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y:
-
Categories:文告及牧函
2022年四旬期牧函
疫情下的祝福 – 超越自我,患难见真情
执笔草拟这份四旬期牧函时,香港录得超过六千宗新型冠状病毒病确诊个案,破了过往的纪录,而确诊个案在接下来的日子预计也会有明显的上升。因着政府减少社交聚集的措施,教区亦宣布暂停开放举行公开弥撒的圣堂和小堂,甚至曾经要求要在圣堂或小堂以外的场地举行网上弥撒。这是我们首次需要采纳如此严谨的措施,实在令人遗撼。
其实,是我批准教区秘书处发出通告的,当时我心情沉重。对于姊妹弟兄在这困难时刻,却未能进入圣堂祈祷或朝拜圣体以求内心安宁,那份失落,我感同身受。我同样感受到,身边人们沉重的焦虑、他们深感无助,疑问着:疫情何时才会结束?我们何时才能重拾“正常”的生活───若然这一天终会来临的话!
疫情下我们面对着种种诱惑,可能怪责天主不出手去平息这场疫症;由于未能遏止这场令人恼怒的疫情,我们变得沮丧,又或只能无助地等待情况转差。要避免陷入以上的各种诱惑,我们还有甚麽选择?
教宗在今年的四旬期文告中,选取了这段圣经经文:“我们行善不要厌倦;如果不松懈,到了适当的时节,必可收获。所以,我们一有机会,就应向众人行善。”(迦6:9-10)
这是怎样的收获?这收获就是我们在此世生命之后,由圣神获得永生赏报的应许(迦6:8),它超出我们的认知和想象。若然没有这应许,我们对未来的展望便会变得非常暗淡,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往后疫情会带来的沉重打击。然而,永生赏报这应许,能够给予我们希望和力量,走出这场部份是因爲我们当中的恐惧、猜疑、自私、政治考量等等,所造成旷日持久的疫情风暴。
怀着对这收获的盼望,我们才有力量继续行善。我们要帮助社交群体拉近彼此距离,把“小我”提升为“大我”——即公益。这个大我是要拥抱长者、患病、体弱和贫苦大众。当前,香港有不少长者仍未接种新冠疫苗,众多市民失去工作,离世者在弥留时没有亲人相伴,我们可以如何帮助人们重拾希望和尊严呢?
在政府推出措施纾民解困的同时,我们也蒙天主召唤,善待邻人,为他们送上护佑和援助,分享我们持守的希望。但如何去落实呢?可以去接种新冠疫苗,除非医生认为因健康理由而不适合接种。可以鼓励更多长者,在健康情况容许下接种疫苗。外出时要继续戴好口罩,着重个人卫生。为有需要的“邻人”提供灵性、情绪和物质方面的援助。探访和陪伴那些孤独或独自面对生活困境的人。
与此同时,我也呼吁政府在今波疫情放缓後提供更多人道的方便,容许至亲探访安老院舍的长者及医院内的重症病人。过去两年,政府的政策以院舍隔离保护了这些长者和病人。可是,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却大受影响。请以慷慨和爱心,尽办法帮助他们。
四旬期是我们深入反省自身阴暗和罪恶倾向的时刻。然而,我们要知道是天主先爱我们。我们是罪人,但天主仍深爱着我们。只要明白这一点,我们对于自己的悔改和皈依,便会有着坚实的信念,为“小我”和“大我”一同指向末世的赏报,坚持不懈地以爱心行善服务邻人,特别在这个深深令人困扰的时刻,以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虽然今年的圣灰瞻礼我们不大可能领受圣灰, 我们也可以活出四旬期的悔改精神 – 超越自我,患难见真情。
四旬期也是邀请我们祈祷的时刻。为我们自己的皈依、为我们的教会、为我们钟爱的香港能够成为一个团结的社群、为我们的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祈祷。我们不知道这场疫情何时才会结束,但我们能够尽力行善,把天主的爱传递给香港的更多群体,特别是那些被忽略和弱势的社群。我们祈求这场疫情不单只是一场悲剧,最终也是一份掩饰着的祝福。让我们不要低估祈祷的力量,也不要对圣神借着我们所作的努力失去希望!
主佑香港及全世界!
+ 周守仁
教香港教区主教
二零二二年二月十七日
-
By: davc
-
-
By: dav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