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香港教区大事纪
(注:香港天主教会自1841年开教以来之历年大事纪,见 https://catholic.org.hk/chronology/)
自2019年香港发生「反修例」运动以来,一般的市民大衆对本港的社会及政治前景感到灰暗。2020年6月,北京为香港实施《港区国安法》之后,大批参与社运的人士被捕,包括很多青年。截至本年11月底,1,215个案(即警方徵询律政署法律意见的总额的99%)已结案,但仍有7,000个案待跟进。拖延着的聆讯令很多涉案的青年心理压力大增,影响他们的生涯规划。
不少香港市民都认为国安法的「红线不清晰」,即使法律专家和执法者对法例的理解亦未必一致。周守仁主教寄语港人,对促进香港的福祉,不要感到气馁或放弃。他于本年11月中旬,公开吁请北京就国安法,澄清市民在言论和行为上有哪些不得跨越的「红线」,以免他们有所溷淆和产生疑虑。本港和海外的法律界人士都对本港能否保持建基于普通法的优良司法体制甚感忧虑。另一对该体制的打击就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于今年11月29日决定请求中国人大常委会澄清,按照国安法,海外大律师可否来港处理涉及勾结外国势力的诉讼。这是香港自九七回归以来,特区政府第六次请求人大释法。
周主教认为,香港社会的復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区正与警务处、惩教署及非政府组织合作,为在囚和刑期已满的青年囚友提供继续求学或就业上的援助。筹募充份的基金尤其重要,因政府在这方面的资源很有限。
国安法实施后,特区政府一直为中、小学加强国民教育、国安教育、爱国精神和国民身份认同,并发出相关指引(包括有关国旗和国歌的指引)。公立学校的新受聘教师必须接受《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的测试。特区将修改《公务员守则》,以突显「爱国爱港」的重要性。本港八间资助大学由新的学年起,把国安教育列为必修课程,甚至列为获取学位的必备条件;此外,校园也将会举办多项国安教育的课外活动。
由2020年7月至今,国安法导至「移民潮」,累计至少有32万港人移居外国。他们当中,约133,200人是经「英国公民(海外)」(BNO)护照获准在英国定居,且多为中产家庭。这趋势促使中国及特区政府决定不承认BNO护照。按英格兰及威尔斯主教团的粗略估计,约有5,000多名来自本港的教友于英格兰各大埠定居。这些教友期望有一位能操粤语的神父担任他们的专职司铎。本年11月,教区决定与上述主教团一起推行一个短期的试验性计划,以评估该等教友的牧灵需要。
上述「移民潮」也导至本港学校面对大量学生及教职员的流失,即使名校亦然。同样,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因疫情带来过重的工作量,感到难以负荷,于是也出现严重的流失,而这严峻情况揭示了香港医疗系统一些长期以来的弊病。
本港的堂区一直遵守特区的「抗疫指引」。特区于今年年底放宽已实施两年多的「新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严格措施,容许入境旅客只须遵守 「0+3」的防疫测试。但很多人士指出,为重振本港已跌至低谷的经济、民生和旅游业, 「0+0」 的措施实有必要,一如其他国家。
长期的疫情障碍了课堂面授和大衆日常面对面的人际接触,代之以网上课堂、网上人际接触和视像会议。这种不健康的状况,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对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及社交生活,都增添了精神上和情绪上的问题,也为教友们参与礼仪带来不良的影响。
******
4月: 教区总结由去年10月中旬至今年4月底进行的教区层面的「共议性教会」问卷谘询,共收到1,278个回复,涉及150个团体,估计逾2,000人作了回应。一个综合性报告(详见2022年11月 13日的公教报及香港教区网页)于8月11日上呈宗座。周守仁主教依据该报告,于本年将临期牧函强调,为把教区建立为一个「共议同行的教会」,我们须重视三个有密切关连的羣体的培育,即教友、青年和圣职人员。
4月29日:自1970年代起便驻于香港教区的亚洲主教团协会的秘书处迁往泰国。
5月11日: 曾任「612支援人道基金」(由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运作)信託人的荣休教区主教陈日君枢机,以及其馀四位信託人及袐书被捕,被控涉嫌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牴触国安法(至今尚未有正式的控诉)。六人均于本年11月25日,因未有按本港《社团条例》把「基金」注册为社团,被定罪并判罚款。
陈枢机澄清,作为香港公民,他非常贊成对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人道援助。他吁请外界不要将上述裁决与宗教自由拉上关係,并称至今看不到香港在宗教自由方面受到损害。
7月1日:身为天主教徒及九龙华仁书院旧生的李家超接替林郑月娥,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8月 10日:周守仁主教与主教公署成员展开堂区牧访,第一个堂区为座堂堂区。
9月:戴旭华蒙席(Msgr. José Luis Díaz-Mariblanca Sánchez)抵港,接替于本年3月11日离任的宗座驻港考察团负责人何明哲蒙席 (Msgr. Javier Herrera-Corona)。后者调任为宗座驻刚果共和国及加蓬共和国大使。
10 月22日:梵蒂冈与中国就任命主教的临时协议续约两年。很遗憾,于11月24日,中国政府未经谘询梵蒂冈,单方面安排彭衞照主教就任为江西教区辅理主教。有部分教会人士不贊同梵蒂冈签署上述协议和续约。
11月:香港明爱的周年卖物会过去三年因「新冠状病毒病」而停办,今年于港、九、新界六个地点再次举办。
11月27日:周守仁主教公布,「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将由明年1月1日起,改称为「教区全人发展委员会」,以配合其日后涵盖更广的关注范畴。
12月12日:为「教区发展及建堂基金」筹款的「衆家之家音乐会」,于湾仔伊利沙伯体育馆举行。
12月17日:宗座承认明朝时代前来中国传福音的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 (1552-1610) 的英勇圣德,并宣布他为「可敬者」。教区将印製求恩代祷咭,以收集经利玛窦神父代祷而获得的圣蹟,为他的「宣福」作准备。
2021年香港教区大事纪
(注:香港天主教会自1841年开教以来之历年大事纪,见 https://catholic.org.hk/chronology/)
过去十年,香港社会渐趋激进化,且分裂为一些政治取态上日益两极化的羣体。此种状况对立法会带来非常不良的影响:长期以来,议员们政争不休,事事政治化,泛民常拉布,防碍了一些重要的经济和民生政策的通过。2019年的反修例风暴更把香港社会彻底地撕裂。为拨乱反正,中央先在2020年6月引进《港区国安法》,继而在今年五月大幅度地修改立法会及特首选举制度,以确保“爱国者治港”及“反中乱港者出局”。
香港社会本年受《港区国安法》气氛笼罩。国安处1月6日以涉嫌颠复国家的罪名,拘捕55位参与去年立法会35+初选的泛民人士。这是去年六月国安法生效以来最大槼模的行动。 在本年内,不断有泛民人士因涉嫌颠复国家或勾结外国势力而被捕及被起诉。几间大学校园内的六四雕塑(包括放置在港大的“国殇之柱”)全被移走或遮盖起来。一向在维园举行的纪念六四周年集会,今年再次被禁。
多个创立已很久的民主派组织,如民间人权阵线、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香港支持中国民主爱国运动联合会及香港职工会联盟等相继解散。营运已达26年的《苹果日报》的高层被捕,集团的资金被冻结,日报被迫停刊。国安法也影响社会其他层面,包括电视及媒体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公立图书馆有敏感或争议性内容的藏书被下架、大学学生会解散、校方暂停代学生会收会费,各级学府在校园生活及课程上均加强对国安法及爱国精神的意识。
在令人担忧和灰暗的社会气氛下,香港出现一九九七回归中国以来的第二次移民潮。由去年7月1日至今年12月第一周,离港的市民达19.2万人,占香港人口约2.5%。10月开学时,全港中小学流失1.5万名学生, 约六成退学的学生选择离港,移居至英国、澳洲、美国及加拿大等国。英国内政部年底公布,从年初推出BNO签证计划至12月底,已有约9万港人提出申请,当中近8万已获批。
自2020年初就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续以两类变种病毒,即Delta及Omicron,威胁各国 [本年年终全球累计数字:289,366,000(确诊);5,442,000(死亡)]。因香港亦被波及,港府对防范第五波社区爆发的疫情作出部署,并鼓励市民接种第三针(辅助针)防疫疫苗。至本年底,本港的肺炎确诊数字达到12,550,染疫死亡人数达到213。圣堂及其他教会场所获准以50%的容额来举行圣祭或聚会。由于本港推行严格的防疫措施,自本年五月起便没有本地的新确诊个案,可惜在年终前有数个感染Omicron的本地病例。
******
在本年内,“教区筹募建堂及发展基金委员会”继续为将于粉岭及东涌兴建的新教堂而向各堂区作巡回募捐呼吁,同时以其他方式向信友募捐,包括在8月13日假演艺学院举办筹款圣乐晚会。
2021年4月13至15日: 教区於圣神修院,举办以“堂区更新”为主题的司铎学习营。由大约7月起,教区将依据宗座圣职部发表的《堂区团体的牧民转变:为推广教会福传使命服务》(2020年6月29日),推动各堂区的自我更新,为期三年。
5月17日: 教宗方济各任命耶稣会中华省省会长周守仁神父为香港教区第九任教区主教。
5月20日: 汤汉枢机致函英国、澳洲、纽西兰、美国及加拿大等国的主教团(其后也致函爱尔兰主教团及新加坡总教区),吁请他们关顾刚移民到这些国家的香港信友。
5月31日: 香港特区颁布《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综合修订)条例》。该《条例》大幅度重组选举委员会,使之由1,500委员组成,职能为:(一)提名及选举行政长官;(二)以选举生成四十名立法会议员;(三)提名所有立法会选举候选人。所有选委会委员须按法定要求和条件,并接受有关选委资格的审查及确认。宗教界为重组的选委会“第三界别”的其中一个界别分组,占选委会六十议席,分别由香港六个宗教团体—包括天主教香港教区—各提名十人。
8月16日: 选举主任在教区秘书长李亮神父的见证下,从四十位报名参选的天主教徒中,抽签选出十人成为特区选举委员会委员。经审查及确认後,十名当选者为:赵必匡、周兆鸿、何庆濂、洪奕钧、李贵生、麦邓碧仪、谢战、谢青、谢佩怡、王谦。
10月2日: 圣神修院(前身为华南总修院)与圣神修院神哲学院分别庆祝成立90及50周年。是日庆典圣祭由汤汉枢机主礼,并由陈日君枢机及夏志诚主教襄礼,总结了该两个团体为期一年的庆祝活动。
10月17日: 为配合世界主教代表会议於教区层面启动“共议”阶段,教区是日举行求恩弥撒,由汤汉枢机主礼。本届会议主题为“成为一个同道偕行的教会:共融、参与和使命”。会议分为三个阶段: (1) 由即日起至2022年4月,由地方教会咨询天主子民的意见; (2) 於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期间,整合咨询的结果; (3) 於2023年10月,在罗马举行的主教代表会议。香港教区已成立一个专责的咨询小组。
12月4日: 周守仁神父晋牧及履任香港教区第九任教区主教。典礼由宗座署理汤汉枢机主礼,并由陈日君枢机及夏志诚主教襄礼。周主教向参礼者致谢时强调:教会须聆听青年人的心声,因为他们就是教会的将来。
12月19日: 立法会举行换界选举。按特区重组的选举制度,立法会由70议席扩大至90议席,其中40议席由重组的选举委员会选出;30议席由商界及专业界等功能组别选出;20议席(上一届是35议席)地区直选生成。泛民人士和政党,以及很多对香港前景失望的市民都不参加投票,因为他们认为新的选举制度是中央为打压异见而强加于香港特区的倒退制度,而且参选的绝大部分是建制派人士及小数被视为资历不理想的中间和温和派人士。是日全港地区直选投票率只达百分之30.2,乃回归以来历届最低,远远比不上2016年获百分之58.3的上一届立法会选举,及2019年获百分之71投票率的区议会选举。90位当选者,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建制派人士,只有一位是循社福界参选的中间派人士。当选者超过百分之60是没有议会经验的“政坛新秀”。
12月20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指示如何发展“香港特色”(即不盲从西方民主)的民主政制。该文档重申,中央将一如“香港基本法”所承诺,会让香港依照“特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原则,迈向以普选生成特区行政长官及立法会。与香港特区事务有关的中方人士则强调,香港社会经历过去数年动荡局面的打击,应有一段“休养生息”的时期;因此,新组成的立法会应暂时放下政制议题,专注於本港的经济和改善民生。
(注·香港天主教会自1841年开教以来之历年大事纪,见 https://catholic.org.hk/chronology/)
本港整年都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病(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打击。疫情约於去年12月在中国武汉爆发,今年1月散播到本港,其后更肆虐全球。疫情在美国、 巴西、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俄罗斯、土耳其及印度尤其严重。各国的防疫措施包括强制性检疫及病毒检测、强制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限制公开群体聚会、家居隔离、在家工作、视像教学/会议、暂停旅游活动及国际航班、封城及封锁边境等。[ 疫情数字:全球约93,000,000宗确诊及2,000,000宗死亡;本港约9,500宗确诊及161宗死亡。] 最新制成的疫苗“辉瑞”(Pfizer_BioNTech) , 於本年12月中旬首先在英国接种,香港特区亦着手采购几种外国新疫苗。
疫情导致灾难性的全球经济衰退,而民生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亦被殃及。教会生活同样受到严重的冲击:教区实施的防疫牧民及衞生措施包括暂停举行公开弥撒及群体活动、教友参加网上弥撒、到圣堂作私人祈祷或朝拜圣体、只可探访弥留病人(这是政府医疔当局的槼定)、网上教授要理及延迟施行入门圣事。
2020年1月2日: 何明哲蒙席获任命为圣座驻港代办,本年12月中旬,叶维德蒙席被派到香港,出任副代办。
2月16日: 作为防疫措施,全港公开弥撒暂停举行。(相同措施于本年7月15日及12月2日再度实施。)
3月12日: 教宗方济各为表达他与本港教区齐心抗疫,捐赠十万美元供教区购买为应急抗疫的外科口罩,本年内香港明爱及另一些教会组织或慈善组织亦捐赠医疔物资及善款支持一些疫情严峻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及南韩。
6月30日: 中国人大委员会匆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港区国安法)。此法例内容上有一些违反法治精神的漏洞,而且通过前亦未经惯常厘定新法例的咨询进程。随后,在本年下半年,常与特区政府及中央政府对抗的泛民阵营大受打压,几位争取政改的民主派立法会议员被逐出局,曾参与去年香港社运及于2014年曾参与“占中运动”的人士相继被捕,很多人士认为,通过国安法,标志着“一国两制”的原则已终止。因此,不少较富裕的家庭都移居外地,或送子女到外国升学。香港的局面引起国际的关注,甚至亚洲主教团协会的主席—缅甸的貌波枢机 (Cardinal C.M. Bo),也在7月呼吁亚洲的天主教信友为香港祈祷。
7月10日: 香港教育局发信告诫各学校当局,必须确保学生不会在校园内外参与政治活动,校方亦应向学生灌输爱国精神,以及对国旗、 国歌及国徽的尊重。
8月28日: 汤汉枢机致函全港呈职人员,敦促他们依照礼槼,藉弥撒讲道把天主圣言传达给信友,而非表达对时下香港社会及政治方面的个人意见。
9月: 教区决定按照宗座圣职部於2020年6月29日发出的《堂区团体的牧灵更新—为教会福传使命服务》的实施训令,以“堂区更新”为教区未来两三年的牧民优次。
9月21日: 汤汉枢机发表以“与教会保持共融”为主题的牧函,劝勉他们於参与关社活动时,遵循教会的社会训导、避免诉诸暴力或采取俗世的心态、尊重作为基督代表的牧者,并依循梵二训导,牢记教会是一个“多元化而保持共融的团体”。
10月3日: 教区庆祝华南总修院创立九十周年及圣神修院神哲学院创立五十周年。
10月22日: 宗座及中国签署的临时协议续期两年,本港及外国传媒,以及不少本港信友对协议严厉批判,认为是宗座对中国政权作出让步,出卖了中国内地那些忠于宗座的信友。对宗座迟迟未公布香港接替杨鸣章主教的下任主教,有些信友认为是由于宗座难于找到符合北京要求的人选。
11月: 圣若瑟堂区(粉岭)的新圣堂工程展开,预期约于一年半内完成,而圣母访亲堂区(东涌)的新圣堂工程,则约于三年后展开,建堂经费是由“教区筹募建堂及发展基金委员会” (2019年3月成立)筹募。
11月26日: 基于政治考虑,政府教育局对当前高中的通识科课程作出彻底的改革。
12月8日: 教宗方济各宣布,由本年12月8日,至明年12月8日,定为“圣若瑟年”,以尊崇这位普世教会的主保。
nbsp;
2019
一月三日:杨鸣章主教因肝衰竭而病逝,享年七十三。
一月五日:汤汉枢机获教宗方济各任命为香港教区宗座署理。
二月二日:圣座驻香港教廷代办尤安泰蒙席获教宗方济各任命为圣座驻非洲象牙海岸大使,并由副代办何明哲蒙席接任。
三月四日~五日:教廷万民福音传播部部长斐洛尼枢机访港。
四月四日~七日:香港教区的姊妺教菡—德圉埃森教区—的奥弗贝克主教,率团访港。
六月十一日~十六曰:为庆祝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成立四十周年,宗座署理汤汉枢机联同六宗教领袖前往梵蒂冈,并拜访 教宗方济各及圣座宗教交谈委员会。
十一月十一日:防暴警员进入筲箕湾圣十字架堂车房,逮捕五位涉嫌是日早上於西湾河参加暴力示威的中学生。堂区及教区随即分别发表公开声明。
十一月二十四日: -汤汉枢机发表将临期牧函,公布 「 主,快来!」(默22:12)
为2020年的牧民主题,并劝谕信友要信赖并寄望於将要来 临的主耶稣,以面对香港动荡的时局。
全港71.23 %(约290万)选民於区议会选举中投票。结果泛民主派赢取18区之中的1 7区议席。
十一月二十七日:教区从香港法律的角度,举办以 「 警方进入圣堂或教会场地进行搜査或逮捕」为主题的讲座,出席者为堂区圣职人员及职员。其後汤汉枢机颁布 「 有关圣堂及教会部门辖下场地的指引」 °
六月~十二月:经本年上半年的一番探讨後,特匿政府决定修订《逃犯条例》,并拟将有关「遣返 」 的草案,供立法会考虑通过。此举引发全港持续至年底的一连串大规模 「 反修例 」 示威。示威渐由起初的和平游行演变为暴力抗争。警民冲突及流血事件蔓延至各社区,导致公共设施被破坏,市中心及校园贴满反特区政府丶反中央政府及反警察暴力的标语,以及交通瘫痪丶百业萧条丶民生严重受损。此外,亦有罢谏丶罢市及罢工行动。
参与是次社会运动的市民,很多穿上黑衣和戴上口罩或全套防毒装备,其中有很多是中学及大专学生。一些天主教会及基督教会牧者和不少信徒,以及社工和医护人员,都积极介入是次社运,尤其是为关顾青年示威者。一些教堂也用作示威者的 休息站 」 (供祈祷丶歇息丶疗伤及提供法律意见) 。
教区促请堂匿举办定期祈祷会及在弥撒中为香港社会大衆的修和与和平祈滘。主教公署亦会晤了不同组别的信徒,包括青年及学生的代表。
教区及香港六宗教联席会议再三呼吁示威者以和平丶理性,和交谈途径表达诉求。在示威的其中一个高峰期,即十一月 中旬,暴力示威者闯进香港中文大学,其後更有一批暴力示威者留在香港理工大学达两周之久。
政府於十月二十三日宣布撤回修订《逃犯条例》的草案,但政府仍迟迟不采纳社会大衆的一项强烈要求,即成立中立和具明度的 「 独立调查委员会 」 ,就数次严重警民冲突向市民作一交代。各界人士再三呼吁政府解决社会持久的深层次问题及早日重新启动政制改革,以迈向双普选为目标。
在历时六个月,导致香港社会严重撕裂的社运过程中,约有6,000名市民被捕,其中学生占大约2,400人,包括大约940 名 18 岁以下的学生。一些信友抱怨教区没有积极地扮演先知角色,认为教区在谴责警暴及照顾示威的学生两方面都有不足。至少有 12 位示威者丧生,其中有 3 位是学生,并有大批市民受伤。
2018
二月一日:南丫岛露德圣母小堂牧民菡域纳入香港香港仔圣伯多禄堂汇 。
三月十九日~二十四日:世界各地三百位青年( 一位来自香 港)出席本年十月的 「 世界主教代表会议 」 的会前会议,以 表达他们的意见 。
六月二十三日:杨鸣章主教由夏志诚辅理主教陪同,前往罗马述职,并晋谒教宗方济各。教宗勉励香港教匹 「 继续对中国教 会作出贡献 」 。
七月:教区获政府拨地,在粉岭圣若瑟堂附近建堂区中心 。 七月八日~十五日:教蓖庆祝教匿靑年节,教匿青年牧民委员 会举办连串活动 。
八月八日~十二日:国际青年聚会,由泰泽团体主办。 面对东亚地区与日俱增对和平及彼此修和的渴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一连五日於东亚不同地点相恵,一起探索希望的途径,并再次作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的许诺。
八月二十一 曰~二十六日:世界家庭大会於爱尔兰都柏林举行,主题为 「 家庭的福音:世界的喜乐 」 ,以回应教宗方济各《爱的喜乐》宗座劝谕(2016) 。几对香港公教夫妇亦有出席 。
九月二十二日:经五十年的交谈接触後,梵蒂冈圣座与中国首次签署有关任命主教的临时协议 。 协议是基於牧民而非政治考虑,目的是为使中国官方教会和地下教会的信众都能由与宗座共融而亦被政府承认的主教牧养 。 同时,教宗方济各寛免了八位(其中一位已去世)未经宗座批准而被祝圣的主教所受的绝罚。
九月二十六日:教宗方济各发表 「 致中国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会文告 」 ,呼吁众人以祈祷支持中国信友 。
十月三日~二十八日:第十五届世界主教常务代表会议在梵蒂冈举行,主题为 「 青年丶信仰与圣召辨明 」 。 教宗方济各缴请了来自中国的两位主教—杨晓亭及郭金才参与大会 。
十一月:按教区的申请,政府在东涌Al区拨地供教区建新教堂。
2017
三月二十六日:林郑月娥女士获特区 「 选举委员会 」 1194成员 中777位成员支持,当选特区行政长官
四月十三日:载有教区牧民守则及惯例的教区《牧民手册》修订版生效(婚姻部份後来补上),取代1982年版本。教区为司铎丶堂区秘书及牧灵工作者举办了数个相关的简介大会 。
五月十四日:汤汉枢机於长洲花地玛圣母堂主持庆祝花地玛圣母显现一百周年的圣祭,并作专题演讲 。 本年内有颇多本地的庆祝活动 。 五月十五日:在 「 国际家庭日 」 ,本港信众经媒体发表了一份联署声明 。
五月二十八日~六月九日:为纪念 「 宗教改革 」 五百周年,一个由本港天主教会丶信义会丶圣公会丶循道衞理教会丶中华基督教会丶崇真会及救世军的二十四位代表组成的合一访问团,前往与 「 宗教改革 」 有密切关系的几个地点,包括威登堡丶奥斯堡丶特伦多和罗马 。 访间团於六月七日在梵蒂冈与教宗方济各会晤 。
五月三十一日:香港教区首次庆祝每年的 「 维护生命日 」 。汤汉枢机发表相关文告,呼吁信众:人的生命,不论处於哪个阶段和何种状况,都应受到维护 。
五月三十一日~六月四日(圣神降临节):来自约二百二十个国家的五万信众,包括香港约五十位信徒,以及一千名司铎和超过五十位主教及枢机,参加於离马举行的庆祝 「 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 」 五十周年的多项工作坊丶讲座及圣祭礼仪 。 教宗方济各於首日与参加者会面,并主持作为总结的圣神降临节圣祭 。此外,他亦於赛马车场主持了另一台感恩祭,并训勉出席者本着基督徒合一精神及对人类社会福祉的关顾,继续见证生生不息的圣神降临。
二○一六年 一月一日:作为「特殊慈悲禧年」朝圣地点的五间圣堂举行「慈悲禧年」的开启圣门仪式:圣母无玷之心堂丶圣德肋撒堂丶熙笃会神乐院丶圣神修院圣堂丶盐田梓圣若瑟小堂。
一月二十三日:教宗方济各委任香港教区李斌生辅理主教接替黎鸿升主教为澳门主教。
一月三十一日至二月二日:教区为「献身生活年」举行三日闭幕庆典,包括综合晚会丶电影晚会及由汤汉枢机於主教座堂主持的感恩祭。
三月十三日:在北角圣犹达堂举行的一个以「同性恋及性倾向歧视法例对信理丶家庭及子女的影响」为主题的讲座,受到「彩虹行动」(一个倡议男女同性恋者丶双性恋者及跨性别人士权益的组织)滋扰。教区於四月二十八日婉拒「彩虹行动」邀请它就「性倾向歧视」立法作公开对话的建议,并重申教区在与同性恋人士的接触上,一直都依循教宗方济各的「慈悲路向」。
四月八日:教宗方济各公布世界主教会议後宗座劝谕《爱的喜乐》(Amoris Laetitia)。教区於四月二十二日假油麻地圣保禄堂举办了介绍该文献的讲座。其後教区考虑如何长线地落实执行该文献有关婚姻及家庭生活的训导。
四月十日:所有堂区庆祝香港天主教会开教175周年(1841年4月22日)及香港教区成立70周年(1946年4月11日)。
九月四日:真福德兰修女封圣。教区於九月三日及四日假将军澳明爱专上学院举办「慈悲圣者―― 德兰修女」展览。
十一月十三日:杨鸣章辅理主教获教宗方济各委任为香港教区助理主教。
十一月六日丶十二日及十三日:教区的七间指定为朝圣地点的圣堂/小堂,分别举行「慈悲特殊禧年」闭幕感恩祭。
十一月十九日:负责选举委员会宗教界界别分组的选举主任,以抽签方式,从三百一十八位参选的天主教人士中,选出十位出任选委。成员1200人的选委会,将於翌年三月二十六日推选下一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二○一五年: 二月:世界主教代表会议秘书处於二○一四年十二月九日向全球各地方教会发出一份包括46条问题的问卷,为今年十月举行的十四届常务会议收集背景资料。该大会的主题为「家庭在教会及当代世界上的圣召及使命」。作为回应,由教区成立的一个工作小组於本年二月初发出一份以上述问卷为依据,但略为简化并附有注释的问卷,通传给圣职人员丶会士及平信徒,尤其是积极地提供婚姻及家庭服务的信友及天主教组织,以收集相关资料及建议。
五月二十日:教区成立的「世界主教代表会议谘询问卷工作小组」公布过去数月收集到的181问卷回覆的综合报告节录。(详细内容见二○一五年五月三日的中丶英文公教报)
五月三十日:在政府建议的甚具争议性的特区选举行政长官方案即将(六月十八日)在立法会投票表决之际,汤汉枢机发表牧函,作出三项建议,即:正视政改立场两极化背後的因素;修补现有政改方案可见的缺陷;恳请信友继续祈祷并支持各方找出宪制上有效而且道德上合乎公义的解决方法,以促进香港的福祉。
六月十八日:特区推选行政长官的方案遭立法会否决,参加投票的37位议员中,8人赞成,28人反对。汤枢机随即发表公开声明,表示对政改仍抱希望,并促请各界人士检视本港分化局面的真正背景原因。
九月二十一日:为跟进去年九月二十九日发表的以『宣扬并活出「家庭的福音」』为主题的牧函,汤汉枢机发表另一牧函,主题为:『人类生态与家庭:「巩固婚姻;不应重新界定婚姻!」』。他引用了教宗方济各《愿祢受赞颂》通谕(二○一五年五月二十四日发表)及前任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所论述的「身体神学」。他亦提及美国最高法院於本年六月二十六日要求全国五十州必须承认同性婚姻法律地位的裁决,并且指出:该裁决等同重新界定婚姻,使之成为一个「不涉及性别」的制度。牧函重申教会传统教义,视「婚姻为一男一女,不容他人介入的终身结合」,而婚姻及家庭亦为社会的根基。
九月二十八日:「香港跨宗教气候联盟」举办了一项跨宗教的「气候转变朝圣之旅」。是项活动,一如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类似活动,旨在呼吁出席本年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十一日於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转变大会的政治领袖及其他组织的代表,达成具约束力的环保协议。在本港,「天主教气候运动」,在教宗发表的《愿祢受赞颂》通谕的启发下,草拟了一份联署请求,(一)呼吁把炭排放减低,使全球升温保持在摄氏1.5度之下;并(二)呼吁帮助全球最贫困的人士面对气候转变带来的冲击。
十一月五日:汤汉枢机呼吁各堂区向信友作一项与即将举行的二○一五年区议会正常选举及将来的各类选举有关声明,呼吁信友作为选民,应考虑候选人及其可能隶属的政党对婚姻及家庭核心价值的立场,以及对引进「性别歧视条例」的立场。事後本港同志团体及支持者对汤枢机严厉批评。
十一月二十二日:区议会进行选举,参与的巿民,占全部已登记的三百六十九万选民的百分之四十七。多位资深候选人落选,由年青的新血取代。这可说是去年对香港带来巨大冲击的「雨伞运动」(「占中」抗议行动)所引致的一项正面後果,使青年人醒觉到要更关心公益及更积极参与投票。面对中央政府对香港事务越来越明显的干预,青年对民主便越有强烈的诉求。
十二月一日: - 「教区婚姻及家庭牧民委员会」重组,纳入了以往「天主教香港教区关顾同性吸引人士牧民小组」。重组的委员会将依循世界主教代表会议於本年十月召开的第十四届常务会议的建议,接触不同背景的夫妇和家庭,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服务。
- 主显堂区分割为两个堂区,分别命名为「圣母访亲堂区」(地域包括大屿山北部及愉景湾,并以东涌为主要据点)及「主显堂区」(地域包括大屿山南部及坪洲,并以梅窝为主要据点)。
十二月五日:为对教宗方济各《愿祢受赞颂》通谕所倡议的「生态皈依」作出回应,教区於太平山顶举办了『「地球天使」微小行动大计划』的启动礼,出席者包括夏志诚辅理主教,以及圣公会丶「地球之友」及政府的代表。该「计划」呼吁教友及市民从七方面促进生态环保。
十二月十二日:教区为教宗方济各宣布的「特殊慈悲禧年」(二○一五年十二月八日~二○一六年十一月二十日)举行开幕礼暨「圣门」(慈悲之门)祝圣礼及共祭弥撒,由汤汉枢机主礼。(「禧年」活动详情见二○一五年十月十八日之中英文公教报)。
- 在越来越多西方国家承认同性婚姻之际,天主教徒丶基督徒及教会组织正面对「逆向歧视」,意思是说:在公共生活丶教育及社会服务等范畴,他们为了维护信仰及道德价值,正受到日渐加增的阻力。在全球大势影响下,并在受误导的公衆舆论及平等机会委员会的支持下,今年本港的同志组织继续强烈要求香港制定「性倾向歧视法例」及给予同性婚姻法律地位。 - 本年下半年,出现一项有关香港大学议会应否任命前法律系主任陈文敏教授为副校长的持续争议。因陈教授曾支持去年的「占中运动」,故此大学委员会不任命他为副校长的决定,被媒体及社会大衆视为香港大学受到政府施压的迹象。
二○一五年 十二月十三日:汤汉枢机为作为「慈悲特殊禧年」朝圣地之一的青衣圣多默宗徒堂举行开启圣门仪式。
二0一四年
一月三十日:教区向世界主教代表会议秘书处呈交有关家庭现况的资料,以回应该部门收集各地方教会相关资料的请求。代表会议将於同年十月召开第三届非常务会议,主题为「在福传背景下家庭牧民面对的挑战」。
五月十五日: 教区婚姻及家庭牧民委员会发表声明,呼吁公众重视家庭生活丶属灵幅度,与维护家庭应享有的三项基本权利,即:生命的权利丶父母教育子女的权利,以及家庭享有社会保护的权利。
为庆祝国际家庭年成立二十周年,基督教人士在五月十八日於尖沙咀举办一项游行,以维护婚姻及家庭传统价值。同日香港明爱於沙田举办一项公开活动,推广未来两年将举办的家庭生活培育活动。
六月二十二至二十九日:本港泛民进行了一项有关普选及政改方案的「公投」,投票者达78.8万人。
七月四十一日:教区宣布,教宗方济各於七月四日决定,汤汉枢机於二○一四年七月年达七十五岁的退休年龄後,将延任三年;教宗同时任命杨鸣章副主教丶李斌生神父(主业监督团)及方济会士夏志诚神父为香港教区辅理主教。三位主教的祝圣礼於八月三十日假主教座堂举行。
八月十五日:汤汉枢机就特区政府有关在二○一七年以普选选举特区行政长官的方案的公开谘询,发表以「支持《具诚意的交谈 有承担的行动》」为主题的牧函。(刊载於同年八月二十四日的中丶英文公教报)。教区於八月四日曾召开相关的记者会。
八月三十一日:经为期五个月(二○一三年十二月四日至二○一四年五月三日)有关政制改革的公开谘询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拟定了於二○一七年选举特区行政长官的框架。然而,该框架设下种种限制,以致未能满全本港市民对普选应有「广泛代表」及依循「民主程序」的主流诉求。
九月二十八日:作为一项公民抗命行动,「占领中环运动」的支持者,包括天主教及基督教人士,聚集在金钟特区政府总部附近进行示威,持续至十二月十一日。为参与该抗议行动,大批中学及大学学生,联同一些大学教授,进行罢课。该行动原於一年多之前,由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丶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健民,以及浸信会朱耀明牧师所策划,然而「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及「学民思潮」两组织提前展开该行动,并其後成为主导者。抗议行动原定为和平行动,但其间多次引起警方与抗议者对峙时的碰撞及暴力事故。在旺角亦有类似的持久抗议行动。一次特别安排的政府官员与学联代表的谈判,未能打破僵局。各界人士,包括天主教会及基督教会的领袖,曾多次呼吁有关人士克制丶采取务实态度及恢复政改对话。警方清场後,为数众多的示威者,包括起初参与其事的陈日君枢机,均向警方自首。该项持久的抗议行动使香港社会受到重创丶分化及撕裂,也令人质疑「一国两制」的原则是否可行,及使人醒觉, 在制定政策时,必须也考虑青年的诉求。
九月二十九日:汤汉枢机发表的《宣扬并活出「家庭的福音」》为主题的牧函,该牧函与同年十月召开的世界主教代表会议的议题—《在福传背景下家庭面对的挑战》—有关。
十月五至十九日:汤汉枢机出席於罗马召开的世界主教代表会议第三届非常务会议。
十月十日:教区及大批天主教及基督教人士,透过书面及媒体,向平等机会委员会转达了它们对该委员会就《歧视条例检讨》公开谘询所依循的一些立场(特别是容许「事实婚姻关系」享有与传统婚姻相同的权利)的极大关注。该等立场声称维护性小众团体的权利,却足以令作为社会固有和基本单位的家庭受到彻底破坏,从而损及公益。
十一月三十日:教区假铜锣湾基督君王小堂,为教宗所宣布庆祝的「献身生活年」(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二○一六年二月二日)举行开幕礼。
十二月十丶十一及十九日:教区就本年十月召开的世界主教代表会议第三届非常务会议,举办三次汇报大会。
二0一三年
本年内,天主教教育事务处举办一系列讲座,以协助第一批按《2004年教育(修订)条例》成立「法团校董会」的教区或修会开办的(津贴)中小学。
一月二十六日:教区恭迎方济会士丶真福雷永明神父的圣髑送抵香港,并在汤汉枢机於主教座堂主持的一台圣祭礼仪中,将圣髑供奉於该处,让信友敬礼。
三月十二日~十三日:汤汉枢机出席梵蒂冈举行的闭门会议,以选举新教宗,接替於二月二十八日正式辞职的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三月十三日,来自阿根廷的耶稣会士丶布宜诺斯艾利斯总主教具戈格里奥当选新教宗,取名方济各。
五月十五日~十八日:香港明爱为庆祝成立六十周年,假明爱专上学院,举办以「放眼未来,同心关爱社会」的国际会议,并由宗座「一心」委员会主席萨拉枢机以「面对一个『关系贫乏』的世代」为题,作重点演说。
七月二十六日:教区分别於明报及南华早报以「具意识的交谈 有承担的行动」为标题,发表「有关普选及公民抗命的紧急呼吁」。同一呼吁亦刊登在七月二十八日的中丶英文公教报。所谓「公民抗命」,是指一些本港人士正筹备的「占领中环运动」。
九月十五日:在教区支持下,「天主教信仰小团体发展中心」成立。该中心透过研究丶领袖培育丶辅导及与海外华人教会的网络联系,秉承一九八九年胡振中枢机所发表的《迈向光辉的十年》牧函推广信仰小团体的牧民重点。该中心於本年一月至七月,举办首届「信仰小团体领袖培育证书课程」。教区又於本年七月,推出《发展信仰小团体指引》小册子丶「香港天主教基基团联会」,则於十月六日庆祝成立二十周年。
十月二十一日~二十四日:为庆祝梵二《礼仪宪章》颁布五十周年,包括中丶台丶港丶澳的十六个亚洲国家及地区约一百八十人,出席在香港召开的第十七届「亚洲礼仪论坛」,探讨礼仪牧灵与梵二精神。
十一月十七日~二十一日:教区终身执事委员会举办「全球华人终身执事交流大会」,出席者包括来自美国丶加拿大丶比利时丶澳洲的十二位海外代表,及本港的十三名代表。
十一月二十四日:教区假香港大球场举行「信德年」闭幕礼,主礼的汤汉枢机同时宣布,教区来年的牧民重点为「深化教理˙重温梵二」。汤枢机随後於其将临期牧函详细[阐释该重点。
十二月一日:教区特别於各堂区,以支持香港明爱筹建私立天主教大学。香港明爱已多个月以来,以不同的公开方式(包括政府拨出的配对基金)募捐经费。
教区正式成立已尝试运作数年的「教区关顾同性吸引人士牧民小组」,以面对本港(一如外国)日渐扩散及广为社会大众「包容」和「尊重」的同性恋文化及生活方式。「平等机会委员会」期在下一年的第一季,就性小众被歧视的个案展开谘询,并最後由政府就消除「性倾向歧视」,提出立法建议。
二0一二年
教区在本年继续就慕道班导师的资格和慕道课程作检讨,并趁教区教理中心及教区教理委员会分别成立五十及四十五周年的机会,检讨该两组织的角色和功能。教区另推出有系统的「信仰小团体」领袖培育课程,又於十一月一日成立「教区教友延续培育委员会」。此外,为按照《2004教育(条订)条例》的规定,在二○一三年九月以「法团校董会」取代传统的校董会,天主教学校均作出准备。天主教教育事务处则多次举办讲座,介绍「法团校董会」的理念和运作,以及天主教学校办学理念和使命。
一月六日:教宗本笃十六世宣布擢升汤汉主教及全球二十一位神长为枢机。擢升仪式於二月十八至十九日於梵蒂冈举行,并有教区观礼团参与。教区於三月三日,假主教座堂举行为汤汉枢机祈福的圣祭。
二月十九日:教区发表《向香港未来特区政府的一些期望》,呼吁政府於二○一七年落实行政长官及全体立法会议员以「全民普选产生」,并改善在房屋丶医疗丶教育及退休保障四大范畴的政策。
三月二十四日~三十日:香港教区的姊妹教区─德国埃森教区─的奥弗贝克主教,率团访港。
六月二十一日:汤汉枢机就特区政府计划推行的「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发通函给全体天主教办学团体丶校监及校长,并且强调,「国民教育」必须教导青少年正确的「爱国精神」丶摒弃偏狭的「国家主义」,并以持平和批判精神来学习中国文化丶传统和历史,取其优点,并以福音精神和普世认同的价值,补其不足。在社会人士的激烈反对下,特区政府於九月八日宣布各办学团可自行决定是否开办「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教区把国民教育纳入一向在天主教学校推行的「宗教及道德教育课程」,并成立「德育及公民教育工作小组」,以编写相关教材供天主教学校采用。
九月二十三日:教区发表《香港天主教会对新一届特区政府的一些建议》,呼吁政府推广婚姻及家庭的核心价值,并彻底消除贫富悬殊日渐恶化的社会现况。
九月二十七日:曾在香港工作多年的思高圣经学会创立人丶方济会士雷永明神父,於意大利西西里阿基雷尔市荣列真福。在他领导下,「学会」於一九六八年完成圣经的天主教版中文译本。
十月七日~二十八日:汤汉枢机出席世界主教代表会议,并获教宗本笃十六世任命为主席团成员之一。大会以「新福传」为主题。
十月二十六日~十一月一日:教区举办全球华人「教友职务交流大会」,出席者包括来自十个海外国家或地区约一百名教友,其後,於十一月内,本港的教友代表回访该等国家或地区的教友团体。
十一月七日:立法会否决就「性倾向歧视」立法作公开谘询的动议。该动议原是同志团体及部分立法会议员提出,理据为同性恋人士因被歧视而未能享到应有的公民权利。然而,一些基督教及天主教团体担心,一旦引进法例,将会损及婚姻及家庭的核心价值,并最後会导至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及对不认同同性恋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士造成「逆向歧视」。在十二月,基督教丶天主教及回教人士会晤「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的官员,就特首可能於翌年初施政报告中重提「性倾向歧视」立法的议题而表达关注。由於同性恋文化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接纳,教区感到有逼切需要从牧民及法律角度正视这议题。
十二月十六日:教区假东涌亚洲国际博览馆举行「教友年」闭幕礼及「信德年」揭幕礼。
二0一一年
一月一日:汤汉主教於主教座堂主持「世界和平日」弥撒时,为教区的「教友年」揭幕。「教友年」的目标是让教友回应「圣化自己丶圣化他人丶圣化世界」的圣召和使命,相关的活动主要是为推广教友培育和信仰小团体。教区於四月二十一日宣布,把「教友年」延长至二O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一月:教区颁布《教区教理讲授指南(试用本)》,试用期为五年。《指南》由教区教理中心编写,并以宗座圣职部一九九七年颁布的《教理讲授指南》作为依据。教区的一个专责小组,一直於本年就慕道班导师及慕道课程的现况作检讨。
五月:明爱徐诚斌学院获批准易名为「明爱专上学院」,并可於下学年开办一些学士学位课程。
五月二十三 ~ 三十日:汤汉主教由教区代表团陪同,官式访问德国埃森教区。该教区与香港教区自一九五八年起成为姊妹教区。
六月三日:耶稣会宣布,正向政府申请粉岭皇后山用地,并拟於二O一四年在该处开办本港首间提供博雅教育的大学。该幅地面积十六公顷,原为军营,其後被政府规划,供兴建私立大学之用。
六月十六日:法律改革委员会发表《慈善法谘询文件》,并以改善本港注册慈善团体的透明度,以及问责和监察机制为理由,建议引进多项规管这些团体的守则。本港多个团体,包括一些宗教团体,认为在法律上给予「慈善团体」狭窄的定义,会对人权丶社会正义和宗教自由的倡议,造成障碍。教区於九月中旬去函法改会,反映其关注。
八月三十日:天主教教育事务处就教育局於五月十三日发表具争议性的《德育及国民教育课程指引谘询稿》作出以下回应:「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比「德育及国民教育」课程较为合适。正确的爱国情怀,能令学生以批判眼光去热爱自己的祖国及其文化和传统,同时令他们紧记,自己也是「世界公民」,而且也应珍惜「普世价值」。
九月二十二日:汤主教决定,教区延迟至翌年将临期首主日才采用宗座颁布的罗马弥撒经书新英文译本,以便更广泛及深入地为信友提供相应的培育。
十月十三日:终审法院经十月三日的聆讯後,裁定教区认为《2004教育(修订)条例》抵触基本法并严重损及天主教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使命而申请司法覆核败诉。该《条例》规定,全港资助学校必须设立「法团校董会」。终审法院的裁决,总结了教区与政府过去十年以来的争议。教区同日发表声明,对败诉表达遗憾,但承诺继续贯彻天主教教育理念及办学宗旨,献身教育。其後教区向教育局争取为天主教学校设立「法团校董会」较有利的条件。教区亦草拟一份「法团校董会」标准章程,供教区开办的学校执行,并供其他天主教办学团体(修会等)参考。
十月十九日:陈日君枢机於柴湾慈幼静修院举行记者招待会,并发表声明,重申他反对《2004教育(修订)条例》的理由。为表达他对教区就该《条例》申请司法覆核而遭败诉的悲痛,他於记者会後连续三日祈祷和禁食。法院裁决後不久,有传媒报导,谓陈枢机曾先後收取苹果集团主席黎智英约港币二千万元的捐款,陈枢机於是借记者会的机会,澄清他收受的捐款只供慈善及宗教用途。
十一月十二日:真福若望保禄二世的圣髑永久供奉於主教座堂,供信友公开敬礼。该项礼仪,於大礼弥撒中举行,由汤汉主教主持。
十一月十八日:负责选举委员会宗教界界别分组的选举主任,以抽签方式,从四十四位参选的天主教人士中,选出十位,出任选委。已扩大至1200成员的选委会,将於翌年三月推选下一任特区行政长官。由十一月起,两位最热门的竞选者 ─ 唐英年和梁振英 ─ 展开激烈的竞选活动。
十二月三日:圣女小德兰双亲 ─ 真福路易及泽莉•马丁 ─ 的圣髑,永久供奉於九龙塘圣德肋撒堂,供信友公开敬礼。仪式由陈志明副主教主持。圣髑自本年一月起,曾巡回供奉於多个堂区,供信友敬礼。
二0一0年
今年教区遗憾地须处理数宗涉及一位执事(裁定有罪,并被判短期入狱)及几位司铎的性丑闻个案。为正视此问题,教区於四月二十三日及六月十六日为圣职人员举行讲座,而汤汉主教亦於八月五日及十日,分别致函修会及使徒生活团区会长,以及全体圣职人员。
二月三日:上诉庭维持高等法院的原判,不接纳教区就《2004年教育(修订)条例》提出的司法覆核申请。同日教区发表公开声明,对裁决表示失望,但承诺继续与政府合作,提供持守天主教传统价值及精神的优质教育。
三月:汤汉主教在主教公署成员陪同下,展开他就任教区主教以来的堂区牧访。
十月十七日:约二万名信友参加假香港大球场举行的传教节庆典,主题为「司铎的召叫丶教友的福传」。
十二月十三日:教区获准向终审法院提出《2004年教育(修订)条例》的司法覆核申请。汤汉主教促请天主教学校,在终审法院未就此诉讼作裁决前,暂时不要成立《法例》所规定成立的「法团校董会」
十二月:教区教理中心向汤汉主教呈交其编写的《天主教香港教区教理讲授指南(试用本)》,以供颁布。
汤汉主教在电视台发表致香港市民的「圣诞文告」,反映了本港众多天主教信友和市民的立场,对两位在中国大陆被囚禁的人权份子,即获本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刘晓波,及揭露毒奶粉真相的赵连海,表示支持。汤主教亦对为维护宗教自由而被囚的地下教会圣职人员,以及被迫参加郭金才主教非法祝圣礼 (十一月二十日) 和中国第八届代表而哀伤抗议的公开教会圣职人员,致以深挚的敬意。
十二月二十三日:教宗本笃十六世任命鲍思高慈幼会圣母进教之佑中华会省的韩大辉神父为万民福音部秘书长,同时擢升他为鍚拉领衔总主教。韩神父曾於其修会担任不同职务,且为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神学教授及国际神学委员会成员。
十二月三十一日:教区为「司铎圣召年」举行闭幕礼,在中环遮打花园举行傍晚祈祷聚会,随後举行由该地点至坚道主教座堂的耶稣圣婴出游,并在座堂举行包括汤汉主教讲道及咏唱「感恩曲」(Te Deum)的圣体降福。
二00九年
二月二十二日: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庆祝成立金禧。陈日君枢机主持第五十届周年大会及圣祭礼仪(主教座堂),并出席晚宴;总会另在二月二十八日,假湾仔伊利沙伯体育馆举行综合晚会。
四月十五日:教宗本笃十六世按法典401条1项的规定,接纳已届退休年龄的陈日君枢机辞任香港教区主教;同日汤汉助理主教继任为香港教区第七任教区主教。陈枢机退休後,专注有关中国天主教会的事务。
四月二十日:杨鸣章丶陈志明及林铭三位神父出任副主教。汤汉主教依循教区既定方向丶政策及措施,并无引进重大改变。
四月三十日:逾二千信众於主教座堂参与汤汉主教履任教区主教的祈福弥撒。
五月二十四日:教廷发表教宗本笃十六世《致中国天主教会》的信函(2007年5月27日)的《纲要》。作为教廷「中国事务委员会」成员的陈日君枢机,则於本年11月发表同一教宗信函的《解读》。教廷国务卿贝尔托内枢机於十一月十日致函中国的司铎,期望他们在「司铎年」内促进修和与对话。
六月二十八日:圣保禄年闭幕礼(主教座堂)。
七月一日:九龙油麻地圣依纳爵牧民区域纳入九龙塘圣德肋撒堂区。
七月一日:为纪念「全球司铎的主保」 - 圣若翰维雅纳 - 逝世一百五十周年,教宗本笃十六世宣布普世教会庆祝「司铎年」(19/6/2009-19/6/2010)。
为(一)提升司铎的神修丶延续培育及职务,及(二)推广司铎圣召,尤其教区司铎圣召,汤汉主教以教宗公布的「司铎年」作为依据,宣布教区庆祝「司铎圣召年」(1/7/2009-31/12/2010)。
七月三十日:汤汉主教接受电视台访问时,对政府拟从速推行的校园抗毒计划表示支持,但同时强调,向青少年传递关爱及灌输健康的人生观,才是解决滥药问题的治本之道。汤主教的言论於随後数月引起教育界丶社工丶家长及学生的广泛讨论。最後政府醒觉,校园验毒如要有成效,必须有周详计划和充份配套。
十一月十七~十八日:教区就二00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高等法院对《2004教育(修订)条例》的裁决,提出上诉。
十一月十八日:香港特区政府发表《二0一二年行政长官及立法会产生办法谘询文件》,展开为期三个月的公众谘询。由於舆论普遍对特区的民主化进展感到不满,社会民主连线和公民党於十二月中旬决定采用立法会直选议员「五区总辞丶变相公投」的方式,催逼特区政府加速民主化的步伐。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於二00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决定,特区可於二0一七年普选行政长官,并且不早於二0二0年普选立法会。
二○○八年
一月一日:坑口圣云先堂区纳入将军澳圣安德肋堂区。
在本年内:
教区考虑《牧民手册》(1982年出版)的各项修订建议,并在圣职人员学习营(一月二日至四日),作特别讨论。
一个由陈志明副主教召集的专责小组,着手探讨教区教理中心两年制基本课程,以谋求改善慕道班导师的质素及延续培育。
教区透过与教育局谈判,就成立《2004年教育(修订)条例》所要求的「法团校董会」,尝试取得政府的最大让步。教区同时透过谘询法律意见,为申请司法覆核以解决这项争议作出准备。特区政府要求所有学校,包括天主教学校,最迟於2012年成立「法团校董会」。
教区联同其他基督教关注小组,参与政府修订《家庭暴力条例》及《淫亵及不雅物品管制条例》的公开谘询。教区另经「天主教教育事务处」丶「教区婚姻与家庭牧民委员会」丶「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丶「明爱家庭服务部」及其他天主教组织的培育活动及书刊,推广性教育丶贞洁美德及家庭生活。
一月三十日:汤汉主教获教宗本笃十六世委任为香港教区助理主教。教区於二月假主教座堂为汤主教举行祈福弥撒。
三月二十一日(圣周五):陈日君枢机获教宗邀请,撰写教宗於罗马斗兽场主持的拜苦路仪式的祷文及默想。
四月十~十一日:宗座外方传教会庆祝来港一百五十周年。该会在以往及目前,合共有二○七位会士於香港献身福传。
五月十二日:中国四川发生严重地震。教区特为灾民祈祷,并发起紧急赈灾及灾後重建募捐,为期至翌年五月底。
五月:圣高隆庞传教会总部由爱尔兰都柏林迁至香港。
因中国政府以公安理由不批准香港教区组织的朝圣团於五月二十四日(圣母进教之佑纪念日)— 即教宗本笃十六世於二○○七年致中国教会信函中定为全球为中国教会祈祷的日期—前往上海佘山圣母朝圣地,教区被逼取消该朝圣活动。但在本港,教区则筹办了圣母进教之佑九日敬礼,特别为中国教会祈祷。
六月二十七日:陈日君枢机由汤汉助理主教陪同,前往罗马述职,并晋谒教宗本笃十六世。教宗鼓励香港教区「继续对中国教会作出贡献」。
六月二十九日:教区为庆祝「外邦人的宗徒」诞生二千年而举行「圣保禄年」(28/6/2008-29/6/2009),由汤汉助理主教於主教座堂主持开幕圣祭礼仪。
七月十五~二十日:第二十三届世界青年节於澳洲悉尼举行。来自一百七十多个国家的四十万出席者当中,约五百名为香港青年。
八月八日:汤汉助理主教与澳门黎鸿升主教应中国政府邀请,出席北京奥运开幕礼。
九月二十日:教区中文周报—公教报—庆祝创刊八十周年。
十月一日:巴黎外方传教会庆祝创会及在亚洲福传三百五十周年。
十月十二日:逾七千信友出席假柴湾小西湾运动场举行的传教节庆典,主题为「与圣保禄同行」。几个修会及传教会分享它们的神恩及福传经验,并有强调基督徒福传使命的「薪火相传仪式」。在十月内,教区另举办了三次类似的分享会。
十月五~二十六日:陈日君枢机与香港天主教圣经协会会长林锦玲女士出席於罗马召开的世界主教代表会议。大会主题为「教会生活及使命中的天主圣言」。
十一月:「教区会议後监察小组」呈交第二份报告(15/9/2005-14/9/2008),就本港堂区对教区会议优次的执行,作一检讨。
十一月二十七日~三十日:「第十四届亚洲天主教医生协会联盟会议」於香港举行,由香港天主教医生协会主办,并以「在现代医学中保持人的尊严」为主题。出席者包括超过十个亚洲区国家的一百二十多位公教医生及宗座医疗牧民委员会主席罗萨诺枢机。
十二月四~八日:宗座万民福音部秘书萨拉总主教应陈日君枢机邀请,来港作官式访问。
十二月六~七日:经一年的筹备後,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庆祝建堂一百二十周年。
十二月十四日:汤汉助理主教出席庆祝「六宗教领袖座谈会」成立三十周年的仪式。座谈会的宗旨是推广本港佛教丶道教丶孔教丶回教丶基督教及天主教之间的交谈。
十二月二十四日:陈日君枢机证实,他的退休申请已获教宗接纳,并将於翌年上半年生效。他期望日後能专注有关中国教会的事务。
二○○七年
为按照教区会议(2000-2001)的建议去推广家庭生活,教区定2007-2008两年为「家庭年」。
三月:「教区会议後监察小组」呈交首份报告(2003年9月— 2005年9月),就教区委员会及机构对教区会议优次的执行,作一检讨。
三月十九日:本年一月届七十五岁的陈日君枢机获万民福音部部长狄亚士枢机通知,教宗本笃十六世未有采纳他再三提出的退休请求。教宗要求陈枢机留任为香港教区主教,并尽力协助宗座处理与中国教会有关的问题,直至另有安排。其後,按陈枢机的请求,宗座就香港助理主教的人选作出谘询。
五月二十七日:教宗本笃十六世发表致中国天主教会的信函,论及政教关系丶教会团体的共融丶主教的任命及一些牧民事项。教宗亦建议,将来每年五月二十四日,圣母「进教之佑」纪念日,可定为全球信友为中国教会祈祷的日子。陈日君枢机为信友提供该信函的中译本,并主持几次公开讲座,以解释信函内容。
七月:为促进天主教学校学生的信仰培育,教区决定聘用一全职团队,附属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办事处,以支援天主教学校的牧民工作者。
九月~十月:个别总铎区举办布道会等福传活动,以庆祝一年一度的传教节。
十月:为方便特区政府评估「校政执行委员会」(一九九七年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七号报告书所建议)作为「校本管理」的一个模式,陈日君枢机委托香港教育学院,对已成立「校政执行委员会」的天主教学校作调查,并选择其中几间的情况作深入研究。
十月二十一日:惩教署於赤柱的职员训练院举办「更生服务巡礼」,介绍本港非政府机构对在囚及更生人士的服务。「天主教香港教区教友监狱福传组织」为协办团体,而汤汉辅理主教则为主礼嘉宾之一。
十一月三日~十三日:唐高枢机应教区邀请,抵港主持圣职人员的周年退省,并为教友主持以「圣体敬礼」为题的讲座,及与男女会士会晤。
十一月十二日:陈日君枢机与教育局局长孙明扬会晤,商讨按照《2004年教育(修订)条例》,教区可否在天主教学校成立「法团校董会」一事上,有更大酌情权。政府会尝试考虑这可能性。另一方面,教区就上述《条例》所申请的司法覆核,定於二○○八年三月十三日进行。
十二月十二日:经本年夏季一轮具争议性的公开谘询後,曾荫权特首向中国人大常委会提交有关香港政制发展的报告。他指出,过半的香港市民支持於二○一二年引进普选(为特首及立法会的选举)。然而,他认为把普选延至二○一七年的建议,有更大可能获得立法会三分之二议员的支持。二○一七年这建议,亦似乎更符合基本法所提示的「循序渐进」地发展的原则。(参照45丶68项)
十二月二十九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否决香港特区於二○一二年普选行政长官的方案,但容许特区於二○一七年普选行政长官,并其後(不早於二○二○年)普选立法会。
二○○六年
二月二十二日:陈日君主教及全球各地十四位神长,获教宗本笃十六世擢升为枢机。教区派观礼团出席三月二十四日 — 二十五日於梵蒂冈举行的新枢机擢升仪式。
五月四日:在未经圣座批准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於四月三十日及五月三日,分别安排马英临神父及刘新红神父非法地被祝圣为昆明教区主教及芜湖教区主教。圣座及陈日君枢机均对这些损及教会权利的行动提出强烈谴责。
五月七日:西贡盐田梓村圣若瑟小堂荣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之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优良奖」。
七月三十日~八月五日:第四届「亚洲青年节」假YMCA乌溪沙青年新村举行,主题为:「青年 — 亚洲家庭之希望」。参加的青年约250名来自香港丶30名来自中国丶500名来自其他24个国家,主要属亚洲区。
八月三十一日:为简化架构及善用资源,教区解散辖下之教友培育委员会及相关之办事处。日後各堂区及总铎区在教友培育方面,须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十一月八日:於二○○七年负责选举特区行政长官的选举委员会的宗教界界别选举主任,以抽签方式,从十九名天主教参选人当中,选出七位(六位教友及一位教区司铎)。
十一月十四日:香港教育学院「宗教与心灵教育中心」成立。除圣公会丶道教及佛教外,香港教区亦有捐款(300万港元)。
十一月十九日:将军澳圣安德肋堂祝圣。
十一月二十三日:按教区请求,高等法院就《2004教育(修订)条例》进行司法覆核,但裁定教区败诉。裁决指出,该条例并无抵触香港基本法,而教会团体所享有的宗教自由,并不包括否决公共教育政策的权力。修订条例规定,为落实校本管理政策,所有津贴学校必须最迟於二○一○年成立「法团校董会」,其成员的百分之四十,须从家长丶教师及校友人中选出,馀下百分之六十的成员,则由办学团体委任。司法覆核後,教区公开声明,将继续在教育事业上提供服务。教区亦直接向终审法院提出上诉。
十二月:教区决定明年一月起,按天主教法典492-494条的规定,设立教区财务委员会及任命教区财务主任。
十二月四日:中国非法祝圣王仁雷神父为徐州教区助理主教。圣座及陈日君枢机均提出强烈谴责。
二○○五年
三月十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请辞;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出任署理特首。新一届特首定於七月十日选出。
四月二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於晚上九时三十七分病逝。三百万信徒及其他人士前往梵蒂冈悼念教宗。在本港,於四月四日傍晚及四月七日上午,分别有约六千信众於主教座堂出席悼念教宗的弥撒。本港及外国传媒纷纷对教宗生平作详细报道,并推崇他为致力促进公义丶世界和平及人类团结的一代伟人。
四月二十五日:为新任教宗本笃十六世(四月二十四日就职)的大礼祈福弥撒於主教座堂举行。
五月八日:以「福传新文化」为主题的「福传年」闭幕礼於红磡香港体育馆举行。
六月十六日:曾荫权获特区「选举委员会」796位成员中之710人支持,当选为特区行政长官。
六月二十四日:曾荫权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八月十五~十九日:亚洲主教团协会於香港教区举办首届「东亚区妇女大会」。
八月十六~十八日:「原创文化」第三届国际研讨会於圣神修院神哲学院举行,出席的学者来自香港丶台湾及中国大陆。
十一月三日: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成立「天主教研究中心」;教区为此捐助七百万港元。
十一月五~六日:经一系列的讲座丶热心敬礼及退省等活动後,「圣体年」闭幕礼於铜锣湾基督君王小堂举行。
十一月七~十二日:香港教区的神职人员假上海金泽神修培育中 心,举办周年退省。
十一月二十七~三十日:逾三百位来自亚洲十八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假香港医学专科学院举办的公教国际医务协会第九届亚洲区会议,主题为「健康家庭 — 医疗工作者的使命」。筹备组织为香港天主教护士会。宗座医疗事务委员会主席骆山诺枢机亲临参加。
十二月四日:估计约二十五万市民参加游行,抗议特区政府辖下的「政制发展专责小组第五号报告」提出的「二零零七年行政长官及二零零八年立法会产生办法 — 建议方案」。最严厉批评方案的人士,包括陈日君主教。该项方案并未根据基本法(45条)的指示,按香港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为普选提供路线图或时间表。
十二月六日:教区就「2004年教育(修订)条例」是否符合基本法(136, 137, 141条),向高等法院申请司法覆核。
十二月十三~十八日:特区政府於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世界贸易组织第六届部长级会议。来自多个国家的示威者抵港,反对「全球化」。最後部分示威者诉诸暴力。陈日君主教及人权组织对警方向九百多名和平示威者不人道的对待及无理逮捕,提出强烈谴责。
十二月二十一日:特区政府的政改方案以立法会议员34人支持丶24人反对及一人弃权而遭否决。
二○○四年
七月一日:大批信友与陈日君主教在维园参与祈祷会。其後,信友们联同成千上万的市民,参加了一项向政府抗议的和平大游行。群众主要表达对民主的诉求,尤其是要求特区政府於二○○七年及二○○八年分别以直选选出特区首长及全体立法会议员。该游行显示广大市民已加深社会意识并渴求民主,诉求不仅限於经济民生。
九月二十日:教区发出有关教会场所卫生丶圣祭及其他圣事的守则。
十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为庆祝传教节,教区於红磡香港体育馆举行布道会及共祭弥撒,并为「圣体年」举行开幕礼。「圣体年」 (二○○四年十月至二○○五年十月)乃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为普世教会所定,并以「感恩祭是教会生活的泉源与高峰」为主题。教区拟举办一系列的活动,以达至教宗提供的两个主要目标,即:复兴作为教会原始庆节的主日感恩祭,及推广於弥撒外对圣体的敬礼。
十一月一日~四日:来自亚洲各国及地区(包括台丶港丶澳)的礼仪专家及教区礼仪委员会代表於台北出席「亚洲礼仪论坛」,研讨宗座礼仪及圣事部於本年四月二十三日发出的「救赎圣事」训令(有关圣祭礼仪的守则)。出席者提出一些把宗座守则适应於亚洲独特环境的建议。
十一月二十日:立法会於七月八日通过《2004年教育(修订)条例》草案。新法例於二○○五年一月一日起生效,并规定所有资助学校的校董会,为促进校本管理,必须最迟於二○一○年法团化,而校董须包括被推选的教师丶家长丶旧生代表及独立人士。教会担忧日後既没有名堂去督导它所开办的学校,亦无法确保其教育理念能得以落实。陈日君主教於十一月二十日致函全体天主教学校,敦促它们维持现存校政架构,不必於二○一○年之前成立法团校董会。然而,为促进学校所有持份者共同参与校政,各校应於二○○四 - ○五学年内,於日常运作层面,成立一九九七年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七号报告书所建议丶由教师丶家长及旧生为成员的「校政执行委员会」。同时,各天主教学校应作好准备,物色与教会持同一教育理念丶有潜质成为校董会的人士。
在本年内,教区引进为贮存牧民资料及堂区户籍纪录的中央电脑化系统。该系统使教区与各堂之间,及堂区彼此之间,在牧民资料上得以联系互通。
二○○三年
二月二十一日~六月二十三日:非典型肺炎「沙士」(SARS: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肆虐香港,以致百业萧条,整个市面几乎陷於瘫痪。特区政府尤其於受「沙士」感染的地区,和医院丶学校及挤逼或公共地点,实施一系列的卫生及检疫隔离措施,以防范「沙士」扩散。「世界卫生组织」把香港列为疫埠。为确保卫生起见,教区亦实施了一连串临时的牧民措施。「世卫」於六月二十三日宣布香港从「沙士」疫埠名单上除名,当时因受感染而去世的人数已达296。
七月一日:为数五十万的香港市民,包括很多天主教信徒,集体上街游行,抗议特区政府未经广泛和透彻的公开谘询,欲仓卒地按《香港特区基本法》第二十三条,通过《国家安全条例草案》。很多市民忧虑,该项禁制叛国丶分裂国家丶煽动叛乱及颠覆等活动的草案一旦成为法例,会轻易导致基本人权受侵犯。陈日君主教参加了假维园举行的游行前祈祷聚会。草案原定於七月九日由立法会经二读通过,但特区政府於七月七日宣布押後通过该项具争议性的草案。
八月十七日:八位同性恋组织「彩虹行动」的极端份子闯进主教座堂,扰乱一台进行中的主日弥撒,以抗议天主教教会反对同性「婚姻」的立场。宗座信理部於六月三日发出一份「有关赋予同性配偶法律地位建议的考虑」的文件,申明教会该立场。上述事件後,陈日君主教与一些同性恋组织的人士会晤,澄清教会立场,并重申教会并不歧视同性恋人士。
十月十九日:教区假香港大球场举行传教节庆典,项目包括(一)以公念玫瑰经作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所定的「玫瑰经年」(二零零二年十月至二零零三年十月)的闭幕礼:(二)为教区会议所建议的「福传年」(持续至二零零五年复活节)举行揭幕礼。
本年为教区辖下的社会服务组织—「香港明爱」—成立五十周年。该组织承诺,将配合政府缩减的资助,以及政府以社区为本的综合社会服务新政策,继续关怀弱势社群。
在本年内,教区亦曾处理以下事项:
与天主教医护人员合作,为司铎及会士厘定医疗保健及安老计划;
遵照天主教法典,设立「教区财务委员会」,并於两年筹备期内(二零零三年八月一日至二零零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成立过渡性的「教区财务小组」;
联同「香港办学团体协会」的其他成员,与特区政府就《2002年教育(修订)条例草案》作交谈;
考虑在天主教学校内设牧民工作者;
成立「教区组织内未成年人受性侵犯」关顾小组(十二月一日生效)。
十二月七日: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荣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之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二○○二年
一月一日:九龙何文田圣神堂召区被废除,并与九龙马头围进教之佑堂区合并。
五月二日:一份本港报章——南华早报——於头版报导,在胡振中枢机的主教任期内,曾有三位天主教司铎涉及娈童行径。随後数周内,教区因另一些司铎及会士被指涉嫌娈童而受到空前的震撼。这些事件促使社会大众及教会更关注如何保障未成年人免受性侵犯。教区决定成立跨专业小组,以确保未成年人在教会组织内免受性侵犯。
八月四日:九龙秀茂坪洁心堂区被废除,并与九龙塘耶稣复活堂区合并。
九月八日:胡振中枢机颁布教区会议(二○○○年三月四日—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的议案及牧民优次。在一封以「热爱生命,珍惜天恩」为主题的牧函中,胡枢机厘订了推行教区会议十项首要牧民优次的十年计划大纲。
九月二十三日:胡振中枢机因六月中旬以来健康一直恶化而病逝,享年七十七。助理主教陈日君随即接任为香港主教。胡枢机於九月二十八日举殡,由万民福音传播部部长塞佩枢机主礼。
十月六日:新界天水围圣叶理诺堂祝圣。
十月二十日:陈日君主教履任为香港教区第六任主教的祈福弥撒於主教座堂举行。
——:尤其在本年下半年度,教区联同一些基督教团体丶法律界人士丶人权组织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根据基本法第二十三条引进公安条例,提出质疑。各界人士忧虑,法例一旦通过而未经充份的谘询过程,包括「白纸草案」的程序,日後可轻易地损及基本公民权利。教区亦对立法会即将通过的《二○○二年教育(修订)条例草案》表达关注。该条例如获通过,很可能会削弱教会在开办天主教学校及推行天主教教育这两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二○○一年
一月一日:教区以「基督救恩迈向第三个千年」的布道会形式,假香港大球场举行公元二○○○大禧年闭幕礼。
八月八日:经香港学术评审局评核後,明爱徐诚斌书院获教育署升格为「学院」,并按专上学院条例第320章注册。
十一月十日:湾仔圣母圣衣堂(重建)祝圣。
十二月:教区率先维护香港居民在中国内地出生的子女,在持着担保书(「行街纸」)等候法院裁决其居港权期间,所应享有的入学基本人权。教区质疑特区政府禁止这些「无证儿童」在港入学的法例。教区辖下的两间私立小学——圣贞德小学及伍华书院小学部(上午校),以及几间外界小学收容该批儿童,并为他们作上课的特别安排。在舆论,尤其法律界及教育界人士的要求下,人民入境事务处应允覆核该批儿童的入学申请。
十二月三十日:教区会议闭幕礼於主教座堂举行。期间七个草案小组向胡振中枢机呈交177项决议案。较早时教区会议代表给该等决议案选出十项优次,涉及深化教友的培育丶推广信仰小团体丶改善慕道班丶促进基督化的婚姻及家庭生活丶在堂区及天主教学校推广青少年的牧民服务丶加强教会领导者及一般教友对社会正义的关注丶积极向外教人士福传,以及成立一所本地的天主教大学。此外,特为外籍人士而设的专责小组,亦向胡枢机呈交建议书。
二○○○年
一月一日:公元二千禧年教区庆典假扫杆埔香港大球场举行。本年内有多项禧年活动,包括到教区指定的九个地点朝圣,长者及伤残人士的活动,及圣体大会等。
三月四日:教区会议开幕仪式(主教座堂)及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教区中心)。参加者约有二百位信徒及数位作为观察员的基督教领袖。会议的七个辖下小组,分别讨论教友培育与职务丶青少年牧民丶关社丶福传丶婚姻与家庭牧民丶教育及文化丶教区司铎的圣召栽培及延续培育。为使操英语的信友能在教区会议有较充份的代表性,教区於本年八月成立「外籍人士牧民服务检讨专责小组」。
五月一日:教区於柴湾海星堂成立第二间劳工牧民中心。
五月二十二日:教区颁布的「外籍人士牧民服务指引」。
六月十四日:特区政府公布本年九月第二届立法会选举之「选举委员会」委员名单,按照教区「被动配合」的立场,特区政制事务局由十七名自愿报名参选的天主教信徒中,选出七人(包括六名教友丶一名教区司铎)为选委会委员。
七月九日:由教区视听中心制作,共二十六集的电视宗教节目——<始终系天主>(Alpha Omega)——开始由有线电视播放。
八月十三日:九龙彩云村圣方济沙勿略堂区被废除,纳入彩虹村圣家堂区。
十月一日:九龙黄大仙圣云先堂区被废除,纳入新蒲岗善导之母堂区。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於梵蒂冈为一百二十位中华殉道者(包括八十七位华籍信徒及三十三位外籍传教士)宣圣。此项举指触发中国政府严厉谴责。中方声称该批殉道者为西方帝国主义者及殖民地主义者的帮凶,加上某些殉道者的道德生活,声名狼藉,而且教廷定中国国庆日为宣圣日是有意侮辱中华民族。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事处曾促请香港教区低调处理宣圣庆祝活动,但教区及修会团体自九月至十一月的各项活动照原定举行。传媒亦多番评论宣圣问题,及香港自「九七」回归以来在「一国两制」原则下所享有的宗教自由问题。
一九九九年
六月六日:胡振中枢机发表牧函(五月三十一日签署)支持港人内地出生的子女的居港权,并批评特区政府为维护香港长远利益,寻求人大常委解释基本法,以推翻特区终审法院本年一月二十九日承认上述居港权的裁决。借助人大常委释法,足以「引发香港人对内地人的抗拒,……动摇港人家庭的根基丶使人怀疑中央推行『一国两制丶高度自治』的承诺,打击国际人士对香港的信心……。」特区政府於六月十七日由保安局局长发出的一份声明,否定胡枢机所作的批评。
六月二十日:沙田华福堂区被废除,并被纳入邻近的圣欧尔发堂区及圣本笃堂区。
七月四日:青衣岛圣多默宗徒堂祝圣。
七月六日:中国政府以梵蒂冈与台湾维持外交关系为理由,拒绝批准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访港,为主教代表会议亚洲特别大会主持闭幕礼。
七月十九日:教区颁布「堂区关社组指引」。各堂区须最迟於翌年八月一日成立关社组。
八月:教区同意以「被动配合」方式参与下届立法会选举:教区单独核实参选「选举委员会」的天主教人士的信徒身份,另由宪制事务局抽签选出其中六至七位出任选委会委员。
八月二十五~二十九日:亚洲主教团协会平信徒办事处召开第五届东亚区教友大会,由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为东道主,并以「迈向教会更新的教友培育」为主题。
九月一日:九龙长沙湾基督君王堂区被废除,并被纳入李郑屋村圣老楞佐堂区。
十月一日:胡振中枢机宣布,翌年召开教区会议,以配合公元二○○○年开创的新纪元的牧民及福传上的需要。
十月二十二~二十四日:陈日君主教及汤汉主教出席由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主持,并於新德里举行的主教代表会议亚洲特别大会(九八年四月至五月於梵蒂冈召开)闭幕礼。
十二月二十四日:胡振中枢机於主教座堂主持作为公元二千禧开幕礼的黄昏祷,并派发「白冷之光」给各堂区代表。有线电视现场直播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於梵蒂冈主持的「开启圣门」仪式。
一九九八年
正如亚洲其他地区,香港因受到去年十月以来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经济严重衰退,失业率达至百分之5.3,为一九七三年以来之最高点。信徒对这现况深表关注。
教区於本年(圣神年)内,继续积极筹备庆祝公元二千禧年。为面对司铎日益短缺的情况,教区考虑合并一些堂区及废除一些弥撒中心。
二月九日:为以「被动配合」方式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选举,教区公布「选举委员会第三届别宗教界分组天主教香港教区产生七名委员的办法」。有意参选的信徒,可按个人身分向三个组别之一报名,即堂区及总铎区组别丶教友组织组别丶教区委员会及机构组别。
三月十三日:去年十二月一日未获教育署批准以英语授课的十间天主教中学,其中七间上诉得直,下学年可继续以英语授课。教区重申,将继续推行母语教学丶提高英语水准及两文(中丶英文)三语(粤语丶普通话丶英语)的教育政策。
三月十八日:来自总铎区的四名教友及一名司铎(徐锦尧神父),以及两名来自教友组织的教友,获选为第一届立法会「选举委员会」委员,隶属该委员会第三届别宗教界分组(天主教香港教区)。
四月:两名教友,即天主教机构职员协会主席吴日华及身为会计师,「选举委员会」委员并多年参与教会事工及社会服务的许德辉,分别循劳工界功能组别,及以独立无党派人士并循「选举委员会」,参选立法会议席。
四月十九日~五月十四日:陈日君助理主教及汤汉辅理主教前卦梵蒂冈,出席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召开的主教代表会议亚洲特别大会。亦获邀请的中国四川省万县教区段荫明主教及徐之玄助理主教则未获中国政府批准出席。
九月十五日:胡振中枢机发表「环保」牧函。
十月二十五日:香港圣公会教省成立及首任大主教暨教省主教长邝广杰主教升座。
十月三十一日:经考虑目前新环境後,胡振中枢机解散「海外华人教友牧民服务处暨牧民委员会」。
一九九七年
教区於本年(基督年)开始筹备庆祝公元二千禧年,并厘定为期三年的主题:「藉着基督,在圣神内,归向天父」。
一月:胡振中枢机委托三位副主教,即陈日君助理主教丶汤汉辅理主教及陈志明神父,以及主教公署一些成员,按教律规定,到各堂区作定期牧民探访。
一月十二日:东正教「香港及东南亚都主教教区」首任都主教聂基道於本港就职。
三月六日:圣神修院神哲学院获宗座公教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宗座传信大学神学院的成员学院。
五月十一日:湾仔圣母圣衣堂举行拆卸重建前最後一台弥撒。
五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陈日君助理主教丶汤汉辅理主教及陈志明副主教应中国国务院宗教事务局邀请,访问北京,与政府官员就九七回归某些问题,尤其宗教信仰问题,进行坦诚友好的对话。
七月一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於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香港终止殖民地时代并回归中国。胡振中枢机假主教座堂为香港市民主持祈福弥撒。
七月五日:教区首次祝圣终身执事。两位新执事为卢和镭及曾繁兴。
七月三十日:为回应「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立法会选举新增功能界别选民划分及选举委员会选民划分谘询文件」(一九九七年七月),主教公署发表「天主教香港教区参与立法会选举委员会的看法」,并质疑宗教界被列入选举委员会的安排。
八月一日:「教区新移民服务专责小组」成立。
八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百五十名本港公教青年,联同汤汉辅理主教,於巴黎参加由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主持的第十二届普世青年节。
十月三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临时立法会制定「立法会条例」。按照该法例,本港「六宗教领袖联席会议」的六个成员团体(即天主教香港教区丶中华回教博爱社丶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丶香港道教联合会丶孔教学会及香港佛教联合会),可於特区首届立法会的选举委员会占四十议席。其後,按「联席会议」的安排,教区可占七议席。教区决定以「被动配合」形式参与翌年五月的立法会选举。
十二月一日:教区分别於圣方济各英文小学(石峡尾)及圣若瑟英文小学(观塘)开办为中国大陆新移民学童的夜校,透过较灵活的课程,准备他们投入主流学校或其他训练计划。
为逐渐落实本港母语教学政策,教育署只批准一百间中学继续以英语授课。其馀中学则须转用母语授课;其後这些中学部份(包括十间教会开办的中学)提出上诉,以期获准继续以英语授课。
一九九六年
一月一日:新界调景岭圣母升天堂区被废除,纳入将军澳圣安德肋堂区。
四月十二日:教区庆祝由宗座代牧区升格为教区五十周年。庆典以十月二十日假香港大球场,并以「道贯天下」为主题的传教节庆典作为高峰。
五月~六月:教区举行一连串多层面的谘询,探讨主题为:在接受「中英联合声明」及「基本法」的大前提下,信徒应否以个人身分,加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推选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职责为推举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人选,及选举产生「临时立法会」议员。
八月二日:根据主流意见,教区决定信徒(教友或神职人员)可出任「推选委员会」委员。然而,教区期望被委任的信友只参与推举特区首长人选,但对法理基础备受争议的「临时立法会」,则应投弃权票。
十月五日:马鞍山新圣方济堂祝圣。
十月二十日:慈幼会士陈日君神父及汤汉副主教分别被任命为教区助理主教及辅理主教。(十二月九日举行晋牧典礼)。
十一月二日:教区司铎徐锦尧神父及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会长姚秀卿女士获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之「推选委员会」委员。
十二月中旬:教区颁布「教友婚前培育指引」。
一九九五年
一月十日~十五日:三百七十名本港公教青年,联同胡振中枢机,参加於马尼拉由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主持的第十一届普世青年节。
三月十日:胡振中枢机颁布过渡「九七」牧民指引。
六月四日(圣神降临节):胡振中枢机就「迈向光辉的十年」牧函所厘定之牧民计划,发表「中期报告及计划书」,并以「传扬福音丶拓展天国」作为未来五年之牧民重点。
八月十三日:柴湾新海星堂祝圣。
九月十七日:香港过渡至一九九七年之前所举行的立法局最後一次选举。信友透过选举论坛丶讲座等,及有关刊物,积极参与其事。
十月一日:天水围圣叶理诺堂区成立。
十月二十二日:「福传大会」於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举行。
十一月二十四日:罗便臣道宏基国际宾馆开业。
十二月四日:以「普世欢腾圣诞颂」为主题之舞台剧於红磡香港体育馆举行,并其後在电视台转播。
一九九四年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获宗座传信大学同意,开始为期两年的神学硕士学位课程。
三月:教区开始就胡振中枢机「迈向光辉的十年」牧函所厘定之牧民计划之推行,作中期(一九八九~九四年)检讨,八个主要检讨范围为教育丶社会服务丶大众传播丶教区与中国及中国教会的关系丶神职人员及会士的延续培训丶教友培育丶推广信仰小团体,及照顾不同国籍人士的牧民工作。谘询对象包括各层面的教会领袖及一般教友。检讨过程将延续至一九九五年三月。
六月十日:胡振中枢机参照新圣教法典之规定,颁布「有关堂区议会/堂区牧民议会的教区指引」。各堂区须遵照指引成立议会及拟定议会章程。
十一月十日~十七日:胡振中枢机应中国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之邀请,率领七人代表团访问北京丶武汉及西安,此行目的为加深了解祖国实况丶促进与中国政府之友谊交流,及创造互惠条件。
一九九三年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获宗座公教教育部批准开办由宗座传信大学认可的「宗教学部」,其课程自此取代神哲学院的「夜间神学学位课程」,并可颁授宗教学学士学位。
下列为进一步执行胡振中枢机「迈向光辉的十年」牧函(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四日)之建议及「教区重组计划」(一九九二年六月七日)而采取之步骤——
四月十五日:教区划分为九个总铎区。司铎议会重组,当然议员包括全体总铎。
九月一日:教区牧民议会重组。
十月五日至六日:首届「教区周年检讨策划营」假圣神修院举行。主题为(一)「信仰小团体(基层教会团体)」过去三年推行实况及未来取向;(二)「教友在家庭中的使命」(一九九三~九四年教区牧民重点)。参加者为司铎议会丶教区牧民议会丶推行「迈向光辉的十年」牧函委员会及教区教友培育委员会之成员。
一九九二年
五月十九日:教区於新蒲岗成立第一间劳工牧民中心。
六月:在圣神降临节(六月七日),胡振中枢机公布教区重组计划,并分别在六月十日及六月十一日为(一)神父丶修士丶修女及(二)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举行汇报大会。
十一月二十九日:设立将军澳圣安德肋准堂区(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升为堂区)。
十二月八日:按照教区重组计划,胡振中枢机取消把教区划分成为香港丶九龙丶新界三代表区及为各区设立主教代表之制度,并重新引进总铎区制度。汤汉神父及陈志明神父被任命为副主教,而林焯炜神父及曾庆文神父则分别出任两项新设立之职务,即修会事务主教代表及社会服务主教代表。
一九九一年
在本年内,胡振中枢机透过不同层面的谘询,继续着手重组教区。
一月一日:祝圣重建之上水基督之母堂。
设立九龙马头围进教之佑准堂区(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升为堂区)。
七月:胡振中枢机呼吁信友以祈祷及赈济行动积极支援中国华东水患灾民。在八月内,教区人士及明爱社工曾探访江苏丶安徽丶湖北及贵州水灾地区。赈灾行动延续至下一年。
八月十八日:为鼓励本港信友积极投票,以支持九月十五日之立法局直选,司铎议会联同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丶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及公教教研中心,分别在港丶九丶新界九个选区举办「九一选举论坛」。教会团体亦先後透过刊物丶问卷调查及报章上之广告,鼓励信友及市民支持直选。
九月一日:胡振中枢机发表牧函,呼吁信友鼎力支持九月十五日香港开埠以来立法局首次直接选举,以建设本港的民主政制。
十月二十日:经过数月来「教友大会」和「中丶港丶台丶澳教友交流大会」丶「社会见证行动」及献神花等多项活动之後,香港天主教会一百五十周年庆典於扫杆埔政府大球场隆重闭幕。
一九九○年
於本年内,胡振中枢机在司铎议会及一小组司铎丶修会会士和平信徒的协助下,着手重组教区的架构。
九月八日:设立主显堂区,其范围包括原有的永助圣母堂区(大屿山)与和平之后堂区(坪州)的全部地域。
十月七日:胡振中枢机发表牧函,劝谕信友积极参与一九九一年区议会丶市政局/区域市政局及立法局的直接选举;有关的教区指引亦於十月十二日颁布。
十二月二日:祝圣油塘圣雅各伯堂。
十二月二十八日:在香港大会堂举行「香港天主教会开教一百五十周年庆典」开幕典礼及为期三日之首次「教会展览」。庆典为期一年,主题为「承担与同行」。
一九八九年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开办专为教友而设的「夜间神学学位课程」。
三月一日:设立土瓜湾圣母院准堂区(一九九二年五月三十日升为堂区)。
五月十四日(圣神降临节):胡振中枢机发表「迈向光辉的十年」牧函,论及香港教区未来的牧民承担。
七月十一日:胡振中枢机致函全球主教,恳请他们呼吁中国推行法治民主,并敦促他们关注「香港前途」问题及「越南难民」问题。
十二月十五日:设立屯门蝴蝶村圣玛窦宗徒准堂区(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升为堂区)。
一九八八年
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落成百周年庆典。
三月十九日:祝圣观塘圣若瑟堂。
五月二十九日(圣三主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宣布任命胡振中主教为枢机。
六月二十八日:胡主教在御前会议正式就任枢机。
十一月十一日:新界代表区之坑口圣云先堂区及调景岭圣母升天堂区归属九龙代表区。
一九八七年
四月二十四日:柴湾角(荃湾西及荃湾乡郊)设立圣母领报准堂区(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升为堂区;圣堂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四日祝圣)。
五月一日:至今称为准堂区之区域,英文名称将由Rectory更改为Quasi-Parish。准堂区之主任司铎,英文名称将由Rector更改为Pastor。该等主任司铎,将享有本教区内堂区主任司铎所享有之权力。
七月三日:重新划分沙田圣欧尔发堂区,并设立华福准堂区(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升为堂区)及圣本笃准堂区(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升为堂区;圣堂於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日祝圣)。
一九八六年
一月二十一日——三十一日:胡振中主教应广东省宗教事务局局长之邀请,率领七人代表团访问广州及粤东。
十一月十五日:九龙东北部设立圣若瑟准堂区(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一日升为堂区)。
一九八五年
三月二十五日:胡振中主教应中国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之邀请,率领五人代表团访问北京与上海。胡主教乃自一九四九年以来,第一位率团访问中国大陆之国籍及香港教区主教。
七月十五日:应教区圣神研究中心邀请,金鲁贤主教率团访问香港,随团八人中包括上海市天主教爱国会会员。此类访问实乃一九四九年以来首次。
十月十日:遵照新圣教法典之规定,并为配合教区更新运动,胡主教委任二位新主教代表(Episcopal Vicars),以接替任期届满的三位主教代表(Zonal Delegates)。香港丶九龙及新界三区,自此以後称为代表区(Vicariates)。
一九八四年
八月十五日:鉴於「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於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将於九月二十六日在北京草签,胡振中主教发表有关香港前途之声明,强调宗教信仰自由乃天赋之基本人权,并期望「中英联合声明」,及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是项人权及其自由运用,以明文规定并确保尊重。胡主教之声明,透过新华社香港分社,转交中国政府。一份由二百多位香港圣公会及基督教领袖联署之类似立场声明,亦於八月三十一日递交中英双方政府。
九月八日:胡振中主教发表牧函,敦促信友登记为选民,并积极参与一九八五年之区议会选举及一九八六年之市政局及区域市政局选举,以关心社会事务,共谋公益。
九月十八日:三十馀个天主教团体就香港过渡至一九九七年这时期之政制改革,向香港政府递交一份意见书,特别提及政制之民主化及立法局直选。
一九八三年
一月:仁爱传教女修会修女来港,专为被社会遗弃者服务。
五月二十九日:祝圣置富花园新露德圣母堂。
十月:魁北克外方传教会来港。
十二月二日至六日:宗座教友参议会在香港举行「亚洲区教友大会」,主题为「教友如何参与教会在亚洲社会中的生活与使命」。
一九八二年
七月三日:青衣岛设立圣多默宗徒准堂区(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升为堂区)。
一九八一年
八月十五日:原属葛达二圣堂之屋村:石篱丶石荫和梨木树,划归上葵涌新设圣若望宗徒准堂区(小堂於一九八三年六月十六日祝圣;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三日升为堂区)。
十二月二十五日:彩云村设立圣方济沙勿略准堂区(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三日升为堂区)。
一九八○年
八月六日:下葵涌圣斯德望堂区成立(圣堂於十二月二十六日祝圣)。
一九七九年
一月:圣保禄孝女会女修会来港,担任社会传播工作。
一月二十七日:祝圣启德机场显主堂,该堂供天主教与基督教联合使用。
三月二十一日:教区国籍司铎协会成立并举行就职礼。
七月一日:港九及新界之准堂区升为堂区。
十二月一日:坪洲脱离长洲区成为一独立堂区(和平之后堂於一九五九年建立)。
一九七八年
三月四日:德国科隆主教及德国主教团主席贺夫纳枢机莅临本港,主持天主教教区中心暨明爱大厦新翼祝圣典礼。
一九七七年
二月:仁爱传教兄弟修会会士到港,为伤残人士服务。
三月二十七日:祝圣沙田圣欧尔发圣堂。
十月一日:教区成立视听中心。
十月八日:设立黄竹坑圣路加准堂区(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为堂区;一九九七年六月一日并归入香港仔圣伯多禄堂区)。
一九七六年
由本年起,圣神修院神哲学院哲学部成为罗马宗座传信大学属校,并可颁授哲学学士学位。
一月七日:成立上水区(一九七三年开始设立,一九七六年一月一日祝圣基督之母堂,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为堂区)。
一九七五年
四月五日:教宗保禄六世委任胡振中神父为香港教区第五任主教(七月二十五日祝圣及就职)。
十月一日:墨西哥外方传教会会士到港,从事牧民工作。
十一月十日:设立何文田圣神准堂区(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为堂区)。
一九七四年
由本年起,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神学部成为罗马宗座传信大学属校,并可颁授神学学士学位。
七月二十三日:李宏基主教逝世;林焯炜神父被选为署理主教。
一九七三年
四月八日:屯门赎世主堂祝圣(建於一九六○年)。
五月二十三日:徐诚斌主教逝世。
十二月二十一日:教宗保禄六世委任李宏基主教为香港教区第四任主教(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就职)。
一九七二年
八月十二日:大角咀中华圣母堂成立(圣堂於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二日祝圣)。
一九七一年
三月:亚洲十三个国家主教团团长假本港举行中央委员会会议,并在本港成立亚洲主教团协会秘书处。
三月二十六日:圣文德堂区成立(圣堂於一九七六年七月十五日祝圣)。
七月三日:李宏基神父被任命辅理主教(九月八日祝圣为主教)。
十二月二十六日:荃湾葛达二圣堂祝圣。
一九七○年
二月十五日:香港教区会议揭幕(一九六八年九月开始筹备,一九七一年十一月闭幕)。
十二月四日:教宗保禄六世访港。
十二月十二日:九龙长沙湾基督君王堂区成立(圣堂於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祝圣)。
一九六九年
五月二十九日:徐牧受任继白英奇主教出掌香港教区, 十月二十六日就任为香港教区第三任主教:教区开始由国籍主教及神职班接管。
十月十四日:天主教与圣公会首先开始推展合一运动,为海员服务。
十二月二十三日:九龙油麻地圣保禄堂区成立(圣堂於一九七○年四月十二日祝圣)。
一九六八年
秀茂坪洁心弥撒中心丶观塘耶稣复活弥撒中心丶钻石山圣则济利亚堂启用(均於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为堂区;圣则济利亚堂区於一九九六年六月一日归入彩虹村圣家堂区)。
九月十一日:圣母无原罪女修会(宗座外方传教女修会)修女到港。
十二月十九日:白英奇主教请辞获准(一九六九年四月返回意大利。一九八三年二月十三日卒於意国);徐主教会委任为署理主教。
一九六七年
二月十五日:锦田圣犹达堂祝圣。
六月:蓝田圣爱德华小堂启用(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为堂区)。
七月一日:徐诚斌神父被委任为辅理主教(十月七日祝圣为主教)。
十一月十一日:佐敦谷基督劳工小堂启用(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为堂区)。
一九六六年
二月十九日:祝圣新蒲岗善导之母堂。
献主会会士来港,从事教育工作。
南丫岛露德圣母小堂及学校启用(一九七六年划分为一独立区,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为堂区,一九八三年取消)。
一九六五年
大澳与长洲分别成为独立区(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分别成为大澳永助圣母堂区及长洲花地玛圣母堂区)。
八月:圣母颂主会修女来港。
天主教主徒会会士来港,从事牧民工作(一九七二年离港)。
一九六四年
建立洪水桥区(新玫瑰堂於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祝圣,於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为玫瑰堂区,并於一九九五年十月一日归入圣叶理诺堂区)。
九月:香港仔教区圣神修院揭幕(大小修院合并,增设校外课程,招收修院以外学生,一九七四年成为罗马宗座传信大学属校)。
一九六三年
三月七日:教区教理中心展开工作。
九月十七日:横头磡圣博德堂区成立。
一九六二年
二月十七日:祝圣香港仔新圣伯多禄圣堂(一九二九年建立)。
五月二十八日:明爱在香港仔开办第一间社会福利中心,五月三十日开办荃湾社会服务中心,接着还有其他福利中心(苏屋村明爱医疗中心於一九六四年九月揭幕)。
六月十一日:大澳新永助圣母圣堂祝圣(一九三七年建立)。
六月二十四日:观塘圣若翰堂区成立。
八月十五日:鲤鱼门圣雅各伯小堂启用(油塘圣雅各伯堂区在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成立)。
九月:锦田区脱离元朗区(圣犹达堂於一九六六年建立,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为堂区,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一日归入元朗圣伯多禄圣保禄堂区)。
十月三十一日:黄大仙圣云先堂区成立及学校祝圣(接管前圣比约十世堂区)。
一九六一年
一月一日:祝圣筲箕湾圣十字架堂。
六月十一日:祝圣大埔新圣母无玷之心堂(一九二二年建立,六一年重建)。
十一月十三日:祝圣长洲花地玛圣母新圣堂(建於一九五二年)。
一九六○年
五月:成立青山区(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成立赎世主堂区)。
九月二十八日:Junk Bay划分为坑口区及调景岭区(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成立坑口圣云先堂区及调景岭圣母升天堂区)。
十月一日:李郑屋村圣老楞佐堂升为堂区(圣堂於翌日祝圣)。
一九五九年
一月八日:成立教区教友传教会。
四月九日:公教进行社干诺道新社落成开幕。
八月十五日:赤柱圣亚纳堂和圣德兰新校祝圣。
九月二十日:祝圣新界西贡新圣心堂。
十一月二十一日:成立红磡圣母堂区(教堂於十一月二十五日祝圣)。
一九五八年
二月:方济各圣母痛苦传教女修会修女来港,在沙田从事教育工作。
六月十六日:白英奇主教成立「香港明爱」为香港天主教会正式之社会福利机构。
十二月十八日:传信部部长雅静安枢机主教访问香港,并祝圣元朗圣伯多禄圣保禄堂及高主教书院。
一九五七年
三月一日:坚尼地城圣母玫瑰堂祝圣(一九五三年开始工作,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为堂区,一九六○年重建)。
五月三十一日:晋升八个新堂区,并将大埔区划分为大埔丶沙田丶粉岭三区。
十二月三日:北角圣犹达堂升为堂区(一九五三年建立)。
一九五六年
六月二日:沙田圣心堂祝圣。
十月二十一日:深水步圣方济各堂祝圣(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开幕,接管宝血堂区)。
耶稣小姊妹友爱会在大埔成立第一间友爱之家。
一九五五年
圣比约十世小堂祝圣(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为堂区,一九六二年归入黄大仙圣云先堂区,一九八○年取消)。
一九五四年
四月十四日:粉岭圣若瑟堂祝圣。
圣母圣心传教会(当时称为圣奥思定传教女修会)修女丶圣母圣心传教会国籍修女丶圣母洁心会修女(江门)丶拯望会修女丶中华无原罪圣母女修会修女等抵港,协助难民区的牧民及教育工作。
十二月八日:香港教区在加路连山举行盛大庆祝圣母年典礼。
一九五三年
六月十三日:圣安多尼堂祝圣。
显主会修女自韶州抵港。
一九五二年
荃湾及元朗成为独立区。
在难民区成立的中心及小堂,计有:
京士柏——恩理觉主教纪念小堂。
柴湾——海星小堂(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为堂区)。
东头村——圣母圣诞小堂(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为堂区;一九九○年四月十五日废除,部分归入圣博德堂区,部分归入善导之母堂区)。
九龙仔——圣伯多禄小堂(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为堂区)。
钻石山——圣家小堂(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为堂区)。
牛头角——天神之后小堂(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为堂区,一九七九年迁至顺利村)。
长沙湾——圣母中保小堂(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升为堂区,一九六○年归入圣老楞佐堂区;一九七○年取消)。
圣方济会士开始在马鞍山区工作;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建立圣若瑟小堂(一九五五年十月四日建立圣方济各堂;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升为堂区)。
离岛区派驻一位司铎(住在长洲)。
十月十七日:白英奇主教自大陆获释返港(十月二十六日就任香港教区第二任主教)。
一九五一年
九月三日:恩理觉主教逝世。
遣使会会士到港。
圣母圣心会会士到港(一九五六年开始负责红磡区牧民工作)。
善牧会修女到港,专为问题少女服务(一九五一年在九龙设立收容院。一九六七年玛利湾Marycove设立收容院)。
一九五○年
熙笃会会士在大屿山设立圣母神乐隐修院。
三月二十二日:白英奇主教及其他数位意大利籍传教士在海丰被拘禁。
七月十六日:湾仔炼灵堂(後易名为圣母圣衣堂)祝圣(接管圣方济堂区)。
圣高隆庞修会神父抵港。
母佑会修女抵港。
巴黎外方传教会修女到港。
一九四九年
一月一日:圣高隆庞传教女修会接管律敦治医院。
一月二十五日:九间市区教堂被升为堂区。
二月十八日:圣神小修院在西贡重新开办(一九五七年迁至薄扶林新院舍)。
二月:天主教耀汉会修士到港,为第一个为难民服务的修会(一九五○年在Junk Bay)。
四月二十一日:白英奇神父被委任为香港教区助理主教(十月九日祝圣为主教)。
五月:圣母会修士到港(一九五二年开办圣玛尔定书院,後改为圣芳济英文书院)。
耶稣圣心门徒会修士抵港。
中共解放中国大陆之後,难民蜂涌到港,其中有不少教友和来自全国各省的神职人员;但教区的活动却只限於殖民地区域。
一九四八年
思高圣经学会由北平迁港;一九六九年出版中文圣经译本全集。
圣言会到港。
一九四七年
新界西区划分大埔区和荃湾区。
方济各圣母传教会修女到港,担任牧民及教育工作(一九四七年创办圣罗撒学校)。
一九四六年
三月一日:师人杰神父(Fr. N. Maestrini)创办英文公教报。
四月十一日:教会圣统制在中国建立;香港代牧区晋升为圣统制主教区,恩理觉於一九四八年十月三十一日正式升为教区首任主教。
一九四五年
八月~九月:战後重建工程展开。
十一月九日:公教进行社正式开幕。
一九四一年
十二月二十五日~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侵领香港,战争的伤亡与艰苦逼使许多人撤离香港;天主教会人材大量流失或被拘捕,教会活动几乎完全停顿;教会分发梵蒂冈战争救援金;在惠阳外国传教士被拘禁,後又被释放;在海丰的却被逐至嘉应(有三年之久)。
一九三七年
十月四日:九龙城圣方济亚西西教堂祝圣(日侵期间被摧毁)。
一九三四年
四月二十八日:荃湾圣心教堂及学校祝圣。
七月一日:香港仔圣伯多禄堂祝圣(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为堂区,一九六二年重建)。
八月:公教真理学会成立。
一九三三年
八月八日:加尔默罗女隐修会来港。(该会赤柱会院於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四日建立,隐修院小堂公开给教友使用,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立为堂区,一九五九年由圣亚纳堂管理)。
一九三二年
十二月十八日:九龙塘圣德肋撒堂祝圣(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为堂区)。
一九三一年
二月:保安分为三区:蓝头丶深圳及屯洋。
三月三十日:建立新界大龙区(一九六二年二月十二日与大埔区合并)。
十一月一日:香港仔华南修院正式开幕(直至一九六四年重组,由教区主办,改名为圣神修院)。
一九二九年
深水步宝血教堂开幕(一九三三年脱离玫瑰堂及圣德肋撒堂,一九三七年重建,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为堂区)。
十月二十六日:香港大学利玛窦宿舍开幕。
一九二八年
三月十九日:惠州圣若瑟医院开幕。
三月十九日:嘉诺撒修女在湾仔开办圣方济各医院。
八月四日:颜神父(Fr. A. Granelli)创办中文公教报。
加拿大籍圣母无原罪传教女修会抵港,从事教育工作(一九二八年创办德信学校)。
一九二七年
十月一日:慈幼会神父到港,负责圣类斯工艺学校。
一九二六年
三月八日:恩理觉神父(Fr. Henry Valtorta)继任为香港代牧区第四任代牧(六月十三日祝圣为主教)。
五月一日新界划分成三区:东区(西贡)丶西区(大埔)及离岛区。
十二月三日:爱尔兰耶稣会神父来港担任教育工作。一九二九年开办利玛窦宿舍,一九三一年开始管理华南修院,一九三二年开办华仁书院。
十二月:加拿大籍天神之后传教女修会到港,从事教育工作(一九二七年开办圣嘉勒小学)。
一九二五年
一月二十五日:跑马地圣玛加利大堂祝圣(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为堂区)。
一九二四年
二月二十日:师主教逝世;施巴达神父(Fr. J. M. Spada)被委为署理主教。
一九二三年
二月二日:安贫小姊妹会到港,在九龙开办安老院(一九六二年亦在香港仔开办安老院)。
一九二二年
七月十九日:国籍宝血女修会成立,为教区自立修会;(一九二九年以来总会院设於深水步,一九三七年开办宝血医院)。
一九二一年
美国玛利诺传教会修女到港,从事教育及牧民工作(玛利诺修院学校建立於一九二五年)。
一九二○年
大屿山的传教工作开始。
九月十五日:天主教英文月刊「磐石」出版。美国玛利诺传教会神父抵港(一九二一年至二六年,他们负责管理圣类斯工艺学校〔为前西环感化院及孤儿院〕,一九五二年以後,专务牧民工作)。
一九一七年
十月二十四日:海丰划分为两区:海丰市及汕尾。
一九一四年
七月二十二日~二十六日:召开圣体大会。
九月十四日:筲箕湾圣十字架教堂祝圣(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为堂区)。
创办葡萄牙文天主教刊物: “Religiˇao e Patria”。
一九一二年
惠阳划分为三区:惠州丶平山及潭水。
一九○九年
一月九日~二月二日:中国天主教第五区第三届教会会议在港举行。
一九○七年
十月四日:汕尾(Swa-bue)(海丰)孤儿院启用。
一九○五年
四月五日:蓝头(新安)孤儿院开幕。
五月八日:九龙玫瑰堂落成祝圣(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为堂区)。
七月十二日:师神父(Fr. Dominic Pozzoni)被委任为香港代牧区第三位代牧(同年十月一日祝圣为主教)。
十二月八日:建立主教议会。
一九○四年
八月四日:和蒙席因病回意大利,於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病逝。
一八九八年
六月九日:因英国与清廷订约租借新界,新安县因此被划分,渐渐以西贡和蓝头为传教中心,其他的县则逐渐变成自治区。
一八九五年
一月十一日:和神父(Fr. Louis Piazzoli)继任为第二位香港代牧区代牧(五月十九日祝圣为主教)。
一八九四年
九月二十七日:高主教逝世。
一八九一年
十一月八日:中国天主教会第五区第二届教会会议於港召开。
一八八八年
十二月七日:圣母无原罪总堂落成祝圣(一八八三年十二月八日奠基,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八日隆重祝圣)。
一八八五年
四月二十六日:巴黎外方传教会莫神父创立纳匝肋印书馆,太古楼露德圣母小堂亦同时开幕(小堂於一八九六年及一九三八年重建,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为堂区,一九七七年迁至华富村,一九八二年再迁至置富花园)。
建立圣若瑟村(海丰),村民全部是天主教友。
一八八○年
四月四日~十一日:中国天主教会第五区第一届教会会议在港召开。
一八七九年
三月二十二日:祝圣西环圣心教堂(一八九二年改为圣安多尼教堂,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为堂区)。
一八七七年
传教工作扩展至海丰县;一八七八年沙斯索神父全面负责该区的工作。
九月二十二日:创办香港天主教英文周刊。
一八七五年
五月九日:召开首次代牧区会议,将香港代牧区划分为五区。
十一月七日:基督学校修士到港。该会修士接管西环感化院及救世主书院,并将後者易名为圣若瑟书院(新校舍设於坚尼地道,一九一八年九月三日开课)。
一八七四年
十一月十七日:香港监牧区晋升为代牧区,代牧区范围扩展,包括新安县(即保安)丶归善县(即惠阳)和海丰县;委任高神父(Fr. Timoleon Raimondi)为首任宗座代牧(高神父於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祝圣为主教)。
一八七二年
十一月三十日:花园道圣若瑟堂祝圣;後该堂於一八七四年九月二十二日被飓风吹倒,於一八七六年重建(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五日升为堂区,新教堂於一九六八年六月一日祝圣)。
一八六七年
三月十日:盎监牧逝世。
十一月十七日:米兰宗座外方传教会受宗座委托,全面负责香港监牧区;该会高神父奉委为宗座监牧。
一八六四年
救世主书院开幕。
一八六三年
西环感化院启用。
七月十二日:成立圣云先会。
一八六一年
道明会神父在港开拓该会事业(一九二四年设立初学院,一九三五年设立神哲学研究院)。
一八六○年
四月十二日:第一批嘉诺撒修女抵港,开始从事教育和社会服务工作;不久国籍女子加入,成为该会第三会会员(後为耶稣宝血会修女)。一八六○年五月一日,开办意大利修院学校(嘉诺撒圣心书院前身),一八六○年五月十日培贞中文学校亦相继开课。
一八六○年~六一年
香港监牧区的范围扩大包括差不多整个新安县(即今之保安),传教工作扩展到九龙半岛(一八六○年十二月及六一年四月往内陆作探测之旅),大埔区丶西贡半岛及蓝头等地区(一八六三~六七)。
一八五八年
按照教廷传信部的计划,香港监牧区交由米兰传教会(後改称米兰宗座外方传教会)负责管理;该会会士雷纳神父(Fr. Paul Reina)於四月十日首先抵港,随後五月十五日高神父(Fr. Timoleon Raimondi)和达彻尼修士(Bro. Tacchini)亦相继抵达。
一八五五年
六月二十日:裴神父辞去监牧职,盎神父被委任为新监牧。
一八五二年
湾仔圣方济各医院启用(曾一度关闭,一八六九年改由嘉诺撒修女接办)。
一八五○年
八月二十四日:科蒙席辞职获准;裴神父再度被委任为宗座监牧。
一八四九年~五○年
开始发展香港仔及荃湾的传教工作。
一八四八年
九月十二日:沙尔德圣保禄女修会来港,为来港传教的第一间女修会。修女们首先在湾仔:Asile de la St. Enfance负责照顾弃婴的工作,後兼照顾老人及病人(沙尔德圣保禄女修会在铜锣湾直至一九一六年十月六日才正式建立机构)。
一八四七年
十月五日:日本宗座代牧丶巴黎外方传教会科蒙席(Mgr. A. Forcade)被委任为香港代监牧,在该会新近由澳门迁来的会士协助下,大力发展香港传教工作。
一八四六年
成立本地修院(一八八八年称为圣母无原罪修院,一九○○年迁至主教座堂前面新舍)。
一八四五年
圣方济小堂在湾仔落成。
一八四四年
传教工作扩展到赤柱及柴湾。
一八四三年
二月一日:开办第一所中国男童学校。
一八四二年
一月二十二日:西班牙籍圣方济会纳华路神父(Fr. Michael Navarro)到港,成为第一位居港的天主教司铎。
三月三日:若瑟神父和其他司铎及修士被迫离开澳门。
六月七日:香港第一座教堂(在威灵顿街)奠基,定名为圣母无原罪堂(一八四三年六月十一日祝圣,一八五八年~五九年扩建,一八五九年十月十八日被焚毁,一八六○年三月十八日重建并祝圣)。
八月五日:若瑟神父逝世。
十二月十一日:意大利籍圣方济会司铎安多尼·裴神父(Fr. Anthony Feliciani)被委任为宗座监牧。
一八四一年
四月二十二日:「香港岛及其周围六里地方」,脱离澳门教区,成为监牧区,由瑞士籍教区司铎丶传信部驻澳门代表若瑟Fr. Theodore Joset神父为首任宗座监牧;主要照顾当时驻港英军(大多数为爱尔兰天主教友)的牧灵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