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

以自動手諭頒布

設立「天主聖言主日」之

《開啟他們的明悟》

宗座牧函

 

  1. 1.「耶穌遂開啟他們的明悟,叫他們理解經書。」(路24:45)這是復活的主在升天前最後的行動之一。耶穌向聚集的門徒顯現,與他們擘餅,開啟他們的明悟,叫他們理解經書。為處於恐懼和困惑的門徒,耶穌揭示逾越奧蹟的意義:就是,按照天父的永恆計劃,默西亞必須受苦,且從死者中復活,好能帶來悔改和罪過的赦免(參路24:26, 46-47)。耶穌並許諾派遣聖神。聖神將給予門徒力量,好能作這救恩奧秘的見證人(參路24:49)。

復活的主、信徒團體,與聖經三者的關係,對我們的基督徒身分,非常重要。沒有主開啟我們對聖經的明悟,我們不可能深入瞭解聖經。反過來也是如此,沒有聖經,人就難以瞭解耶穌與他的教會在世使命的事。故此,聖熱羅尼莫一語道出:「誰不認識聖經,誰就不認識基督」(《依撒意亞先知書注釋》序言,PL 24, 17B)。

  1. 2. 在慈悲特殊禧年閉幕時,我曾建議撥出「一個主日,完全為天主聖言而設,從而體味天主及其子民的持續對話裡,所蘊藏的無限富足」(《慈悲的主與可憐的罪人》宗座牧函7)。在禮儀年指定一個主日,專為天主聖言,可幫助教會重新體驗復活的主如何為我們打開他聖言的寶庫,使我們得以向世界宣告聖言不可估量的富饒。在此,我們想到聖義範的教導:「上主,誰能明白你的話,縱使是其中一個字的全部富饒?我們不明白的,遠多於我們能夠明白的。我們有如從泉中渴飲。你的話有眾多面向,正如研讀者常從多角度透視聖言。上主為他的話加添各種色彩,使研讀的人受觸動而加以默觀。上主在他的話中隱藏了一切寶貝,好使我們每人默觀時,都能找到一些富饒。」(《四部福音合參》1, 18)

    本人謹以此牧函,回應眾多天主子民的請求,就是全教會,同心合意,在一個主日慶祝天主聖言。目前,基督徒團體撥出時間,去反省天主聖言對每日生活的重要性,已經普遍。個別地方教會着手作了多種嘗試,務使信徒更容易接近聖經,對此恩賜倍加感恩,並能日益勉力實踐,為聖經的教導作見證。

 

我們為梵二《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以下簡稱《啟示憲章》)而鼓舞!《啟示憲章》佐證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如何致力重新發現天主聖言,值得細讀及重溫。《啟示憲章》清晰地詳述了聖經的本質、聖經世世代代的傳授(第二章)、論聖經的默感(第三章),論舊約和新約(第四、五章),以及論聖經在教會的生活中(第六章)。為使這教導更進一步獲得推廣,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08年,以「天主聖言在教會的生活及使命中」為主題,召集了世界主教會議,隨後頒布《上主的話》宗座勸諭[1]這文件為教會各團體仍屬基本教導。《上主的話》特別強調天主聖言如何活現;尤其在禮儀中,聖言的聖事特性更為顯著[2]

故此,我們的生活理應時刻反映着與永生之言的決定性關係。因為主對他新娘的叮嚀總不言倦,好使她的愛情與忠貞的見證,與日俱增。

  1. 3. 所以,本人謹此宣布,訂定常年期第三主日,慶祝、研讀和廣傳天主聖言。這「天主聖言主日」,在日子上是合適的,因為我們在這個時期更加勉力加強與猶太人的聯繫,並為基督徒的合一祈禱。這不只是時間上的巧合:慶祝「天主聖言主日」有合一的意義,因為聖經給一切聆聽者指出真正而穩固的合一之途。

    各基督徒團體既可用自己的方式,隆重慶祝天主聖言主日。重要的是在感恩祭中隆重供奉聖經,這可使信眾的注意力聚焦於天主聖言的價值。在天主聖言主日,尤其適宜凸顯上主聖言的宣讀,以及在講道中解釋聖言的尊貴地位。主教可舉行讀經員任命禮(按:《羅馬彌撒經書總論》99),或聖言宣讀員委派儀式(按:《羅馬彌撒經書總論》101),好能顯示天主聖言在禮儀中的重要性。在這方面,需致力為信友提供培育和訓練,使他們能成為稱職的聖言宣讀者,正如輔祭員以及非常務送聖體員也需培育一樣。牧者也可考量方法,例如將整本聖經,或其中的書卷,人手一本送給全會眾,以表示重視學習讀經,對聖經珍而重之,以及每日使用聖經祈禱;「誦讀聖言」(lectio divina)尤其值得推廣。

  2. 4. 以色列子民曾公開宣讀法律書,以標誌他們從流徙巴比倫回歸故里。《厄斯德拉下(乃赫米雅書)》對此有感人的描述:人民聚集在耶路撒冷水門前廣場,聆聽法律。他們曾流徙分散,但現在他們環繞聖經,得以團聚(厄下8:1)。人民側耳靜聽所宣讀的聖經(厄下8:3),從字裡行間,意識到他們以往生活經歷的意義。對於聖言的宣告,人們的反應是感動而流淚:「厄斯德拉讀一段天主的《法律書》,即作翻譯和解釋,如此民眾可以懂清所誦讀的。乃赫米雅省長和厄斯德拉司祭兼經師,並教導民眾的肋未人,向民眾說:『今天是上主你們天主的聖日,你們不可憂愁哭泣!』因為全民眾聽了法律的話,都在哭泣。為此,乃赫米雅又向他們說:『你們應去吃肥美的肉,喝甘甜的酒,且贈送一部分,給那些沒有預備的人,因為今天是我們上主的聖日;你們不可憂愁,因為喜樂於上主,就是你們的力量。』」(厄下8:8-10)

 

以上經文蘊含一項偉大的教訓。聖經不可能像遺產傳給部分人,也不是僅僅惠及少數特權人士的書庫。畢竟,聖經屬於一切被召叫前來聆聽它的訊息,並在其字裡行間辨認自己的人。有時會出現一些趨向,將聖經視為只屬於某圈子或特選的群組。決不能這樣。聖經是上主子民的書。這些子民藉著聆聽聖經,從離散及分裂,走向合一。天主聖言使信徒團結起來,形成一個子民。

 

  1. 5. 天主子民的合一,既由聆聽聖言而生,牧者就率先有責為眾人解釋聖經,並幫助眾人明白聖經。由於聖經是天主子民的書,所有被召為聖言服務的人員,務須感受到急切的需要,去幫助團體接觸聖言。

    講道有獨特的功能。它具「相似聖事的特性」(《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142)。司鐸們使用簡單合適的語言,去幫助天主子民更深入天主聖言之時,會發現「上主為鼓勵善行而採用的圖像的美」。(《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142)這牧靈良機實在不應錯過。

其實,講道是很多信友唯一的機會,去領會天主聖言之美,並看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行。所以,必須付出足夠時間預備講道。解釋聖經不能用即興方法。我們作為宣講者,講道不應流於冗長、學究或離題。當我們花時間去祈禱,默想聖經,我們才能從心發言,到達聽眾的心扉,傳達重要和能夠結出果實的訊息。但願我們總不言倦,為聖經付出時間並祈禱,好使聽者領受聖經,不是當人的言語,而實在當天主的言語。(得前2:13

同樣,傳道員既幫助人在信仰上增長,就必須感受到急切的需要,勤讀並熟悉聖經,好能更新自己。這才能幫助他們在聽眾心中,培植與天主聖言的真正交談。

  1. 6. 復活的主,在顯現給閉門聚會的門徒,開啟他們的明悟去理解經書(參閱路24:44-45)之前,先顯現給從耶路撒冷往厄瑪烏的二人。(參閱路24:13-35)按聖路加的敍述,這事發生在主復活之日、主日。兩位門徒正在談論剛發生關於耶穌苦難及死亡的事。在路上,他們都為主的悲慘死亡而哀傷失望。他們原指望耶穌就是拯救他們的默西亞,結果要面對十字架的恥辱;復活的主親自走近他們,與他們同行,但他們却認不出他來(參閱路24:16)。在路上,耶穌問他們,又看到他們未曾領會其受難死亡的意義,就慨嘆:「唉!無知的人哪!你們的心竟是這般遲鈍!」(參閱路24:25)跟着,「他從梅瑟及眾先知開始,把全部經書論及他的話,都給他們解釋了」。(參閱路24:27)基督率先成了釋經者!舊約不單預言了他將完成的事,而他也切願所言無虛,好能彰顯那在他內完成的唯一救恩事件。

  2. 7. 聖經,作為神聖的經典,談論基督,並且宣告他就是必須受苦,才進入光榮的那一位(參閱路24:26)。聖經全部書都談論基督,不只是部分。離開聖經,人就不能正確瞭解基督的死亡復活。這就是為什麼古老的信仰宣示都強調,「基督照經上記載的,為我們的罪死了,被埋葬了,且照經上記載的,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現給刻法」。(格前15:3-5)由於聖經處處論及基督,聖經幫助我們相信基督的死亡復活並非神話,而是歷史,且是基督門徒的信仰核心。

    聖經與信徒的信仰緊密連繫。因為信仰出自報導,報導是出自基督的話(參閱羅10:17),信徒在禮儀的慶祝,以及在個人祈禱及反省時,都必須留心細聽上主的話。

  1. 8. 復活的主與厄瑪烏門徒同行的旅程,以一頓飯結束。那神秘的旅客接納門徒的強留:「請同我們一起住下吧!因為快到晚上,天已垂暮了。」(路24:29)耶穌與他們坐下吃飯。耶穌拿起餅來,祝福了,擘開,遞給他們。在這時刻,他們的眼睛開了,認出耶穌。(參閱路24:31)

    這場景清楚展示聖經與感恩祭密不可分的連繫。正如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所教導的:「教會常常尊敬聖經,如同尊敬主的聖體一樣,因為特別在禮儀中,教會不停地從天主聖言的筵席,及從基督聖體的筵席,取用生命之糧,而提供給信友們。」(《啟示憲章》21)

    恆常讀經及參加感恩祭,使我們看到自己與他人息息相關。作為基督徒,我們是同一子民,仰仗着臨在我們中間的上主,走在歷史的旅途中。上主向我們發言,並滋養我們。把一個主日撥給聖經,不表示一年只一天讀經,而是全年讀經,因為我們有迫切需要加強認識聖經以及復活的主。他不斷在信徒團體中發言並擘餅。為此,我們需要與聖經發展出更密切的關係,否則,我們的心靈會冰冷,視而不見,受着各式各樣的瞽盲所侵蝕。

    聖經與聖事不能分開,聖事既由天主聖言所引介及光照,聖事也就是基督開啟我們的明悟,並使我們的心目認識他救恩工程的整個過程的目標。我們應常記得默示錄的教導:上主站在門口敲門,誰若聽見他的聲音而給他開門,主要進來,與他同桌共餐。(參默3:20)耶穌基督正藉聖經的話向我們敲門。如果我們聽到他的聲音,敞開我們的心思意念,他才能進入我們的生命中,並永遠留下,與我們同在。

  1. 9. 弟茂德後書某程度上是聖保祿的靈修遺囑。聖保祿規勸他的忠誠合作者要恆常依靠聖經。聖保祿深信「凡受天主默感所寫的《聖經》,為教訓、為督責、為矯正、為教導人學正義,都是有益的」。(3:16)梵二《啟示憲章》對默感的論述,正以聖保祿對弟茂德的勸勉為基礎,強調聖經的救贖意義、屬靈幅度,以及其植根人間的本質。

    首先,《啟示憲章》回顧聖保祿對弟茂德的鼓勵,強調「理當承認聖經是天主為我們的得救,而堅定地、忠實地、無錯誤地、教訓我們的真理」(《啟示憲章》11)。由於聖經的教導是為使人藉著在基督耶穌內的信德而得救(參閱弟後3:15),聖經所包含的真理就為我們的得救有益。聖經不是各本歷史書的匯集,也不是編年史,而是為人的全然救贖。聖經書卷的歷史背景資料,不應使我們忽略聖經的主要目的,就是我們的得救。一切都須指向這目的,它是聖經的本質。在救恩歷史中,天主以言以行與所有人會晤,為拯救他們脫免邪惡及死亡。在這過程中,聖經形成。

    為達成這救恩目的,聖經藉着聖神的工作,把人間的說話以人間的方式寫下,使成為天主的話(參閱《啟示憲章》12)。聖神在聖經中扮演始創者的角色。沒有聖神的工作,危機就常存在:把聖經局限在寫下的文字,導致基要主義般的閱讀,應該避免,否則我們會背離聖經文字的默感、動力及屬靈特色。正如聖保祿宗徒提醒我們:「文字叫人死,神卻叫人活」(格後3:6)。這樣,聖神使聖經成為天主的永生之言,使人體驗它,並以信德,傳遞下來。

  1. 10. 聖神不但在聖經的形成中起作用,也在聆聽天主聖言者心中工作。大公會議神長們的話富於啟發:「聖經既藉聖神寫成,也藉同一聖神所光照去閱讀和解釋」(《啟示憲章》12)。天主的啟示,固然在耶穌基督身上達於完成及圓滿,然而,聖神的行動並未終止。如果將聖神的工作局限在默感聖經的寫成以及默感諸作者,無疑削弱了聖神。我們對聖神的工作當有信心。在教會教導聖經時,在訓導當局正統地詮釋聖經時(參閱《啟示憲章》10),在每一位信友於其靈性生活中實踐聖經時,聖神仍以自己的方式提供默感。在這意義下,我們就可向耶穌說,我們明白了你向門徒所說的話:「凡成為天國門徒的經師,就好像一個家主,從他的寶庫裡,提出新的和舊的東西」(瑪13:52)。

  1. 11. 最後,《啟示憲章》清楚說明:「天主的話既用人的言語表達,就在各方面相似人的言語,正如永遠之父的聖言,取了人類孱弱之軀,就在各方面相似人」(《啟示憲章》13)。我們可以說:永恆的聖言有降生的特質,它把天主聖言與人類各時代和各文化條件下的言語之間的關係,給予定型和意義,構建出聖傳。而聖傳亦是天主聖言。(參閱《啟示憲章》9)我們經常區分了聖經和聖傳,未瞭解他們都是啟示的同一來源。聖經有「成文」的特質,但對其作為圓滿的生命之言,絲毫無損。同樣,教會的生活傳承擁有着聖經,以後者作為教會信德的最高準則(《啟示憲章》21),且把聖言一代一代傳下去。再者,成書之前,聖經是藉信友團體以信仰口傳,並生活出來。這信友團體視聖經為自己歷史的一部分,亦是他們身分認同之源。信仰是建基於生活的聖言,而不是建基於一部書本。

  1. 12. 聖經在聖神的光照下寫成。當我們在同一聖神光照下去讀,聖經就是常新的了。舊約既成為新約的一部分,就不再舊,因為同一的聖神默感它寫成,也轉變了它。聖經作為一個整體,有先知性作用,但不是關於未來,而是現在,即關乎受其滋養的任何人。耶穌在公開生活的開始時,清楚說明這點:「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4:21)為那些天天從聖言汲取滋養的人,就如耶穌一樣,都與他們所接觸到的人成為同代人,不會沉緬於了無意義的懷古追憶,也不夢幻於未臨的理想國。

聖經首先在聽者身上完成其先知任務。天主曾命厄則克耳先知咀嚼書卷:「這卷書在我嘴裡甘甜如蜜」。(則3:3)聖史若望在帕特摩海島時,也回應厄則克耳吞下書卷的經驗。他補充說:「它在我嘴裡甘甜如蜜;但我一吃下去,我的肚子就苦起來了。」(默10:10)
天主聖言的甘甜促使我們與所接觸的人分享,也在確切的希望中宣揚它(參閱伯前3:15-16)。然而,當我們意識到,恆常在生活中實踐聖言,是多麼困難、或見到它被拒絕,被視為無用時,我們就嘗到它的苦澀。但我們不能對天主聖言毫不經心,反之,我們該接受它的滋養,好能認識天主,與天主、與弟兄姊妹,活出圓滿的關係。

  1. 13. 聖經給我們的另一挑戰是愛。天主的話恆常提醒我們,天父的愛是慈悲的,他召喚他的子女度愛的生活。耶穌的生活完美地表達天主愛的圓滿。這愛是徹底的,並毫無保留地向所有人奉獻自己。拉匝祿的比喻有可貴的教導。當拉匝祿和富翁都死後,富翁見到貧窮的拉匝祿在亞巴郎懷中,便求亞巴郎派拉匝祿到他的兄弟那裡,勸他們愛近人,免得他們也受到他所受的折磨。亞巴郎的答覆像刺一般:「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讓他們聽從好了」。(路16:29)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就是擺在眼前的挑戰:聆聽聖言,履行慈悲。天主的話有能力開啟我們的眼目,並使我們棄絕僵硬的個人主義,走上分享與團結關懷的新道路。

  2. 14. 耶穌與門徒關係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是顯聖容事件。耶穌帶同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上山祈禱。聖史路加記述,耶穌的容貌和衣服潔白發光,梅瑟和厄里亞與耶穌談話。他們分別代表法律和先知,亦即聖經。伯多祿見了,充滿驚異和喜悅,說:「師父,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們搭三個帳棚:一個為你,一個為梅瑟,一個為厄里亞」。(路9:33)這時,一片雲彩遮蔽了他們。門徒都害怕起來。

    耶穌顯聖容讓我們想起帳棚節。那時,人民充軍歸來,厄斯德拉和乃赫米雅向民眾誦讀聖經,預示着耶穌的榮耀,為準備門徒面對師父蒙難的慘事。天主的光榮也於雲彩覆蓋門徒時出現,標示天主的臨在。當聖經滋潤信徒的生活時,它就超越自身,產生「顯聖容」的作用。《上主的話》宗座勸諭謂:「在認識聖經的各種含意的相互關係時,很重要的一點是掌握到從文字進入精神。這過程不是自動自發的,而是必須超越文字層面」。(《上主的話》38)

  1. 15. 當我們迎接天主聖言進入我們內心時,主的母親也陪同我們。她稱為有福,因為她相信天主傳給她的話必要完成(參路1:45)。在耶穌稱謝貧窮、哀慟、締造和平者和受迫害者有福之前,瑪利亞早已有福;因為,瑪利亞有福,是其他所有福的條件。貧窮的人不因貧窮而有福。他們若相似聖母,相信天主的話必要完成,才算有福。精通聖經的偉大門徒聖奧思定說過:「有人充滿熱誠,從群眾中呼叫:『懷過你的胎是有福的』。耶穌回答:『聽了天主的話而遵行的人,才是有福。』耶穌的意思是:你們稱我的母親有福,是真的,因為她聽了天主的話,又遵行了。不是因為聖言在她內取了血肉,居住在我們中間,而是因為她遵從了聖言,而同一的聖言創造了她,又在她的胎中取了血肉」。(《若望福音釋義》10, 3)

願「天主聖言主日」幫助天主子民的信仰增長,日益親切地熟悉聖經,因為聖經從古就教導:「這話離你們很近,就在你口裡,就在你心裡,使你遵行」。(申30:14)

方濟各

2019年9月30日

於羅馬拉特朗大殿

聖熱羅尼莫逝世1600周年紀念日頒布

(香港教區譯)

天主教香港教區湯漢樞機准 2019年12月20日

[1]  參AAS 102 (2010), 692-787

[2]  「聖言的聖事特性,可與基督在已祝聖的餅酒形下的真實臨在作類比。我們走到祭台前分享感恩聖宴,實在領受基督的體血。要在禮儀中宣布天主聖言,就必須承認基督親自臨在,並向我們說話,而且他願意人聆聽。」(《上主的話》宗座勸諭56)

PDF 檔案

PDF 檔案(2)

  • By: da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