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如何(及為何要)投資婚姻?

作者:ALAN J. HAWKINSHAL BOYD

 

最新研究表明,教育項目可以鞏固婚姻關係,甚至挽救婚姻。政府可以(並應該)通過相關項目在支持婚姻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於二十世紀的後半葉,政府在採取消除離婚障礙的措施方面,遠比幫助保持婚姻完整的措施要多。在過去的十年裡,美國聯邦政府已經開始為幫助夫妻建立和維持健康的婚姻提供資助。然而,早期研究調查顯示,政府所做的這些努力並無帶來太多希望。 不過最近的研究(包括一項重要的新研究)表明教育項目可以鞏固婚姻關係,甚至挽救婚姻。考慮到婚姻穩定有利社會的功能,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應該逐步增加對該教育項目的投資,幫助已婚夫婦克服衝突,改善他們的關係,從而避免走到離婚這一步。

 

自2006年以來,聯邦政府在關係教育項目上投資了約7億美元,為180萬低收入人士提供了免費課程。各個社區組織都努力爭取政府撥款(一般每年能獲得100萬到200萬美元不等)來資助關係教育項目。目前,大約有50個社區組織經已獲得資助。自2006年以來,總共約有225個機構獲資助提供這些服務。猶他州也通過猶他州婚姻委員會開展了一項以該州為基礎的倡議。

 

所有這些項目提供的都是教育課程,而非治療服務。在這些課程中,夫妻雙方通常會在大約20人的小組中學習4至8週的時間,他們能從中學習更有效的溝通技巧、討論和協調對彼此的期望、加深彼此的理解,並努力加強彼此的承諾。許多自願參加這類項目的人士都曾經在他們的關係中經歷了一些痛苦,他們旨在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另設有一些課程以年輕人為目標,幫助他們培養關係素養,避免發生常見的人際關係陷阱,並協助他們在愛情生活中做出更明智、更有意義的抉擇,從而鼓勵他們作出決定,而不是聽其自然。

 

社會科學資料:關係教育之結果

 

近日公佈的一項嚴謹調查顯示,支持關係教育項目可能會加強婚姻承諾。這項研究的對象主要集中在低收入、壓力大的伴侶身上。研究發現,那些參加了項目的伴侶在一年後對婚姻的承諾態度顯著提升,已婚夫婦更有可能選擇繼續生活在一起。

 

這項由無黨派社會政策研究機構開展,並得到相關政府部門支持,名為「父母與孩子在一起」的研究,彙集了兩個城市(紐約和埃爾帕索)超過1500多對自願參加該鞏固關係項目的情況類似的伴侶,然後他們會被隨機分配到兩個不同組別:第一個組別是不會獲得任何服務的對照組(僅提供其他可用社區資源的資訊);第二個組別是平均接受15小時課堂教學的小組。那些被分配到對照組的人可以自行尋求其他協助。在項目結束後,研究人員對已婚和未婚伴侶進行了大約一年的跟踪調查。

 

結果顯示,那些接受了課堂教學的伴侶較少發生破壞性衝突。重要的是,女性們報告說她們遭受到另一半身體攻擊的機會也較少。而且伴侶之間的關係普遍變得更加溫馨、更懂得相互支持,以及對離異夫婦共同履行父母責任方面有更高的效率。

 

這些結果為正在進行的關於支持關係教育的政策是否明智和有效的辯論增添了新的層面。對類似項目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評估(發表於2012年)是《建立穩固家庭研究》,該項目未能向報名參加關係教育課程的未婚伴侶證明到持續且正面的關係結果。令人遺憾的是,該課程的實際出席率非常低。這項研究是縝密且嚴謹的,但根據發現,一些人僅簡單得出鞏固家庭的倡議是失敗的結論。然而,著名社會學家保羅阿馬托在後續的分析中對這些發現進行了更全面的解讀,結果顯示,教育課程對其中經濟最弱勢的參與者實際上起到一些積極作用。

 

於2014年發表的另一項大規模評估項目《支持健康婚姻研究》的報告特別關注了低收入家庭的父母,並記錄了他們在關係質量方面雖微小但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改善。大約在同一時間,另一項針對軍隊夫婦的研究發現,關係教育項目在兩年內降低了離婚率。此外,近期的一些研究也對相關方面顯示出正面的結果。

 

越來越多的研究(例如這項最新的「父母與孩子在一起」研究)表明,教育項目可以成為鞏固婚姻關係,甚至挽救婚姻的政策槓桿。這資助金也應該鼓勵那些沒有得到政府支持,但在提供關係教育服務方面貢獻了重大努力的私人提供者。例如,宗教組織每年經常為數百萬的個人和伴侶提供這些服務。

 

政府為何應該投資婚姻?

 

有些人質疑政府是否應該介入婚姻干預事務,因為這涉及到成年人自願做出的決定。但他們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離婚不僅會導致婚姻的終結,它還經常不由自主地削弱親子關係(通常是孩子與父親的關係),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親子關係的削弱甚或中斷更會帶出不少負面影響一代學者的廣泛研究表明,經歷過父母離異的孩子患上各種疾病的風險比正常小孩要高出兩到三倍,這些疾病從童年一直延續到成年,在弱勢群體中尤其如此。一般來說,一個家庭若父母雙方都在,那對孩子的健康將有著正面的影響。

 

若然處於危險或不健康的婚姻時,那毫無疑問地,選擇離婚是必要的。有可靠的研究表明,若父母處於一段永遠衝突不斷的婚姻中,離婚的決定通常比繼續讓孩子遭受嚴重創傷要好。對於那些不符合已婚親生父母黃金標準的家庭作出污名化,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許多離婚夫婦都能夠找到有效的方式共同撫養孩子,而大多數經歷了離婚痛苦的孩子通常與他們的同齡人並無兩樣。孩子們的適應力很強,他們有辦法從負面的經歷中恢復過來。

 

但是,離婚在某程度上也會對孩子造成長久的影響。而且,考慮到近一半的婚姻都以離婚告終,及40%的孩子是由未婚父母所生,那麼這種差距可能會變得相當大。忽視這些兒童所面臨的慢性創傷就等於集體的社會疏忽。正如一位宗教領袖多年前問到的:「在我們能夠接受父母是不可或缺這事實之前,在我們毫不勉強及毫無二心地關注家庭問題之前,我們的社會還需要做多少這樣的研究呢? 」

 

進一步審視「不可調和的分歧」

 

在當今的社會,許多婚姻告終的原因不是出於破壞性或虐待行為。離婚人士提出分手最常見的原因是一方或雙方缺乏承諾(約75%的離婚人士都列出這一項理由)。其他原因還包括:太多的爭執或衝突(55%)、不切實際的期望(45%)以及關係缺乏平等(44%)等。雖然所有這些原因都反映了婚姻中真正存在的痛苦,但這些也是在維持婚姻,以及為孩子提供已婚雙親家庭的穩定和充分優勢的同時, 夫妻之間能夠解決的問題。即使是經歷過不忠的夫妻有時也能克服這種失信行為的問題。其中大約有一半的人表示,在挺過了這一艱難的過程之後,他們能夠修復 (甚至鞏固)其婚姻關係。

 

實際情況是,大多數人在離婚之前並未擁有一段多衝突的婚姻,而只是有一段某程度上不愉快但是低衝突的婚姻。如果給予時間和幫助,部分不幸福的婚姻就能夠得以修復,繼而回復到幸福的關係中。簡而言之,婚姻是動態的,總會經歷高低起落。在最近的一項研究調查中,接近30%的已婚人士表示,他們過去曾認真考慮過離婚,但現在已再也沒有離婚的念頭了。近90%的已婚人士表示,他們很高興目前雙方都還在一起。在過去的六個月裡,大約有四分之一年齡在25歲到50歲之間的已婚人士有過離婚的想法,但大多數人仍表示對婚姻充滿希望。

 

關係教育項目可能會在婚姻緊張或疲勞時對其進行干預,這有助於維持雙方都希望能夠繼續走下去的關係。或者更好的是,這些項目可以防止由於婚姻混亂而導致美好婚姻出現裂痕的情況發生。這對夫妻和孩子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促進永恆的關係

 

遺憾的是,出於各種理由,大多數夫妻並不會去尋求專業的協助來修復他們的關係,參與婚姻和關係教育的人數顯示正在下降。 政府可以(並應該)在這個時候發揮作用,為那些正在尋找辦法挽救婚姻的伴侶提供更多機會。多樣化的項目組合可能會產生最有效的政策。政府可設立一些針對青少年和年輕成年人的項目,幫助他們更好地處理情感關係,避免犯下那些常見的讓形成和維持健康婚姻更加困難的錯誤。

 

 

預防離婚的最好時機是在夫妻結婚之前。(多數離婚個案都不是源於一段在開始時感情很牢固,卻在後來破裂的婚姻;而是來自一段在開始時已有嚴重問題存在,但克服問題的希望非常渺茫的婚姻)。接下來,我們應該為已婚夫婦提供更多的機會來調解他們的婚姻問題,以防止棘手的問題最終發展成為致命的缺陷。其他更多的州份應該拿起這個政策球,帶著它一起向前跑,而不是將它留給聯邦政府。如此做法將促進更多創新,以及能更好地應對當地需求和挑戰。幾十年的社會科學數據詳細說明了穩定的婚姻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好處。長期以來,政府在支持婚姻和家庭形成方面做得太少了;不過,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關係教育是有成效的。社會目前應該在這一成功的基礎上再接再厲、繼續發展。

 

原文:How (and Why) Government Should Invest in Marriage

How (and Why) Government Should Invest in Marriage

Public Discourse版權所有