅馬宗座傳信大學深造。他曾先後出任美國瑪利諾修院的院長及神師之職,培育出不少傳教士;他退休後到台灣繼續幫助傳教,直至他七十七歲時染病去世。他確有像大聖若瑟般關心別人、且行善不欲人知的德表。他的座右銘是:「何處有仁,何處有愛,天主必常在﹗」(Ubi caritas et amor, Deus ibi est)他確是一位令人景仰的傳教士。

古羅馬哲人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說:「感恩之心非但屬於最高的道德,且是一切道德之母。」我感謝天主賜給我一位好爸爸,並使我跟隨過胡樞機善牧,也得沾宋化民傳教士的恩德。他們在天上將繼續帶領「我們一起作主復活的見證人。」(宗1:22)

最後,讓我們感謝天主過往帶領及扶助我們的教區;懇求教區主保無原罪聖母代禱,恩賜本教區繼續共融團結,既秉承優良傳統,亦與時俱進,努力福傳,與社會各界人士促進交流,並與各地教會發揮橋樑教會使命。天主保佑﹗亞肋路亞﹗

+ 湯漢樞機

香港教區宗座署理

二零二一年三月十九日 大聖若瑟節日

  • By: davc
  • By: da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